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口臭(也有稱“口氣”)是指人口中散發出的難聞氣味,常由某些口腔疾病(如口瘡、口糜、齲齒)、鼻咽喉疾病(如鼻淵、乳蛾)以及其他疾病(如肺癰、胃火、食滞)所緻。
口臭的産生源于人體的各種急慢性疾病,如清代《雜病源流犀燭》說:“虛火郁熱,蘊于胸胃之間則口臭,或勞心味厚之人亦口臭,或肺為火灼口臭。”
中醫理論認為,胸腹不暢,濁氣上逆,胃陰耗傷,虛熱内生,胃陰受損,津液不足,虛火上蒸;肺陰受損則氣逆上沖;精氣血受損則虛火郁熱内結,陰虛津虧胃腸肝膽虛火郁熱上蒸,肝火犯胃,火氣上炎,脾虛氣滞,寒熱互結,升降失司所緻口臭。
臨床上胃病引起的口臭多為腐酸臭味。大多與幽門螺杆菌的感染有關。胃幽門部狹窄或梗阻時,食物在胃内留置時間過長,會産生酸臭腐敗的氣味,通過口腔散發出來。

肝病患者合并幽門螺杆菌感染的人群也很多。此外很多B肝病人的臨床表現和感染幽門螺旋杆菌類似,是以很容易被忽視。
建議B肝患者出現疑似胃病症狀,除了複查肝功能等項目,最好是查一查是否感染幽門螺杆菌,并做一次胃鏡檢查。
幽門螺杆菌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幽門螺杆菌感染者的糞便中存在幽門螺杆菌,如果污染水源,健康人飲用了含幽門螺杆菌的水,可以被傳染。
幽門螺杆菌感染者的口腔中也可能存在細菌,一起吃飯、接吻、使用不潔餐具、母嬰傳播、唾液傳播等都有可能傳染幽門螺杆菌。
特别是口對口喂小孩,極容易将幽門螺杆菌傳染給小孩。
B肝患者感染幽門螺杆菌的主要症狀有哪些?
大部分感染者沒有症狀,但合并潰瘍可引起症狀,常見的有:
●上腹部疼痛或不适
●少量進食後即産生飽腹感
●無饑餓感
●惡心或嘔吐
●大便呈深色或黑色
●疲倦感加重
有的潰瘍并非幽門螺杆菌感染所緻,如某些鎮痛藥也可引起潰瘍。但出現上述症狀時應告知醫護人員。
如何檢查幽門螺杆菌?
包括:
●血液檢測
●呼氣試驗–即讓受檢者飲入一種特殊液體後檢測其呼出的氣體。
●大便檢測
●活檢–取少量胃黏膜組織在顯微鏡下觀察,可通過内鏡(用于觀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腸黏膜的操作)取樣。
何時應檢測有無幽門螺杆菌感染?
符合以下條件者發生症狀時應檢查有無幽門螺杆菌感染:
●有胃部或十二指腸潰瘍
●曾患潰瘍
●曾患胃癌
●需長期使用阿司匹林等抗炎藥一些無潰瘍史但有症狀的患者也會接受檢測。
B肝患者預防慢性胃病須知。
B肝患者平時要注意胃部護理工作。
尤其是沒病,不要胡亂吃藥,因為多數藥物不僅傷肝還傷胃,比如阿司匹林、激素藥、水楊酸制劑等都要謹慎選擇。
肝源胃病在B肝人群裡并不在少數,因為B肝病毒侵犯胃部,引發胃黏膜損傷。B肝病毒也被稱作廣泛侵害性病毒,不但侵犯肝髒,還會侵犯胃黏膜。
針對高發病率的肝源胃病,B肝患者一經發現有上腹部疼痛或其他疑似不适,要及早複查相關胃病。
如何預防幽門螺杆菌?
1、分餐。
建議用公勺、不互相夾菜,可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
2、定期消毒和更換筷子
幽門螺杆菌能附着在用過的碗筷上,要定期消毒或者更換。
3、生吃東西要洗淨。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
蔬菜、瓜果要洗淨或削皮,不吃半生不熟的食物。
4、少吃刺激食物。
不喝生冷水,不吃太燙的東西,特别是火鍋、燒烤,以及酒、咖啡及辛辣食物,它們會刺激胃黏膜,降低其抵抗力,進而為幽門螺杆菌的入侵創造條件。
5、保持情緒舒暢。
飲食要營養豐富,食物軟爛易消化,少量多餐,細嚼慢咽,每天保持良好的心态、愉悅的心情等,可避免發生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