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徐金媛:小蝦米成長記

人物檔案

徐金媛,1999年8月出生,女,漢族,山東泰安人,行政管理學院法學19-1班學生。

徐金媛:小蝦米成長記

我在泰科最大的收獲就是自信。國中我一直是班級前幾名,有種大魚的膨脹。

到了高中重點班,慢慢變成了後幾名,感覺自己越來越像個小蝦米。第一年聯考成績達到了533,但不會報名,結果滑檔!

第二年複讀,卻隻考了511分,來了泰科。

那時候我很難受,覺得自己啥也不是,也不敢交新朋友。

對照學校的精神健康測試,感覺自己已經輕度抑郁了。我立即警覺,覺得必須改變。

于是就聯系輔導員,詢問是不是可以幫學院裡做些工作,拔自己出泥潭。

好在泰科的學生組織和活動都特别多,隻要你想,總有機會給你。很快,我加入了學生會,慢慢從幹事做到部長、副主席。

01.

無可奈何的調查

做好工作,其實很不容易。很多事情,根本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往往結局是虎頭蛇尾,但又無可奈何。

有一次組織三下鄉志願服務活動,我策劃了一個關于抑郁症調研的方案,獲得了學校的項目扶持,還給了5000塊錢的經費。活動的目的地是廣晟全社群。

徐金媛:小蝦米成長記

一開始我們挨個敲門,結果發現大多是老人,也不怎麼配合。搞了幾天,也沒有什麼成績,後來還是社群幫了我們。

他們組織了一個會議,參會的主要是家庭婦女。

調查了30多個家庭婦女,我們還真發現了問題。有一個阿姨,丈夫癱瘓,公婆也需要照顧,兒女又都在外地。

她精神壓力很大,又不敢給人說,50多歲頭發就全白了。我們看她的調查問卷,幾乎全部名額都符合抑郁症标準,而且很多還嚴重超标。

我們活動的目的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就超出了能力。我對這位阿姨的情況感同身受,很想幫她。

會後我請她悄悄留下,想加微信,幫她排解一下,同時,也幫她聯系專業人員進行輔導治療。

但,無論怎麼說,她都表示拒絕。

明明找出了幫扶對象,但卻無法幫她,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無能為力。

徐金媛:小蝦米成長記

看着她說完“家裡有事”就匆匆走掉的背影,我心裡充滿了挫敗感。

在另外一個社群,我們又發現一個30多歲的家庭婦女,也有類似情況。

她表示很樂意配合我們,但她有兩個孩子,家裡瑣事太多,基本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從天亮開始忙,到把孩子、丈夫、公婆伺候好,自己上床休息就到晚上10點以後了,根本沒有時間接受輔導。

盡管我們完成了調查任務,了解了真實的社會,但,我心裡卻始終沉甸甸的。

我們以為家庭婦女就是在家看孩子,然後做飯,時間應該很充裕,卻沒想到她們特别忙,幾乎沒有和我們聊天的時間,更不要說配合工作了。

在普通人眼裡看似悠閑的家庭婦女,其實是最需要社會了解與關懷的一個群體。

徐金媛:小蝦米成長記

看來,我們了解社會還太膚淺,服務社會的技能還太小白。

後來我每想到這兩個婦女,就會想到媽媽和姐姐。

她們也是典型的家庭婦女,我姐姐甚至一度患上産後抑郁。

之前,我對她們無法了解,不僅沒有真正去關心她們,相反,還火上燒油,激化沖突。

每想及此,我都會陷入一種深深的内疚之中。

這次調查後,我一度又陷入了自我懷疑之中:面對這些問題,我毫無辦法!

02.

學會分工

泰科的學生都很忙。像我,除了日常的學習外,既有學生會的工作,還兼着電信服務的職務。

經常同時就有四五件事兒等着。

一開始,我也不懂統籌,也不懂輕重緩急,誰先給我發消息,我就先忙誰的,結果忙着忙着,其他的事情就忘了。

那一陣子,就是大一到大二吧,對老師安排的任務,我一直很排斥,本能地就想拖。

以至于有一段時間,我甚至覺得好象不太勝任學生組織工作。

做幹事的時候,基本上是部長和老師安排啥就幹啥。

徐金媛:小蝦米成長記

後來,做了部長,不自信就對我的工作産生了很大的影響。

我的部下有10個人,我沒有自信和大家溝通,也不懂分工與配合,不知道對大家進行教育訓練,有工作、有問題基本都自己扛,經常一天下來很累,但是也沒什麼實質性的收獲。

以至于後來趙老師讓我做副主席,我立馬搖頭:老師,我不會上司,我可能上司力真的很差。

趙老師用充滿鼓勵的眼神看着我:“你可以先試試!”

