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也反複檢查門有沒有鎖好?或許做一個動作能幫到你

反複檢查門有沒有鎖好,真的是個非常普遍的問題!

幾年前,我在市中心上班,對剛到公司的、家住郊區同僚打趣“你家門關好了嗎”,同僚竟然焦慮不已,過了會兒就請假回家檢查門了(單程近30公裡);

我的大學室友每天出門比誰都早,我在半夢半醒間,經常聽到她在外面推門,反複檢查有沒有關上門;

我媽常常能看到住樓下的阿姨在門外不停推門拉門,問她出啥事兒了,她都說“我看門鎖好沒”。

這聽上去,很像是大家說的強迫症啊?怎樣才能好受點?是不是該去醫院裡治病了?

真·強迫症是啥樣?

門明明已經關好了,還要去反複檢查,肯定會給人造成困擾。不過一般來說,這還沒有到“病”的階段,算不上是臨床上的強迫症。

那真正的強迫症是什麼樣的呢?

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指出,強迫症是一種以強迫思維和或強迫行為為主要表現的精神類疾病[1]。

強迫思維:大腦裡的入侵者

所謂強迫思維,就是在一些時間段裡,感受到反複的、持續性的、侵入性的、不必要的想法,而且大多數人會是以感到明顯的焦慮和痛苦。

2020年疫情剛出現的時候,很多人都有強迫性洗手的問題。他們一方面感到痛苦,一方面又控制不了自己洗手的舉動,隻好向心理熱線求助。

舉個例子。在那段時間,小C每次洗手都必須不多不少恰好洗5分鐘,要是時間短了長了一點,就要重新開始洗手,直到剛好洗5分鐘才行。

在洗手時,小C腦子裡總是出現“如果我不洗5分鐘,我就會得新冠”的念頭。而小C本人完全沒法控制這個念頭的出現,并且這個念頭完全支配了他,使他沒法像普通人一樣想“雖然疫情沒結束,但我現在的環境是安全的”。

小C的這個念頭,這就是強迫思維的展現。

強迫行為:身體被支配

而強迫行為是指重複行為或精神活動,比如不停确認門是否關好、瓦斯是否安全、反複給身邊的物品計數、腦子裡不停默念一個詞彙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一點的是,強迫行為的産生,最初往往是為了減少強迫思維給自己帶來的焦慮和痛苦。

還是拿小C來舉例子吧。

他之是以反複洗手,就是為了對抗腦子裡“不洗手就要得新冠”的強迫思維所帶來的焦慮。

漸漸地,洗手這個行為才變得越來越極端:次數多、持續時間長、必須洗到規定時間。

看到這裡,是不是感到強迫症患者真的很痛苦?他們失去了完全掌控自己的能力,就像電腦被流氓程式反複彈窗、怎麼都關不掉。

強迫症患者常常高頻洗手,導緻手部脫皮、出血丨giphy

我有強迫症嗎?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已經給自己确診強迫症了。且慢,強迫症的診斷是有标準的。

在強迫症的診斷中,最重要的一點,要看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是否每天耗時1小時以上,以及這些強迫症狀有沒有嚴重影響了當事人的生活——如果當事人因為強迫症狀難以正常上學上班、睡不好覺、吃不下飯或暴飲暴食,那就算是受到了嚴重影響,連心理咨詢師都做不了什麼了,趕緊去找精神科醫生幫忙!

不過,全世界約有28.2%的人會在一生中的某個階段經曆強迫症狀帶來的困擾[2]。

《老友記》中的Monica,不把家裡打掃得一塵不染就會渾身難受,不過似乎沒給她造成多大困擾丨《老友記》

如果你的情況并沒有達到确診的标準,但又确實感受到了困擾,那我們就接着往下看。

是焦慮,還是強迫?

在我的工作和生活經曆中,我發現在強迫症狀的遮蓋下,本質問題往往是焦慮。很多人的“強迫症”,其實是焦慮的一種表現。

我的一位朋友幾乎每天都會擔心家裡有沒有關門,但到了機關後,他幾乎就不會再糾結這件事情,能正常工作了。除了反複糾結門的問題,那段時間他還很難吃下飯,經常失眠。

我與他細聊下來,才知道他媽媽家的商鋪最近被偷竊,丢失了一大筆錢。近期,他媽媽一直和他傾訴家裡的損失,媽媽一輩子的積蓄突然被偷讓他既難過又驚慌。

由明确事件導緻的焦慮,雖然和強迫症有相似的表現,但卻并不是強迫症。

每天檢查10次瓦斯開關的人,自己或身邊的人可能曾直面過瓦斯洩露的危險,是以對用氣安全産生了焦慮情緒;

反複刷朋友圈的人,(如果不是太閑的話)也許曾因為錯過工作消息受到批評,背負着沉重的職場焦慮;

堅持把所有App的新消息都點開的人,大概有一定的社交焦慮,擔心自己被别人疏遠,是以希望第一時間收到新消息通知。

當然,和強迫症一樣,焦慮情緒也是需要被看到、被包紮、被處理的。

不想為反複鎖門苦惱,試試這樣做

焦慮導緻反複鎖門一類行為帶來了困擾、但又不到病态的階段,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好受一些呢?

