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上古社群是遺珠還是棄子?

這個上古社群是遺珠還是棄子?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吳怼怼,作者|李小歪,監制|吳怼怼

中國觸網使用者對Reddit的大範圍關注,基本源于2019年騰訊的出手一投。作為世界範圍内論壇類社群的早期雛形,太多産品上你都能找到Reddit的影子。

從資訊流推薦機制看,今日頭條像它;從社群放權版主管理看,百度貼吧和豆瓣也像它;從AMA問答形式看,知乎也似乎有它的痕迹。

在管理團隊去年宣布已經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送出登記聲明,決定沖刺IPO時,大量對Reddit的分析湧來。這顆脫胎于美國早期網際網路産品「黃金時代」的遺珠,有機會在未來大放光芒嗎?

在梳理了其營收模式、擴張可能和潛在風險後,我們認為懸。Reddit的結局,可能在出發前已經書寫,IPO隻是最後的「夕陽紅」。

01 、遺珠、棄子還是寵兒

從2005年算起,到2015年結束,這十年裡,超過30多個社交産品在美國這一波網際網路浪潮中趁浪逐波——這是美國社交媒體的第一波井噴期,誕生于2005年的Reddit是其中的領頭羊。

往前一年,Facebook以跨時代的方式出現,紮克伯格和哈佛大學的室友在校園裡就寫下了初始代碼,此後甯願辍學也要去矽谷大展宏圖。

往後一年,部落格技術先驅blogger創始人埃文·威廉姆斯推出了Twitter,号稱「140字改變世界」的Twitter打開了全球範圍内短部落格産品的通路,微網誌在中國的誕生就受其影響。

2006年,使用者對傳統部落格類産品産生明顯倦怠。一種形式更新,内容更活躍的輕部落格社群Tumblr在紐約問世。創始人戴威·卡普來自作曲世家,Tumblr的藝術類内容标簽明顯,一度在内容社群中光彩奪目。

到了2009年,圖檔流已經代替純文字開始大規模奪走使用者的注意力。Pinterest在這一年崛起,很快飛升美國圖檔分享類社群網站的頂端,直到現在仍是設計師的後花園。

Instagram在千禧年上線,随手一拍加上濾鏡轉換,圖檔分享夠快夠美。當年輕人開始警惕過度的社交分享轉而考慮隐私時,Snapchat随即在2011年靠「閱後即焚」大火。

無論是内容社群、社交媒體還是即時通訊,他們在網際網路移動端的序幕拉開時,都開始嚴陣以待。矽谷的燈火通明,産品經理和程式員打破work life balance,經常徹夜長談。

Reddit當然是這批早期先鋒中的佼佼者。

2005年,還是大四學生的Steve Huffman和Alexis Ohanian,先從YC孵化器得到一筆啟動資金,接着隻用了16個月,就把Reddit以2億美金的高價賣給Condé Nast Digital(康泰納仕)。整個過程還沒有Alexis寫畢業論文的時間長。

錢到賬後,Alexis打電話給華盛頓紅皮橄榄球隊,「我要給我爸爸本賽季的球票座位更新,前排的,50碼線那裡——請給我最好的座位」。

過早成名并非好事。在2006年萬聖節夜晚成為百萬富翁的Steve和Alexis,或許沒想過此後Reddit的發展,像極了一個鬼故事。

被康泰納仕納入麾下後,Reddit仿佛在巨人的羽翼下沉睡了十年。而這黃金十年裡,同行都在上演速度與激情,Reddit卻在一個大架構下無法自由飛翔。

畢竟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還在未來熱血沸騰,他們很難一個合适的時間做出最佳的判斷:比如一個内容社群到底該如何成長。但十年後這個答案就愈加清晰。

2014年12月,Steve曾在一次采訪中談到對太早出售Reddit的懊悔。在他離開後,Reddit社群記憶體在一些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改善,這讓他隐隐意識到,Reddit處于一個糟糕狀态。

因社群開放度和自由度而出名的Reddit,在成為「網際網路的前哨站」後,開始掣肘于這種資訊自由所帶來的危險。色情、暴力和仇恨言論開始在社群泛濫。

2015年前後,Steve和Alexis重回Reddit。當他們重整旗鼓時,局勢已經天翻地覆。内容和社交産品的第一個黃金十年已經過去了。

在第一個黃金十年中脫穎而出的選手,使用者或有交叉但重疊率不高。他們産品成熟,路徑分野,借力于移動端的巨大機會,滿足了使用者在職場社交、興趣社交、最新資訊和深度讨論等場景下的多重需求。可想而知,這塊蛋糕已經被瓜分得差不多了。

作為前一個黃金時代的遺珠,到下一個十年,Reddit是棄子還是寵兒?

