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誰說老人帶不好娃,聰明奶奶帶娃方式火了,三類老人帶出優秀娃

前兩天,一個奶奶帶孫子做遊戲的視訊在網上火了,網友看了直呼,“我家要是有這樣的奶奶就太幸福了。”

視訊裡,奶奶在一塊瑜伽墊旁邊,以不同方向、不同數量放置了鞋子,然後,小孫子根據鞋子的方向和數量來決定是單腳跳或是雙腳跳。

别看遊戲挺簡單,可小孫子玩得是不亦樂乎,奶奶在旁邊邊看邊誇贊孩子反應棒。

小小的一個跳躍遊戲,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反應能力,還能提高運動能力,這樣也不用把時間浪費在看電視上,不得不說,這位奶奶的做法太有智慧了。

誰說老人帶不好娃,聰明奶奶帶娃方式火了,三類老人帶出優秀娃

可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能像這位奶奶一樣,網上有不少文章裡在說老人帶娃的壞處,也有很多網友在抱怨和老人之間,因為帶娃而産生的沖突。

可是,在現實生活裡,真的能不用老人來幫忙帶娃嗎?來看一組資料。

2019年,在國家衛委會釋出的資料中顯示,中國現有随遷老人近1800萬人,占全國2.47億流動人口的7.2%,其中專程照顧孩子的比例高達43%。

老人離開家鄉就是為了照看孩子,而且由于二胎的全面開放,帶娃的老人也越來越多,無論你是否願意,但都無法不優先選擇請老人幫忙,否則就會讓自己的家庭有可能陷入生活的窘迫。

但在老人帶娃的生活裡,一方面大家都在享受着寶寶到來給家庭帶來的甜蜜,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照看寶寶而随之産生的沖突。

誰說老人帶不好娃,聰明奶奶帶娃方式火了,三類老人帶出優秀娃

這些老人與新手父母之間的沖突好像無法調和?

老人與新手父母之間由于帶娃産生的沖突舉不勝舉,案例多如牛毛,有些是不歡而散,有些天天雞犬不甯,也有些甚至妻離子散。

1.由于溺愛而引發的沖突

閨蜜的兒子今年4歲半了,從孩子出生一直到上幼稚園都是讓奶奶幫忙照看,奶奶平日裡對這個孫子疼愛的不得了,在奶奶眼裡這可是長子長孫,必須照顧好。

孩子出生之後喝的是配方奶粉,奶奶為了給孩子最好的,買的都是進口奶粉,所有的玩具都是牌子的,添加的輔食和營養品全部進口。

除了飲食,其它方面奶奶更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保護的面面俱到。剛開始的時候,閨蜜還覺得挺幸福、挺省心,可随着孩子的長大,閨蜜卻和奶奶發生沖突。

主要原因就是溺愛讓孩子變得任性、霸道、沒規矩,閨蜜想管可奶奶護着,老公躲在一邊不表态,讓閨蜜更加生氣。

為了教育孩子的事,兩個人之間發生了多次争吵,有一次還差點去離婚,也有人出主意,讓奶奶回家,孩子閨蜜自己帶,可兩個人的工作都很好,哪個辭職對家都是一種損失,就這樣,最後,閨蜜隻好忍氣吞聲,等孩子大一些上學習再自己帶。

誰說老人帶不好娃,聰明奶奶帶娃方式火了,三類老人帶出優秀娃

2.由于生活習慣引發的沖突

5年前,張婆婆的女兒生頭胎,但張婆婆還沒退休,是以,寶寶是讓奶奶去照看。5年後,女兒生了第二胎,這時的張婆婆也退休了,照看孩子的任務這次就交給了張婆婆。

張婆婆性格直爽,特别喜歡小孩子,家裡有了小寶寶,張婆婆可開心了,連夜坐着火車就來到了女兒、女婿的城市。

張婆婆是北方人,而女婿的城市在南方,剛來的時候還能适應,可随着日子一天一天過,南北的差異就逐漸顯現出來。

張婆婆的口味偏重,而女婿更喜歡清淡,在寶寶添加輔食時,兩人的沖突就開始了。

張婆婆覺得加點兒童醬油有味道,可女婿覺得孩子太小應該清淡,兩人經常為此而争執,女兒在中間受着夾闆氣。

老人帶娃和子女之間引發沖突原因有很多種,飲食口味、生活習慣、教育理念都是沖突沖突點,而且幾乎無法調和,難道就沒有沒沖突的家庭嗎?

