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探訪兵團“非遺寶藏” |迷糊戲:曲韻悠長 傳唱百年

在兵團這片熱土上,處處都是豐富的文化氣息,非遺文化在這裡代代傳承。多年來,兵團高度重視保護、傳承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産。雲上兵團用戶端推出講述兵團國家級“非遺”項目背後的故事系列融媒體作品《探訪兵團“非遺寶藏”》。

今天,推出第一篇:《迷糊戲:曲韻悠長 傳唱百年》。讓我們一起走進“非遺”、了解“非遺”,共同推動兵團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和保護。

探訪兵團“非遺寶藏” |迷糊戲:曲韻悠長 傳唱百年

迷糊戲的起源

探訪兵團“非遺寶藏” |迷糊戲:曲韻悠長 傳唱百年

迷糊戲起源于清代

在陝西、甘肅等地廣泛流傳

後傳入新疆

人們在田埂上、水渠旁

在火爐邊、土炕上

吹拉彈唱,自娛自樂

并融合了新疆曲子戲和地方少數民族音樂

經過幾代人的傳唱與創新

逐漸形成了

如今兵團眉戶(迷糊戲)獨有的特點

2008年,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市申報的

眉戶被列入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迷糊戲曲 曲韻悠長

迷糊戲因曲調委婉纏綿、悅耳動聽

使人聽之入迷而得名

其唱腔樸素大方,富于調式變化

既可高亢明亮,又可低回婉轉

迷糊戲的演唱富有口語化的特色

生活氣息濃郁

能恰到好處地

表達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

點選視訊觀看

迷糊戲表演片段

視訊來源:第六師文旅中心

迷糊戲主要有兩種表演形式

一種是保留地攤演唱的曲藝形式

唱本多為折子戲

一唱到底,很少說白

探訪兵團“非遺寶藏” |迷糊戲:曲韻悠長 傳唱百年

另一種采用舞台演出的形式

有說白、演唱和表演

曲牌的選用比較自由

探訪兵團“非遺寶藏” |迷糊戲:曲韻悠長 傳唱百年

緻力傳承 迷糊戲曲唱百年

探訪兵團“非遺寶藏” |迷糊戲:曲韻悠長 傳唱百年

迷糊戲第五代傳人狄光照。圖源五家渠TV

狄光照來自兵團第六師芳草湖農場

是迷糊戲的第五代傳人

迷糊戲對他來說

不僅是老祖宗留下的一門手藝

更是一曲餘韻悠長的鄉愁

據狄光照介紹

迷糊戲流傳方式為師承先賢,口口相傳

自第一代傳承人狄發福進疆起

至今已有八代傳人

探訪兵團“非遺寶藏” |迷糊戲:曲韻悠長 傳唱百年

迷糊戲傳承人狄光照(左)彈唱迷糊戲。(張琳琳攝)

迷糊戲在兵團的保護與發展

近年來,第六師芳草湖農場

通過“非遺文化進校園”“小曲子進課堂”

“新疆曲子展演”“戲曲交流”等活動

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迷糊戲

在農場得以傳承和發揚

探訪兵團“非遺寶藏” |迷糊戲:曲韻悠長 傳唱百年

五家渠博物館舉辦“全國第十二個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暨“非物質文化遺産進校園”活動。

芳草湖農場成立的迷糊戲業餘劇團

吸納了衆多迷糊戲愛好者參與

探訪兵團“非遺寶藏” |迷糊戲:曲韻悠長 傳唱百年

芳草湖常青劇社退休職工正在排練文藝節目

為了更好地支援迷糊戲的發展

芳草湖農場

還設立了新疆迷糊戲傳習所

進一步推動迷糊戲的傳承和發揚

兵團的非遺項目遠不止此

還有更多的“非遺寶藏”

等你來探訪!

來源/雲上兵團用戶端

資料及圖檔/第六師文旅發展服務中心副研究館員舒國瓊、助理館員劉曉晨

制圖/李川江

編輯/李川江 責編/賀孜孜 監制/王志明

“雲上兵團”用戶端上線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