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技E俠|全面漲價背後,新能源車優勢不再?

#頭豹洞見

●3月份還沒過完,新能源車的又一輪漲價潮卻已近乎蔓延至每個車企,特斯拉3月以來已經連續漲價兩次,Model 3的門檻價格已經達到27.99萬元,Model Y最新價格門檻為31.69萬元。小鵬的提價幅度向特斯拉看齊,比亞迪旗下王朝網和海洋網的新能源車型普漲3,000-6,000元。歐拉汽車在好貓GT版提價1.2萬元後,3月19日再次宣布提價。威馬對旗下所有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上調,綜合補貼後售價上調幅度為7,000-26,000元不等。

●造成新能源車企密集宣布新一輪漲價的原因究竟有哪些?新能源車還有優勢嗎?漲價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有何影響?頭豹研究院分析師吳子坤接受《科技E俠》采訪,為你分析新能源車價格暴漲後,會對新能源車行業産生何種影響。

科技E俠|全面漲價背後,新能源車優勢不再?

科技E俠

一位電池業内人士則認為,這是動力電池原材料的“鍋”——今年以來,锂、钴等锂電池上遊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锂電池環節也承壓明顯。

3月份還沒過完,新能源車的又一輪漲價潮卻已近乎蔓延至每個車企,特斯拉、比亞迪、哪吒、小鵬、威馬、吉利旗下零跑和幾何等均已加入3月漲價大軍,調漲千元到上萬元不等。

壓力給到理想、蔚來這邊,盡管尚未宣布漲價,但理想汽車CEO李想在社交媒體發文稱,“還沒有漲價的,大部分是漲價幅度還沒有談妥的,等待談妥後也普遍會立刻漲價”。蔚來方面也表示,會根據客觀環境變化靈活決策。

頭豹研究院分析師 吳子坤

頭豹研究院分析師吳子坤在接受E俠君采訪時表示,此輪漲價或将延續2022全年。從市場回報來看,全面漲價背後,赢家卻似乎并非是這些讓消費者咬牙切齒的新能源車企們。

科技E俠|全面漲價背後,新能源車優勢不再?

産業鍊上下遊普漲

想買新能源車的小林抱怨最近車價漲勢太猛。特斯拉3月以來已經連續漲價兩次,Model 3的門檻價格已經達到27.99萬元,Model Y最新價格門檻為31.69萬元,而這兩款車價格門檻在去年分别23萬+、27萬+的日子目前看是一去不複返了。

小鵬的提價幅度向特斯拉看齊,小鵬G3i上調1.07-1.43萬元;小鵬P5上調1.32-1.56萬元;小鵬P7上調1.01-2.0萬元。比亞迪旗下王朝網和海洋網的新能源車型普漲3000-6000元。歐拉汽車在好貓GT版提價1.2萬元後,3月19日再次宣布提價,歐拉好貓(含GT版)全系車型指導價上調6,000-7,000元。廣汽埃安也不遑多讓,旗下AION Y/AION S Plus/AION V Plus這一輪漲幅4,000-10,000元不等。

福特Mustang Mach-E追風全驅豪華版(長續航)提價7,500元。零跑C11全系車型整體上調2-3萬元不等。威馬對旗下所有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上調,綜合補貼後售價上調幅度為7,000-26,000元不等。“好不容易攢夠錢想買個小鵬,漲價了,既然漲價幅度差不多那看看特斯拉吧,湊湊還能買,結果二次漲價了,現在還得借錢”。小林很苦惱。

科技E俠|全面漲價背後,新能源車優勢不再?

事實上,新能源車企也在叫苦。一家新能源車企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實在是承受不住電池等原材料價格上漲,自去年下半年至今,甯德時代動力電池漲價兩次,按一輛新能源車汽車的電池成本來算,上次漲了1萬元,前不久又漲了1萬元。沒辦法,我們隻能在最近幾個月裡也悄悄漲了兩次價格。”

車企的吐槽甯德時代回複稱不予置評。不過另一位電池業内人士則認為,這是動力電池原材料的“鍋”——今年以來,锂、钴等锂電池上遊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锂電池環節也承壓明顯。從公開資料來看,去年1月份報價約為5萬元/噸的碳酸锂價格,今年1月份上漲到30萬元/噸,3月份突破了50萬元/噸。钴的華東市場價格也從去年初不到30萬元/噸,漲到了今年3月約57萬元/噸。鎳在近60天價格漲幅也達到約37%。

“我們大概做過一個測算,10萬塊的碳酸锂價格漲幅,對于平均可能15萬左右的車型來看,它的成本影響大概就是2、3千塊錢左右”,有新能源材料股票型基金人士分析。而每噸鎳上漲10萬元傳導至電池廠單車帶50度電成本至少要上漲3、4千元或以上,高端車型單車成本上漲幅度則更高。

那麼,造成新能源車企密集宣布新一輪漲價的原因究竟有哪些?

