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完她的羞恥故事,我破防了

最近大家有沒有在微網誌上看到這樣一個話題。

#媽媽,如果我變成面包狗你還會愛我嗎?#

很多網友分享了媽媽給自己回複的暖心話語:

一片歲月靜好的評論區,有一個媽媽的回答,卻讓大家直呼破防了。

「你是有理想的孩子,怎麼能成為面包狗?」

是我們熟悉的潛台詞了:

無論你變成什麼樣,都是媽媽的孩子。但你怎麼能允許自己變成那個樣子?

媽媽期待的你,可不是那個樣子。

媽媽期待的你,和真實的你之間永遠存在着差異,這也是很多人成長之痛的根源。

而這種痛,在最近,被一部皮克斯新作拍出來了——

《青春變形記》

這是一個華裔女導演執導的故事,内容很簡單,講一個華裔小女孩美美,在青春期到來時突然擁有了變身小熊貓的能力。

情節也圍繞着女孩從抗拒變身到最後決定接納變身的這一過程展開。

其實還是傳統的迪士尼尋找自我的套路,但它卻在國内掀起了極高的讨論。

無數網友在彈幕中打下

「世令我」

,在各大社交軟體上充當這部片子的自來水。

在某瓣的評論區,有一條評論得到了上千個贊同:

「大概隻有東亞家庭的孩子才能共情,因為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為辜負母親道歉。」

青春變形記裡的紅色小熊貓,乍看很萌,細看好疼。

這部電影剛開場其實是很歡樂的。

主角美美就是大多數人在學生時代的樣子。

努力學習,追求漂亮的成績,有責任感,願意幫媽媽分擔家務。

她很聽話,但也有自己獨立的小空間。

會在學校和小夥伴們打打鬧鬧,也會私下裡偷偷讨論帥氣的男孩。

她有個和我們一樣的中式媽媽,會給孩子準備可口的飯菜,和孩子一起做家務,

常常溫柔偶爾嚴厲

看起來這是非常幸福的親子關系,但如果細細品味,就會發現,

在母女親親熱熱的相處之下,其實還隐藏着很多各種令人壓抑的瞬間。

比如回家遲到了十分鐘的美美,被媽媽劈頭蓋臉地三連問:

這不就是一個關心過度保護欲極強的中國媽媽嗎?十分鐘而已,交通延誤都不止這個時間。

對孩子展示關心的方式永遠是準備吃飯和讨論學習。

當然,餓沒餓隻是順口一句,後面的詢問成績才是主要目的。

隻有聽到滿意的回答,才會給予不吝的表揚,最後還要再加一句對未來的展望。

再比如毫不顧忌地對孩子的喜好進行點評。

這個畫面多熟悉啊!電視上播放偶像團體的宣傳廣告,美美在後面星星眼,媽媽卻一臉不屑:

「誰會喜歡這些小痞子啊。」

試圖轉變媽媽想法的美美,隻好用「我有一個朋友」做托辭小心翼翼地試探。

結果不僅沒有等來媽媽的回心轉意,反而等來了媽媽對朋友的負面評判。

當然,面對媽媽的管束與控制,美美也有一些自己的小花招。

比如隻對媽媽展示自己乖女兒的一面,然後把自己的那些小毛病都藏起來。

是以我們會看到,學校裡的美美和在家裡的狀态簡直判若兩人。

在學校她和朋友談天說地,毫無顧忌的高聲談笑,交換小紙條。

回到家就小心翼翼地關起門來,隻有在自己床底下,才會真實地做自己。

試問誰的少女時代,家裡沒有過美美的這處秘密空間呢?

那裡可能有畫了英俊男孩的日記本、成績糟糕的卷子、偶像的海報和寫滿瑪麗蘇文學的少女雜志......

那裡藏着所有不敢被媽媽知道的秘密,是我們小小的心靈自留地。

過度幹涉的媽媽,千方百計躲避媽媽管控的的孩子,這就是中國家長和忙着逃離監視的中國孩子的日常。

尚未成年的我們,其實早就清楚地知道:

我們擁有自由,但這種自由,有一個叫做「媽媽滿意」的前提。

如果母女之間的拉扯隻進行到這裡,那大概可以一直風平浪靜地進行下去。

但總會發生一些事情,讓這種平衡被打破,比如——

青春期

卡通片對青春期的到來做了一個有趣的設定。

在自己的日記本被媽媽翻看後,羞憤難抑的美美變身成一隻巨大的紅色熊貓。

這隻紅色熊貓既象征着少女的初潮,代表美美從女孩轉向青春少女,生理和心理都開始發生轉變。

也暗喻着那個被藏起來的真實的美美

,她渴望朋友、會發脾氣、追求流行、對異性有着小小的好奇。

而故事的輕松氛圍也在這一刻急轉直下。

擔心美美情緒的媽媽,戴着墨鏡去學校監視美美狀态。

在被保安發現的時候,不僅大聲呼喚美美的名字,還毫不掩飾地喊出了那個足以讓十幾歲女孩社死的名詞——

衛生巾

随着同學的嘩然,青春期的成長秘密,登時變成了人人皆知的笑柄。

從那之後,美美變了。

她不再能忍受媽媽無時無刻的關注和控制,開始對媽媽的決定産生質疑。

當然,就像每個處于青春期的我們一樣,盡管感到不滿,但若要說光明正大的反抗,美美沒有勇氣。

因為,盡管有時媽媽讓我們難過,但她又是那麼真切的愛着我們。

是以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忍耐和妥協:

