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一種宋詞的美,叫蘇轼的《蝶戀花》

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再次讀蘇轼的這首《蝶戀花.春景》,内心為之一顫,仿佛平日銅琵琶,鐵綽闆,唱“大江東去”的關西大漢,一改常态,合着十七八女郎,執紅牙闆,歌‘楊柳岸,曉風殘月’”一般。

有一種柳永的婉約,又帶有幾分靈動的情趣,于些許傷感之中,散發着淡淡的欣喜。

在這一瞬間,春日的唯美,随着這牆外行人的笑聲,漸行漸近,又戛然而止,徒留東坡一人在牆裡“多情卻被無情惱”。

有一種宋詞的美,叫蘇轼的《蝶戀花》

一、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蝶戀花.春景

宋.蘇轼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觸景生情,作者的視線從一棵杏樹開始:花褪殘紅青杏小。

花兒褪去了鮮紅的顔色,顯得十分憔悴,然而,在這片衰殘的景色中,青杏已經開始長出來了。雖然還小,卻充滿了生機活力。

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語氣中透出憐惜和喜愛,有意識地沖淡了先前濃郁的傷感。

這裡仿佛有種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即視感。

在這花飛花謝之際,又目睹了舊燕的歸來,怎能心生不生熱愛之情?

接着作者将目光從青杏轉向更加廣闊的空間:此時此刻, 燕子已經歸來, 田野裡, 溪水上, 随處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 鄉野人家也被碧綠的溪水環繞, 無比甯靜和諧呀!

頗似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之意境深遠。

但在這春色将闌之際, 卻又不給人以傷春之感, 反而處處充滿生機 ,既熱鬧又甯靜,讓人回味無窮。

有一種宋詞的美,叫蘇轼的《蝶戀花》

二、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經典之句來了。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

柳絮飄飛 , 給剛才的美景增加了朦胧,給人一種霧裡看花 、似有還無的感覺 。

該句的“芳草”其實源自屈原《離騷》的“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

大意說:“屈原你何必隻知道懷戀故國,何不遠走高飛呢?”

此時的蘇轼,已人到晚年,遙望故鄉,幾近天涯。

這境遇和随風飄飛的柳絮何其相似!

這兩句話既有對枝上柳絮被春風吹落得越來越少的無可奈何,有身世如柳綿漂泊不定的傷感,又有天涯無處不芳草的欣喜曠達之情。

跌宕起伏的手法,把深緻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緻,引起深深的共鳴。

有一種宋詞的美,叫蘇轼的《蝶戀花》

三、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然後畫面一轉,進入了另一個次元。

“牆裡秋千牆外道”,簡單的一句話,好像是一幅速寫,既寫了所見,也寫了所聽所想,令人頓生疑問和聯想。

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行人從路中經過,隻聽見牆裡有蕩秋千的聲音,一陣陣悅耳的笑聲不時從裡面傳出,原來是名女子在蕩秋千。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詞中的主人翁終于出場了!

這一場景頓掃上阕之蕭索,充滿了青春的歡快旋律,使行人禁不住止步,用心地欣賞和聆聽着這令人如癡如醉的歡聲笑語。

有一種宋詞的美,叫蘇轼的《蝶戀花》

四、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佳人不見令人愁,可是,這位佳人壓根也不顧外面的行人,仍然歡聲笑語。如果她知道牆外的行人對她的癡情,她又會如何呢?作者并沒有給出答案,給讀者留下了弦外之音。

行人癡癡地長久地站在外面,任憑裡面歡聲笑語一直到悄然無聲。

癡情的回報卻隻是:“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語氣流轉,聲情回環往複,在淡淡的感傷、煩惱之中,又有了些許的曠達和樂觀。

此處戛然而止,朦朦胧胧之中讓人浮想聯翩。

有一種宋詞的美,叫蘇轼的《蝶戀花》

五、寫在結尾

楊萬裡在《春曉》之中也道出了類似這種藝術與審美的真谛:

“不能開窗索花笑,隔牆花影也欣欣”,牆裡的佳人,不就是如花美眷嗎?

一首小詞,把農村風光、懷才不遇、兒女之情、羁旅漂泊、生活哲理等等景物和情理,表現得如此曲折動人,既清新,又含蘊,既深婉,又曠達。

難怪王士祯在《花草蒙拾》會這樣評價蘇轼:“‘枝上柳綿’,恐屯田緣情绮靡,未必能過。孰謂坡但解作‘大江東去’耶?”

有一種宋詞的美,叫蘇轼的《蝶戀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