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餘承東卸任,有迹可循

作者:四叔學做自媒體

4月30号,華為宣布餘承東将卸任華為終端BG CEO一職,仍保留終端BG董事長職位。職務調整後,餘承東的頭銜是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董事長、智能終端與智能汽車部件IRB主任。

這一串字尾看不明白,正常,打勞工沒有字尾,字尾隻有影響力的人才有。打勞工最多也就是成為自由職業後,有個斜杠青年的标簽,且是自封的。

在這個職位調整發生的前一天,29日晚間,山西運城問界M7事故家屬@三個沐沐 再次發文稱:感謝網友對我和家人的關心和支援!感謝相關部門提供的調查材料!感謝好心人第一時間破窗并開門救出我的親人,雖然已經因為車輛碰撞失去生命!逝者已安!希望大家忽略或删除網上種種不實報道和内容,也希望大家不要再打擾我和我的家人!

她的微網誌隻留有這一條,她的賬号也無法關注,評論區也完全清空。

在各大媒體轉載的評論區下,網友說的最動情的一句話是:這是一個剛剛失去了三個至親的人,怎麼能理智清醒的發出三個感謝?

在回應《第二十條》正當防衛的法條時,羅翔曾不止一次的說過:在不法侵害發生的過程中,無論法官還是律師,都一定要考慮當事人面對緊急情況的正常應激反應,不能做上帝視角下的理智情醒客觀第三方。

受害人在絕境之下,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智、清晰、情緒穩定,這是作為人正常的反應。嚴格要求受害人必須完美、精準、克制,本身就是對法律維護正義的羞辱。

普通人内心都有樸素的正義感,法律如果隻是一味追求程式正義,條文合理,最後法律在人民心中的威嚴和公正也會蕩然無存。

餘承東卸任,有迹可循

吹牛是目标也是靶子

在接受央視财經頻道采訪時,餘承東說:看起來我說話可能是一個很不謙虛的人,其實我是給我的團隊提要求,也必須做到,相當于不給自己留後路,說話說的很大,其實不是說我不謙虛,而是用這個目标來牽引大家。

餘承東說過的“大嘴”~

“我說話可能有些二百五,但我餘承東是個實在人。”

“問界M7将完全超越豐田埃爾法、雷克薩斯LM等百萬豪車。”

“未來汽車行業的洗牌會非常慘烈,華為會幫車廠在極卷的時代幸存下來,成為巨頭。長遠來看,和華為緊密合作的廠家也能夠活下來,成為這一代少數的幸存者。”

“開足馬力賣,明年争取年銷超過30萬輛,30萬輛超過所有對手”

“第一年幹翻特斯拉,第二年把bBA的空間一把幹掉”

“未來智能座艙分為兩種,一種是鴻蒙,另一種是others”

“1000萬以内最好的SUV來了”

去年底,在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全球夥伴大會上沒好氣的說道:希望合作夥伴“有基本的價值觀”,“對社會負責”,不要誤導消費者,“是領先就領先,但是要适當一點”。

“這個行業怎麼這麼糟糕,幾十萬的車非要說上千萬!”

在做手機業務的時候,餘承東就喜歡大嘴,常常跟小米、蘋果battle。對于一向對外界展示的都是沉穩低調形象的華為,餘承東可謂是異類。

很多人納悶華為為什麼會允許餘大嘴上蹿下跳,沒人管管嗎?

任正非曾在采訪中表示:餘瘋子搞白與黑的時候,我們多給他點灰色。

餘承東卸任,有迹可循

傳統車企的敵意

2021年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明确不會把智能化的“靈魂”交給華為,而是要把靈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2022年,廣汽埃安高管就曾公開表示:“華為是大牌供應商,産品比較好,但他的價格是不受控制的,和他沒有沒有議價的主動權。

2023年廣汽集團釋出公告,稱控股子公司廣汽埃安AH8項目,由與華為聯合開發變更為自主開發,變更後,華為将繼續以重要供應商的身份參與公司自主品牌車型的開發與合作。

聯合研發,到降級為供應商,華為在廣汽面前,吃到了又一次的國企閉門羹。

緊接着的就是2023年底,長安汽車生态大會上,朱華榮怒怼之下,不和華為搞智選模式,要搞Hi模式。

第一,長安的戰略,是做汽車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不能是别人的品牌,如果是做别人的品牌,那就不對了。

第二,長安做事情,要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的要求,因為其他模式我認為是有問題的。

上汽廣汽長安在傳統國企中,是發展比較好的幾家車企,也是比較有實力的。無獨有偶,都選擇了與華為保持一定的距離。

造車的水很深

對于造車,餘承東一如既往的激進,但任正非一直是拉在後面的那個缰繩。

2019年9月,華為正式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定位是“提供增量部件”。

2020年11月25日,任正非簽發了份EMT決議檔案《關于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管理的決議》,規定“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有效期三年。

同時,嚴厲表示“以後誰再建言造車,幹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

2021年中,餘承東接棒華為汽車業務,主導了華為汽車業務事業部和消費者事業群的整合,餘承東成為總負責人。

2023年,據傳華為内部釋出任正非簽發的《關于華為不造車的決議》,強調不準使用華為/HUAWEI等字樣物料進行銷售宣傳。

餘承東在百人會上回應稱“我們有些上司有不同的意見,是以就出了個檔案,把‘HUAWEI’取消掉,其實本質沒有改變。”

造不造車,華為公司本身實際上并不是最操心的,自身通訊領域業務不僅專業強,業務能力強,其它的手機、汽車供應商業務都是錦上添花。

錦上添花的東西大多隻賺吆喝不賺錢,從最高次元的戰略層面看,沒有必要去開展一個低利潤率附加值的非主營業務,就像蘋果不願去俯身造車一樣。

餘承東卸任,有迹可循

“無巧不成書”

餘承東的職務調整到底是正常調動,還是華為的呵護,亦或是雪藏的前奏?在消息被透露出來以後,成了所有人關注的焦點。

在問界M7撞車輿論漩渦的當下進行調整,僅僅是時間上的撞車發生的巧合?

整整一個月前的3月30日,業内風傳“任正非據傳下禁令一句遙遙領先罰款一萬”,“遙遙領先”的創作者餘承東回應是“謠言”。

目前在微網誌這一話題已經“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該話題内容未予顯示”。

曾經的熱門流量擔當,轉頭就不可見,也不知道是法律被玩壞了,還是壓根就是鬧着玩。

4月11日,華為春季終端釋出會上,餘承東全程未提“遙遙領先”,而是在一些表述裡用了“越級性能”“天花闆”的說法。

而早在在2024年2月22日的華為新品釋出會上,餘承東全程沒有提這個詞,在結尾處有觀衆喊“遙遙領先”,餘承東說了一句“謝謝”。

有句名言,永遠不要看人說的,而要看人怎麼做的。

但有句說句,華為進入造車領域,做個供應商,确實對于研發實力的提升是利大于弊的,隻是目标如果是要成為博世,那真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長的時間要去積累。

但如果是要去做下一個“嘩衆取寵為主”的網際網路造車勢力,既沒必要國内也大有人在。

隻是唯一的一個勸慰是,不要容不下異見,讓人說話不害怕。市場不會說謊,李想已經親身示範了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