被媽媽拉着在心動男孩面前丢臉,美美先譴責自己:你怎麼可以想那些下流的事情,你不應該辜負媽媽的期待。

在媽媽拒絕她去看演唱會,并把偶像稱為一群垃圾的時候,她長歎一口氣,然後說「好吧」。

在媽媽當面指責自己的朋友為壞孩子之時,她也不敢反抗媽媽的權威,隻能默默藏在媽媽身後,躲避朋友失望的表情。

但壓抑隻能麻醉一時,卻不可能真正轉變人的想法,越積越多的隐藏和壓抑,帶來的隻會是欺騙與爆發。

「如果我竭力成為了一個乖孩子,但我還是不能被信任,那這又有什麼意義呢?」

終于,美美在媽媽為自己驅除紅熊貓的儀式上,情緒崩潰。

她不顧媽媽的阻攔,沖去尋找朋友,一起在演唱會上盡情搖擺。

媽媽趕來阻止,美美第一次不顧一切地和她大吵,逼她接受自己變成紅熊貓的樣子。

在她心裡,那是在保護真實的自己。

可悲的是,在決絕地進行了這一系列叛逆行為後,美美依然會非常害怕。

因為在看到媽媽失望的眼睛時,她會無法控制地自責與後悔。

這不就是我們面對媽媽控制時的樣子嗎?

我們不認可她們的做法,也不願意與媽媽沖突,但總有一些時刻讓我們忍不住爆發。

可當爆發後,我們又會發自内心地感到歉疚。

我們做不到厭惡那個愛自己的媽媽,是以隻能厭惡那個惹媽媽生氣的自己。

很抱歉她花了那麼多努力培養我,可我還是沒成為那個她理想中的小孩。

說實話,中國式母子關系是一個曆史久遠而難以說清的話題。

很多時候,我們與父親的關系是反抗或屈服的二進制選擇,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但我們和媽媽卻有着更深的情感聯結。

我們被媽媽的溫情所包圍着,在媽媽的愛裡成長。但我們又被這種愛控制着,因為它做了許多違背了我們本心的事情、甚至扮演我們不想成為的人。

這是一種溫暖的綁架,而我們的媽媽,也大多曾是這樣的被綁者。

在影片的最後,美美穿越回了媽媽的少女時代,發現媽媽也曾是那個因為違背媽媽意願而悄悄哭泣的少女。

屠龍者終成惡龍。

正如陳力丹老師所言:

「每個中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有父母的過度參與,等到他們長大以後又會來過度參與兒女的成長。」

不可否認,這種緊密的母女關系,有其好的一面。

但這同樣也給我們帶來了無法回避的痛苦。

媽媽手持刻刀,把孩子雕琢成期待的樣子,可這個過程,其實沒有人能感到真正的快樂。

被雕琢的孩子因

「期待」

的不可抗拒而壓抑痛苦,手執刻刀的人也很難體會到什麼行使權利的快感,反而是在不斷

「修剪」

孩子枝丫的壓力下痛苦。

是以我們該怎麼辦呢?

電影沒有給我們一個現成的方法論。

它依然是迪士尼動畫的套路——

用幻想的結局去解決沖突。

結局裡,美美通過穿越和媽媽達成了了解,然後順利收到媽媽的道歉,成功自我松綁。

這個解題方法并不新鮮,這幾年,幾乎所有存在代際沖突的影視作品,都用着類似的套路。

你好李煥英,生存家族、尋夢環遊記、青春變形記……

這些故事都很感動,但卻也讓人品出了一股深深地無奈——

難道家庭關系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都隻能靠穿越,靠死亡,靠末日,才能完美解決?

現實中的我們,沒辦法通過變成小熊貓來展示真實的自己,也無法通過穿越或者死亡來和母親展開溝通。

大多數人,在面對沖突和沖突的時候,隻能裝成鴕鳥去逃避去擱置,等時間來讓我們釋然。

這是最簡單的方法,卻不能解決問題。

逃避無法換來了解,相反,它隻會造成遺憾的循環。

媽媽不了解自己怎麼會被孩子怨恨,孩子最後變得越來越像那個自己讨厭的母親。

最後,我們誰也等不來一句抱歉;

最後,我們心裡那個千瘡百孔的房間,隻有自己看見。

是以我們還是要往前邁一步,這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我們所愛的人。

我心中影片的高光時刻,是拒絕剝離紅熊貓的美美,面對鏡子裡的媽媽,小心卻堅定地說出了那句:

我不想成為你。

我想,這大概是我們對「擺脫媽媽的期待」這件事最好的解題思路:

去勇敢地告訴媽媽吧!

告訴她我們都有自己的人生,我是因你而來,卻不是為你而來。

去勇敢地幫助媽媽吧!

幫她找到屬于她的有趣世界,讓她知道:你的喜怒哀樂,可以不是隻因為我。

然後,在自己成為媽媽的時候,不要讓那些壓抑在我們的下一代身上重演。

看見遺憾,面對遺憾。

我想,這才是這部電影,或者說所有這類題材電影存在的意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