天天看點

散文|許錦濤:幸福的山羊

幸福的山羊

圖文/許錦濤

80年代的農村生活剛剛向好,為了增加家庭收入,農民往往還是會養上一些牲畜,比如雞鴨鵝,豬牛羊等等。

記憶中,我的農村老家也是這樣,大大的院子裡有羊圈,雞窩,豬圈,牛屋。回憶起來,好像還能聽到每天早晨的公雞催人早起的打鳴聲,山羊溫婉動人的咩咩聲,老黑豬懶洋洋的哼哼聲,有時候,遇到他們一起叫,就像養殖場各種動物開的音樂會,給我看似孤單的童年增加了無限的樂趣。

随着生活水準的提高,家庭衛生要求提高了,到後來就隻剩下牛和羊了,再後來,就隻剩下山羊了,山羊與我們在一起的時間最長了。奶奶也總是說,我們家養山羊發财,有幾隻羊也不浪費剩飯,涮鍋水,也能給養喝。是以,到後來爺爺年齡大了,不做農活後,他就開始專門放幾隻山羊,生羊羔,賣羊收入,等等… 這也給老人增添了一些樂趣,直到前幾年爺爺去世,我們家才不養山羊,算起來應該有幾十年,一直有幾隻山羊陪伴着我們。

農村的的孩子幾乎不能閑着,在那個生産力不是很發達的年代,人力還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總得幫大人幹活。放羊應該是比較輕松的活,和一群小夥伴放羊是我最喜歡做的事情了。 每到周末或者假期,尤其是暑假和麥假,我就約上小夥伴,帶上水,帶上地瓜片,饅頭鹹菜,火柴,都趕上自家的幾隻羊,浩浩蕩蕩的彙成一大群羊,去距離家很遠的大河邊去放羊。捉螞蚱,烤青蛙,偷蕃薯,拔花生,扒蒜,偷西瓜等。小夥伴們在我的上司下,幹了非常多的壞事,甚至把羊群趕到棉田裡,麥田裡去吃,早早的吃飽了,開心的趕着羊群回家。

偶爾也有自己去放羊的時候就是非常孤單的了,有時候一個人在大河邊放羊也害怕,那就不願意去遠處了,可是近處的沒有好的草,羊不喜歡吃的時候,會到處亂跑。

在一個炎熱的暑假下午,我沒有約到夥伴,在等到大人們下午冒着烈日離開家後,我猶豫着也趕着羊群出門了。這一次我沒有遠行,而是到了村後的一片樹林裡,樹林裡小樹不高,山羊秉性愛攀高,愛吃嫩葉,我爬上樹之後再把樹上吊下來,等羊吃完了,再放開,繼續吃另外一棵樹,這樣吃了好多棵樹葉,就是不見樣的肚子鼓起來。我有些灰心喪氣了,羊吃不飽就會叫,回到家裡,大人會知道,就會批評我。放不好羊,就讓去地裡幹活,他們知道我最怕幹活,到地裡也是哭。

突然我想到了,每次回家都要飲羊,我心想,讓它多喝水,肚子也會大起來的,想到這裡,我從樹上跳下來,小辮子揮舞着,把羊攏到了一起,趕着向家走去,一路上我總是擔心遇到熟人,他們會問,或者會告密,說我回來早。

來到家裡,山羊還是咩咩的叫,我知道他們都沒有吃飽,以為把他們趕回來,不讓他們吃飯了,我對着羊說,等等别着急,讓們喝飽。

我弄了兩個大水桶,舀滿了水,羊開始喝了起來,我得意地看着,聽着山羊們咕咚咕咚的喝水聲,心想這回大人看不出來了,明天早晨再早出去就行。

我正高興呢,羊都散開了,羊兒不喝了,我想不喝怎麼行啊。我給你們添點好的,想到飯房裡還有玉米面,我跑到飯房,拿起大碗,盛滿了玉米面,倒進桶裡,這一次果然奏效,羊兒們喝的歡了,有的羊剛不想喝的時候,我就加玉米面,這樣,我來來回回的跑了幾次,弄了七八碗玉米面,五六個羊兒的肚子鼓的像皮球。好了,到此為此,我把沒有喝完的帶玉米面的水,倒在了牛槽裡,和草拌在一起,算是消滅罪證,哈哈。

我把羊關在羊圈裡,自己開心的找小夥伴玩去了,對着夥伴吹牛,他們都羨慕我的聰明才智,對我非常崇拜,表示也這樣試試,這樣我們就有更多時間去别人果園裡偷蘋果,我們侃的不亦樂乎,直到快到吃晚飯的時候才回來。

可能大人看的羊圈裡的羊趴着,肚子很大,認為肯定吃的飽了,也沒人問我啥,第二天一早,我還是要早早去放羊,要趁着涼快,天熱就回來。那時候大人們早就去地裡了,我想羊兒們昨天喝了個水飽,現在肯定餓了吧。等我漫不經心的打開羊圈門的時候,我發現有些異樣,之前我來開門,羊兒們都是呼啦一下都站起來,因為他們知道要去吃飯了,為此都非常興奮。可是今天卻都無精打采的 趴在那裡, 看起來有氣無力的樣子。

我吆喝着把羊都趕起來,發現原來幹幹淨淨的山羊身上都是稀糞,我自然明白了,原來是山羊喝了太多的水,集體拉稀了,。。看到這個情況,我也不慌,因為我知道,羊吃多了,或者喝多了,鬧肚子的時候,和人一樣,第二頓多吃點幹的,少喝點就好了,以前我看到過家裡其它牲畜拉稀了,大人也是這樣做的。

我聯絡好放羊的夥伴,讓他們都帶着饅頭鹹菜,帶着水桶,漁網,今天中午去河裡抓魚,不回家了。其實,我想讓羊在草地多待一段時間,讓羊身上的糞便幹了,免得大人們回來會問。再說即使問我,也就是在地裡吃草吃的了。當然,後來我安全的度過了這一關,過來幾天,羊兒們也恢複了從前精神的樣子。

這件事以後,放羊我再也沒有逃過懶。雖然,這件事情直到今天才有幸得以抒懷,公之于衆,早在天堂的羊兒也許會對當初的少年釋然有加了。通過這件事情,讓我認識到了不認真做事情,投機倒把隻能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有時候還會釀成大禍。萬物也有他們的發展規律,生長規律,都要有過程,拔苗助長也隻能害人害己。

【作者簡介】許錦濤,男,1976年生,聊城市東昌府區人,從事外貿工作20餘年,業餘時間經營自家無花果農場,熱愛家鄉土地,熱愛勞動,喜好農村紀實文學,常以筆書文,記錄時代的生活,求學經曆,工作等美好點滴,抒發自己的真實情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