誰說老人帶不好娃,聰明奶奶帶娃方式火了,三類老人帶出優秀娃

家有三類老人帶娃,孩子出息全家幸福

現實生活裡,并不是所有的老人帶娃都有問題,新手爸媽同樣也有經驗不足,把娃養“廢”的情況出現,是以,關鍵問題不在于老人或者寶爸寶媽,而是,是否能用科學的方式帶娃。

老人中也有帶娃能手,像視訊中的奶奶就是一個典型,如果家裡有這三類老人,那就是全家的幸福,寶爸寶媽不用再為帶娃和老人鬧沖突了。

第一類:知識淵博、學富五車的老人。能夠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那說明老人善于學習并懂得如何學習,這不就像身邊的家庭老師一樣嗎。

這樣的老人會通過學習來填補養娃的知識,如果兩代人之間發生分歧,可以通過書裡提供的方法來解決,完全不需要争吵。

另外,愛學習的老人會給孩子帶來榜樣,老人不會把時間浪費在陪孩子看電視、玩遊戲上,會督促孩子看書、營造學習的氛圍,甚至教孩子更多的知識。

誰說老人帶不好娃,聰明奶奶帶娃方式火了,三類老人帶出優秀娃

第二類:喜歡帶孩子玩的老人。能玩的老人性格開朗、善于社交,這對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以及社交能力有天然的促進作用;

經常能看到小區裡有一些老人組織出去玩,而且還帶着孫子、孫女,一年出去玩好幾次。有人覺得現在的孩子都在上興趣班,老這麼玩好嗎?

一開始沒什麼體驗,時間長了,孩子的特點就表現出來了。表達能力、獨立能力、社交能力以及知識能力都比一般孩子強,誰也沒想到,玩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方式,而且效果這麼好。

誰說老人帶不好娃,聰明奶奶帶娃方式火了,三類老人帶出優秀娃

第三類:懂得正确教育孩子(不溺愛)的老人。這一點很難得,隔輩親是普遍的情況,能夠明白并做到懂理不溺愛的老人值得欽佩。

或許這類老人并沒有什麼知識,也不會整天帶着孩子玩,但是,有一點是這些老人心裡特别清楚的,就是孩子不能溺愛,不會管可以管,但不能瞎管。

說明這樣的老人明事理,幫兒女帶孩子,不代表就要大權攬在手裡,聽之任之,會教育就教育,不會教育的隻幫不管。

這樣的做法既能減少沖突,也不至于帶不好孩子,一舉兩得。

帶孩子的關鍵是在于人,不在年齡,清楚的認識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勤溝通、多思考,兩代人之間帶娃的沖突不是不可以調和的。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文章末尾為各位家長分享一本好書,都别錯過了!

拿世界著名實體學家楊振甯的話來說:

想要讓孩子學好數學,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數學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來,這就需要父母在輔導孩子數學題的過程中,陪孩子多讀一些數學方面的書籍,玩一些數學遊戲。

誰說老人帶不好娃,聰明奶奶帶娃方式火了,三類老人帶出優秀娃

然而,攀登數學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實體學家楊振甯說:“我也認為數學很枯燥,但一看到劉薰宇的數學書,感到很驚訝。你還能像這樣學數學?”

楊振甯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實體學家。他能夠認可的數學老師劉薰宇是不會錯的。

劉薰宇又是誰?

劉薰宇與華羅庚、陳景潤等數學家相比,并不出名,因為他的精力主要在數學教學和中國小教材的編寫中。

劉薰宇一生寫過很多數學方面的書,最有名的便是這三本:

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誰說老人帶不好娃,聰明奶奶帶娃方式火了,三類老人帶出優秀娃

第二本是《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就有點難度了,裡面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級的娃,還能看懂一部分的内容。

同時把這書拿給孩子看,平時孩子也補習數學,有時候覺得上補習班有點枯燥。可孩子看這本書,卻覺得很有意思,而且還能把他在補習班學到的東西運用過來。

誰說老人帶不好娃,聰明奶奶帶娃方式火了,三類老人帶出優秀娃

一看就看了個把小時還不覺得累!家長:實在是難得的好書!

對于劉薰宇先生編著的這套經典數學科普圖書,家長們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家長表示“這套叢書總體上有一種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感覺,語言特别有說服力”

可以說,熟讀這套書,國小和國中的數學就不用擔心了。

這套經典數學叢書,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們蘊藏起來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讓學生們愛上學數學,許多家長表示《數學三書》是難得的好書,不可錯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