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教育?一定是父母在一言一行中教給孩子正确的價值觀。
有時是你的一句話,有時是你的一個微表情,都涵蓋教育的意義。
而孩子就從你的言行中得到教化。
我們來看看下面一對母子的對話,相信你會有所啟發。

壹
兒子班級裡的知識比賽輸了,回家向媽媽抱怨。
兒子:老師太沒眼光了,選了他們幾個去參加比賽,結果輸了,早知道選我好了。
媽媽:喲,我兒子這麼厲害了,這麼有信心。
兒子:當然了,那些題目我都會,比他們厲害。
媽媽:那你當時為什麼不自薦呢?
兒子:我怕自己弄不好,到時候同學怪我,是以想着老師主動挑選我。
媽媽:結果老師沒選你,你很失落是不是?覺得老師沒眼光?
兒子:是的,如果選我就不一定會輸了。
媽媽:桌子上有一袋橙子,你幫我拿個好吃的。
兒子看了看,覺得所有橙子都長一個樣,分不出哪個好吃,哪個不好吃。
兒子:這些橙子都一樣,怎麼挑?
媽媽:你在你老師眼中跟其他同學沒有差別,你讓他怎麼挑?
兒子,這時才明白媽媽的用意,隻有自己足夠出色,别人才會關注你。
要想出衆,必須出色。
貳
一對母子在等紅燈,旁邊有人闖紅燈。
兒子:媽媽,他怎麼闖紅燈啊?
媽媽:也許他有急事,趕時間吧。
兒子:那我們也很急啊,反正也沒人管,我們也過去吧。
媽媽:他是他,你是你,闖紅燈是錯誤的,他做了不代表你就要做,當你這次闖了,下次你還會想闖的。
孩子,今後你的人生路上,會碰到很多這種影響你判斷的行為,比如插隊,比如大聲喧嘩;很多人會跟風,覺得這種小規則破壞了也沒啥。
可是破壞規則事小,不守規矩事大;一個從來不遵守任何規則的人,他是沒有底線的,當人家這樣做時,你千萬不可抱僥幸心理。
叁
一對母子去電影院看電影,4歲的兒子老是大聲說話。
兒子:媽媽,這個電影不好看;媽媽,明天我們去哪玩?媽媽,你看這個椅子真有意思;媽媽...
媽媽覺得影響了别人,就帶着兒子出來了。
兒子:媽媽,電影我們還沒看完,怎麼就出來了?
媽媽:你想說話,我尊重你的權利;但是影響到了别人,我也要尊重人家,是以我帶你出來了,等你說完了,我們再進去。
兒子覺得自己做的不太對,于是不說話了。
孩子的行為背後,時刻都展現着家長的教育;如果你的孩子在公共場合不顧别人的感受,那人家會說這孩子沒家教。
當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時,家長要及時教育,孩子才會将别人的感受放在心上。
肆
在休息了一段時間後,媽媽要上班了,4歲的兒子不舍得。
兒子:媽媽,你為什麼要去上班啊?
媽媽:我上班是為了不跟社會脫節,如今你大了,我可以放心地去上班了,該幹我自己的事去了。
兒子:你去做什麼啊?你不照顧我了嗎?
媽媽:我要為自己掙錢,增加技能,去交朋友;下班回來就能照顧你啊。
兒子:那是不是很累啊?
媽媽:不會,這是我自己的事業。
是不是覺得這位媽媽的回答出乎意料?很多人在面對這個問題時,會說“我要去掙錢,給你買糖,買奶粉啊”。
有沒有想過你這樣說,會增加孩子的思想負擔,他覺得是自己的原因,媽媽才會累。
是以,不要試圖用刻意感動來控制孩子,他會活的累。
伍
疫情之下,孩子看到新聞的報導,很多人都不在了,他有點害怕。
兒子:媽媽,好多人都沒了,你也會嗎?
媽媽:我也會啊,等很多年後,你長大了,我就會死了。
兒子:我不要你死(帶哭腔)。
媽媽:傻孩子,沒有人逃過這命運,死不可怕。
兒子:人都不在了,這還不可怕嗎?
媽媽:人走了就像小草一樣,今年小草沒了,明年它還會長;葉子今年掉落了,明天它還會回來。人也一樣。
兒子:媽媽,我似乎明白了,你也會回來是不是。
中國孩子最缺乏的是死亡教育,導緻青少年漠視生命。
用另一種方式給孩子講死亡,既消除他的恐懼,又讓他樂觀地看待,何樂而不為。
不要談死色變,孩子的恐懼都是來自父母,你的方式決定他害怕的程度。
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
無處不教育,無時不教育。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文章末尾為各位家長分享一本好書,都别錯過了!
拿世界著名實體學家楊振甯的話來說:
想要讓孩子學好數學,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數學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來,這就需要父母在輔導孩子數學題的過程中,陪孩子多讀一些數學方面的書籍,玩一些數學遊戲。
然而,攀登數學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實體學家楊振甯說:“我也認為數學很枯燥,但一看到劉薰宇的數學書,感到很驚訝。你還能像這樣學數學?”
楊振甯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實體學家。他能夠認可的數學老師劉薰宇是不會錯的。
劉薰宇又是誰?
劉薰宇與華羅庚、陳景潤等數學家相比,并不出名,因為他的精力主要在數學教學和中國小教材的編寫中。
劉薰宇一生寫過很多數學方面的書,最有名的便是這三本:
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是《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就有點難度了,裡面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級的娃,還能看懂一部分的内容。
同時把這書拿給孩子看,平時孩子也補習數學,有時候覺得上補習班有點枯燥。可孩子看這本書,卻覺得很有意思,而且還能把他在補習班學到的東西運用過來。
一看就看了個把小時還不覺得累!家長:實在是難得的好書!
對于劉薰宇先生編著的這套經典數學科普圖書,家長們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家長表示“這套叢書總體上有一種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感覺,語言特别有說服力”
可以說,熟讀這套書,國小和國中的數學就不用擔心了。
這套經典數學叢書,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們蘊藏起來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讓學生們愛上學數學,許多家長表示《數學三書》是難得的好書,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