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人變強,是從不生氣開始的

明代文學家呂坤說過:“觀度量在喜怒時,觀存養在紛華時,觀鎮定在震驚時。”

想要看清一個人,不是在他春風得意的時候,而是看他在遇到突發情況的時候,能不能情緒穩定,有沒有處變不驚的智慧。

人與“氣”之間,其實是一場此消彼長的博弈。當一個人變得強大了,所有的“氣”都會消失。

01

生氣,是人生的内耗。

俗話說:“氣大傷身。”

上個星期,表姐因為闌尾炎住院了,做了一個小手術。

期間,她的女兒參加了一堂考試,成績非常糟糕。表姐氣不打一處來,從病床上跳将起來,狠狠地罵了女兒幾句。

之後,表姐感覺到腹痛不止。醫生檢查了一番,發現傷口有開裂的情況。

孩子成績起起落落,并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可是表姐卻是以傷害了自己,并且導緻多住院幾天,吃了苦,也花了冤枉氣。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研究人員做過一項調查。

先後調查了9875個丹麥人,看他們與家人、朋友等發生争吵的頻率,以及在社會關系中感受到的壓力程度等。結果發現愛生氣、社會關系緊張的确會影響身體健康,生命會變得脆弱,社會關系也會變得緊張。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生氣的時間多了,開心的時間就少了,集中精力做事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消耗了自己,卻沒有得到任何好處,這樣的行為,應該及時停止。

生氣,除了消耗身體之外,還有很多的負面作用。

親戚朋友交往,生氣會傷害“和氣”。引發無休止的争執,并且把原有的感情基礎,全部破壞。一句氣話,說者無意,聽着有心,比一萬句點贊的話,效果更明顯。

生意場上,生氣會傷害财運。與人洽談的時候,你一旦做出憤怒的表情,就意味着“鬧掰了”,這次合作,一開始就困難重重。

一個人獨處時,總是憤憤不平,心情會很糟糕,讓自己活在“誠惶誠恐”之中,吃不好,睡不香,頭腦裡一片空白。

02

不生氣,是做人的格局。

張小娴說過:“願意主動用妥協來交換感情生活的風和日麗。因為懂得不争氣,是以也漸漸學會不為小事生氣。雨過天晴,沒有烏煙瘴氣容身的餘地。”

小時候,聽父親講過一個故事:一位農夫,在過橋的時候,因為橋面凹凸不平,他的腳崴了一下,疼痛不已。

第二天,農夫和妻子一起,把家裡的木闆搬出來,鋪在橋面上。還在橋邊,增加了護欄。

農夫的行為,被當地的縣令知道後,特意修書一封,請農夫到縣裡去當差。

大字不識一個的農夫,從此可以随意進出縣裡的藏書室。經過幾年的寒窗苦讀,農夫參加考試,一舉高中,命運從此改變。

有句話說得好:“靜下心來,一切都會變好。”

當一個人把心放寬之後,一切的情緒,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所有的爛人爛事,不過是一笑置之的人生經曆。

但凡有大格局的人,心态沉穩,分得清事情的來龍去脈,知道下一步應該做什麼。所有的事情,并不會因為你生氣了,就變好了。

作家劉瑜對女兒說:“願你有好運,如果沒有,希望你在慈悲中學會堅強;願有很多人愛你,如果沒有,希望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堅持寬以待人,好了别人,也好了自己,無不裨益。

03

先要不生氣,然後“氣死人”。

有一個禅師,家徒四壁。

有一個盜賊,誤打誤撞走進了禅師的家,翻箱倒櫃很久,也沒有發現一件有價值的東西。

盜賊出門的時候,禅師剛剛從外面回來。他們撞了個滿懷。

盜賊驚慌失措,禅師哈哈大笑。

不同的心态,造就了不同的人生。一個人的情緒不穩,其實是内心很煩惱,做賊心虛。

如果遇到一條狗,它朝着你亂叫,還怒目圓瞪,你不應該和它計較,更不應該學狗叫,而是從容地走開。

如果遇到一個小人,你不要和他糾纏不清,更不要“以牙還牙”,應該看到小人的善良之舉,然後勉勵他。

曾國藩說過:“不與君子鬥名,不與小人鬥利,不與天地鬥巧。”

當年,曾國藩坐着普通官員的轎子,在巷子裡和一個下屬相遇,下屬有眼不識泰山,生氣地罵了幾句。曾國藩卻不計較,而是主動禮讓,下屬知情後,吓得趕緊道歉。

當你要生氣的時候,就學一學“禅師、曾大人”,你的從容,和對方的慌亂相比,勝負自見分曉。

04

老子說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一個不生氣的人,并不是天生如此,而是他在反反複複修煉自己的内心,提升自己的境界。

一個人智慧多了,對事情看得通透了,一開始就知道結果如何,那麼是否要生氣,就在股掌之中。

一個人經曆的事情多了,能夠說得上“百煉成鋼”了,那麼他就不會擔心人生的起起伏伏了,把低谷當成了崛起的地方,把落魄的生活,當成了變富的過程。

一個人遇到的人多了,就學會了一些識人術,對于别人的心态,目标,有準确的判斷,進而不必去對抗了。

一個人遭受了病痛的折磨,就能看淡生死,把欲望可以輕輕放下,從此倍加珍惜生命,享受時光。

如果你才疏學淺,不懂得控制情緒,那就學一個最簡單的方法:生氣的時候,開口前先數到十,如果非常憤怒,先數到一百。

願你我,往後餘生,待人溫和,待己溫柔,一笑解千愁。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