銀河證券指出,一方面是晶片短缺、原材料上漲,造車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是供小于求,購車排隊等候時間較長,這給了新能源車企漲價的底氣。終端售價的提升對産品競争力帶來進一步考驗,對成本管控、原材料成本優勢、擁有資金現金流優勢的車企将會受益顯著,是以将加速新能源車市場競争格局的分化。

新能源車還有優勢?

目前新能源車新一輪漲價由原材料價格上漲導緻,但缺芯和零部件供應緊張也是新能源車的另一大漲價原因,疊加現在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控制不及預期,美元貶值,共同構成了這一輪大面積漲價。

傳導至終端銷售,這一輪漲價不可避免會對新能源車的産銷量造成一定影響,但吳子坤認為影響不會太大。原因在于,一方面,目前全球新能源車滲透率不足10%,上漲空間很大,多家機構對未來滲透率提高都十分樂觀,市場需求量很大。

另外,在新能源車的漲價背景下,油價也在漲價,雖然兩者不能對沖,但勢必會降低新能源車漲價的影響。立足于行業自身,新能源車的不斷優化,更多車型的完善、售後服務的完善、技術的完善等也都會彌補新能源車漲價帶來的影響。

如果以這一分析觀點角度來看,近日一些業内人士發出的“新能源車前途不再”、“不漲價沒有利潤,漲價多了肯定會抑制消費需求,未來新能源車發展恐受阻”等的悲觀信号似乎有些言過其實。正如吳子坤所分析的,新能源汽車仍具有優勢。它既有政策層面“從直接購車補貼到各種上牌支援”的優勢,也有相較傳統車型的用車成本優勢(盡管新能源車的購買成本較貴,但新能源車的用車成本相比油車便宜很多,同時新能源車大漲價背景下,俄烏戰争也導緻了油價的上漲,使油車的用車成本增加),還有更多的展望空間(如電池更換普及、汽車智能化等)。

不過這并不意味着新能源車行業的挑戰有所降低。從2020年底就開始出現的缺芯問題,至今行業仍未徹底解決。作為汽車智能化、電動化發展的主要承載體,新能源車雖然沒有了傳統燃油車發動機、變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但晶片始終是制約其發展的核心技術難題,是以,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汽車晶片産業鍊建設依然迫在眉睫。而此輪由動力電池漲價為主因構成的整機價格上漲,也給車企們提出警示,相關電池技術的研發同樣不能懈怠。

這一輪新能源車漲價潮可能會延續全年。因為今年锂電池的潛在需求是明顯高于實際生産能力的,從锂資源供給推算來看,2022年的供需平衡的锂電池産量在750-800GWh,而行業前十企業的産量規劃即已超過750GWh(還需考慮長尾企業及非車用需求),是以當過量的潛在需求擠出後,行業需求仍由最緊缺環節的供給決定。

可實作750-800GWh電池産量、全球900-1,000萬輛的新能源車銷量,同比維持50%左右增速,這一點與去年矽料對于行業需求的影響比較相似。

如此形勢下,為2022年新能源車行業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是,整體新能源車的推廣、普及或受到影響;行業将快速整合,衆多的小企業面臨快速淘汰風險。當然也有利好的一面,即促使行業整體對锂離子電池技術不斷研發,進一步完善相關産業鍊建設、壓縮成本;進而整機産品品質、性能快速提升,或将建立新能源車的新格局。

*轉載自《科技E俠》,原文标題為《全面漲價背後 新能源車優勢不再?》。

頭豹已入駐以下平台

雪球 | 同花順 | 東方财富 | 富途牛牛

36氪 | 钛媒體 | 第一财經 | 鲸平台 | 健康界

今日頭條 | 微網誌 | 知乎 | 百家号 | 捷利交易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