多幾個動作

我們可以試試認知行為療法,這是臨床上最常用于治療強迫症的方法。雖然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沒有達到強迫症的程度,但也可以用認知行為療法來讓自己感覺更好一些。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想法、行為、情緒三者之間是互相影響的,隻要其中一個因素改變,其餘兩個因素也會受到影響。

拿反複檢查門這件事來說,“檢查”這個行為,可以幫助消除或減輕“我家會失竊”的想法。根據認知行為療法,我們就可以通過改變行為,來改變“我家會失竊”的想法。

你可以在出門的時候,給關好的門拍個照、錄個視訊。之後一旦開始擔心此事,就拿出來看看,告訴自己門已經鎖好了,家裡不會失竊。

也可以做個清單,寫上出門前要檢查的内容,在出門前一項項檢查、打勾:關瓦斯√,關冰箱√,關門√,二次确認關門√。

理性思考一下:小偷沒法通過小區門禁;就算通過了門禁,也進不了單元樓;就算進了單元樓,還有攝像頭等着呢;哪怕沒有攝像頭,小偷為什麼要進我家呢?難道家裡放了很多錢嗎?

《圓桌派》中周轶君曾講,“焦慮的反面是具體”。當你能用具體行動放慢想法冒出來的速度時,你會發現,事情沒有想象中那麼糟糕。

準備心理工具箱

在強迫想法和強迫行為出現時,我們還可以轉移一下注意力,能轉移一點是一點。

你肯定有自己獨到的放松方法,這些方法就是你的心理工具箱。感覺馬上又要擔心門有沒有鎖好時,就從工具箱裡拿一樣出來用。

我來分享一下自己的工具箱:

秘密花園塗色畫本;

呼吸冥想小程式;

一心一意捏氣泡紙;

什麼也不做,慢慢喝一杯燕麥拿鐵;

20個深長的腹式呼吸;

聽一首歌,專心分辨每種樂器的聲音;

把臉埋到貓肚子上,聞貓的氣味;

用心地啃一根鴨脖子,啃得幹幹淨淨。

重點就是要沉浸其中。隻要你腦子裡的所有記憶體都用來做手中的事情,就不會去想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了。

塗色真的是一件非常讓人平靜、讓人投入的事丨giphy

驗證強迫想法

你擔心的事情真的會發生嗎?還是以檢查鎖門為例。

請朋友幫忙試試,關門後,門真的可以從外面被推開嗎?

問問小區安保,小區發生過入室盜竊嗎?

在家裡安裝一個對着門的攝像頭,真的發現過有人進來嗎?

把傳統門鎖換成智能門鎖,一段時間後,有過入侵報警資訊嗎?

在強迫想法被事實否定之後,檢查門的頻率就有可能慢慢減少。

跟強迫症狀相處

除了忽視和幹掉強迫症狀,我們也可以試着跟它們和平相處。

強迫性想法很像我們頭腦中的強盜,它逼着你必須執行一些動作。但如果我們能有距離地看待它,僅僅把它當作頭腦中一個愛刷存在感的小人,它就失去了威脅你的可能性。

當出現檢查門的想法時,你可以想,“嚯,這個想法又出來鬧啦,讓它自己鬧吧”;

也可以想想,“生活中就是會有很多不确定呀,有這個念頭不是啥大問題”。

适當放下一些焦慮,接受适當的焦慮和不确定性,能讓我們過得更輕松快樂一些。

Guokr

需要提醒的是,以上方法可以幫助到有輕微強迫表現的人們。對于社會功能嚴重受損情況,一定要及時尋求醫生的幫助!

參考文獻

[1]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5).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er.

[2]Ruscio A M, Stein D J, Chiu W T, 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in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J]. Molecular psychiatry, 2010, 15(1): 53-63.

作者:郭蘭心

編輯:李小葵

一個AI

強迫症中的“強”念三聲,qiǎng!

你也反複檢查門有沒有鎖好?或許做一個動作能幫到你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