後來我發現其他部長,每個星期一都開會,我問他們:你天天開會幹啥呀?大家不煩嗎?

他們用很奇怪的眼神看着我:開會就是布置工作,就是分工,就是教育訓練,這有什麼可煩的?

我一下子明白了,為什麼把自己累成這個樣子?

是因為不會分工,我多幹了活,别人不一定感激我,因為我沒有讓他們學到這麼多東西啊。

于是我立行立改,把老師的工作要求梳理好,再給大家分下去。

他們不會,我就和他們協商,反正該誰的活兒誰幹,我堅決不大包大攬。

學會分工,工作的統籌水準也随之上升。

現在每天盡管有很多工作,但由于不陷于具體事務,是以,安排起來也井井有條,不再忙亂,工作重點也轉向了思考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案,創造力和臨場發揮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去年9月,我們與藍天律師事務所合辦了一場知識競賽。

徐金媛:小蝦米成長記

由于對方提供了獎金,是以我們很重視,先後組織了選拔賽和複賽,最後再進行決賽。

決賽的場所選在了圖書館,設定有搶答環節。就是這個環節出了問題。

買的搶答器,試用完全正常,等到第一場比賽時,有一組的一個選手,一直是他搶到機會,其他三組就懷疑搶答器有問題。

當時大家都懵了,不知該怎麼辦。有人提議說改舉手,顯然這個更難區分誰先誰後。

我沒有參與現場的具體工作,是以,腦子一直很冷靜。

大家圍繞裝置争執不下,我覺得,千萬不能站在我們的立場上,去證明裝置沒有問題,因為這根本沒有辦法證明——即使裝置有問題,現場也沒有時間和條件更換。

在大家一籌莫展時,我突然靈光一閃,想到了比賽的交換場地。

既然大家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無法取得一緻,那就交換一下立場。于是我提議每一題搶答後,交換搶答器!

這一下,無論哪一方都無話可說,有驚無險地避免了一場說不清的糾紛。

學會了工作方法,解決了别人沒有解決的問題,這對我激勵很大,我發現,失去已久的自信心又回來了。

03.

不再抑郁

可以說,當初通過忙起來改變自己抑郁的做法,是正确和有效的。

回顧這三年,我性格上的改變最多。

前幾天去複查,抑郁監測表的各項名額有了很明顯地下降,達到了正常的區間。

這一點,生活中我也有明顯的感覺。剛來時,我和大家處關系一直是小心翼翼。

有個關系比較好的室友,突然有天從早上到下午一直沒跟我說一句話,我心裡惴惴不安,一直想:是不是我哪裡做的不對,惹她生氣了?

幸虧兩天後她主動和我說是和别人鬧了沖突,我才大松一口氣:差點鬧僵關系,失掉一個朋友。

現在,我絕對不會出現這種問題,絕不會想那麼多,我會直接問:你今天為什麼一直都不說話?

之前,人一多,我說話就會緊張,手就會抖。

徐金媛:小蝦米成長記

現在給一大群學生開會,也充滿了自信,即使不打草稿,也可以做到手不抖、嘴不停,滔滔不絕。

如果說剛來時是個小蝦米,現在我就有種大鮪魚的感覺了。

現在再讓我面對前面那些可憐的家庭婦女,我就知道如何與她們溝通:不能隻讓人家配合我,我要配合她們,融入她們的生活。

是以,現在,一看到關于抑郁症患者的報道,一想到自己前後的對比,我就感到慶幸。

如果沒有泰科這麼多活動和鍛煉機會,我能不能從抑郁中拔身而出,我的人生會怎麼樣,恐怕隻有天知道了。

徐金媛:小蝦米成長記

● 山東唯一全員書院制大學 ●

供稿 | 雪起

編輯 | 闫語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