02 、靈魂失樂園,Meme制造機

無論是棄子還是寵兒,下一個十年的競争已經越發激烈。

在北美地區,Facebook至今仍是親朋好友聯系最緊密的平台,職場社交有Linkedin一馬當先,玩膩的Twitter、Facebook的一代有Snapchat、Instagram補上空缺,更年輕的一代在TikTok上掃蕩世界。

2015年之後,短視訊應用musical.ly(之後的TikTok)橫空出世,15秒的音樂配上通俗易懂的情節,短視訊迅速替代圖文成為内容載體的殺手。至今,美國市場上至少出現Tangi、Likee、Reels、Lasso、Zynn等不下20種短視訊應用。

張一鳴曾經在内部提過,最初今日頭條的構想,就是做中國的Reddit。要成為網際網路的「前哨站」,最核心的機制就是高熱推薦。

在Reddit的資訊組織形式中,往往用投票來展現内容影響力。如果你釋出的文章或評論引起的正面評價越多,顯示的位置就越明顯。而高熱推薦機制保證了使用者不會錯過任何「頭條」。

幾天前,曾獲奧斯卡提名、電影《黑豹》的導演Ryan Coogler在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取錢時,就被從業人員誤認為搶劫犯,進而被亞特蘭大警方拘留。這條文章迅速成為當日的S級頭條。至今仍停留在 r/faceplam 群組的首頁。

這個上古社群是遺珠還是棄子?

當使用者在Reddit登入注冊時,他們自動成為Redditor,并栖生于超過220萬個subreddit(以下簡稱群組)中。

至少有13萬群組高度活躍,比如彙聚了180萬人的 r/WhatsWrongWithYourDog 是一個狗狗愛好者群組, r/icecream 群組中超過1.2萬人在分享美味冰淇淋,而120萬人則聚集在 r/psychology 小組天天讨論心理學。

差異化個體能在此尋覓興趣同好,漂流的孤獨靈魂能在這片失樂園被收納照顧,群組内部的聯結感和歸屬感由此達成。這種情感會從線上遷移到線下,甚至在群組内發起禮物交換活動,曾經有Redditor就收到過比爾蓋茨給她準備的禮物。

社群内情感濃度也一度達到高峰。最有名的代表事件,是去年 r/wallstreetbets (簡稱WSB)群組内發起的散戶大戰華爾街事件。

韭菜們不甘心被大機構收割,當機構們決定做空GME遊戲驿站這隻股票時,散戶紛紛下場把股票價格拉回高位,最終導緻了大機構們的資金緊張。而當時他們聊天所用的社交軟體Discord,也一度是從Reddit社群内的遊戲愛好者中衍生而來的。

此外,Redditor們也會自發形成一些诙諧調侃,并由此成為「Meme制造機」(Meme類似于中文語境下的梗)。像 r/faceplam 群組裡關于「導演Ryan Coogler被錯誤指控」的後續讨論,Redditor調侃道,或許Ryan Coogler應該在被釋放後回到取錢櫃台說,「你們點好了錢嗎,請快點!」

該事件中,調侃背後掀起的「關于美國主流社會對黑人的刻闆印象,以及群眾對銀行等商業機構營運效率的不滿」,早已暗藏其中。這源于社群内Redditor們對公共事件和社會議題的強大關注。

在Reddit發展史上,Redditor們從未缺席過大型公共事件的輿論場,甚至在大多數時候,他們是輿論場的風暴中心。

從好萊塢豔照門事件,大量明星裸照被曝光,到波士頓爆炸案背後極端主義導緻多人受傷和死亡,從2016年總統大選,披薩門兒童性交易事件到遊戲玩家門背後影射的複雜讨論,Redditor永遠走在第一隊列。

由于社群把内容管理權交于半兼職性質的群組版主,他們并未過多注重對内容的分級和稽核,有關色情、暴力、戀童等資訊密如牛毛,如暗礁般潛伏于各群組之下。

而在一個匿名、沒有界限的讨論場裡,即使Reddit能夠成為Meme流行語錄制造機,再造古希臘雅典民主讨論場,也不能彌補它放任這類資訊泛濫的過失。

這是未來的隐患。

創始人Steve回歸Reddit之後,曾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一些涉及性與暴力的群組被永遠關閉,但它們卻也能短時間内另起爐竈。

03 、Reddit到底如何盈利

而當資本開始關注Reddit時,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是:Reddit到底如何盈利?

從曆史來看,高淨值使用者、活力化社群似乎并沒有給Reddit帶來預期中的高收入。盡管廣告收入在2021年第二季度超過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92%,但和谷歌、Facebook相比隻是個小蝦米——谷歌在2021第二季度的收入達到619億美元(主要來自YouTube和搜尋廣告)。

由于使用者的匿名性,與之相關的資訊收集也難以達成。随之而來的影響有二。第一,廣告客戶隻能在subreddit的群組或AMA的問答下釋出内容,并盡量使自己收獲更多贊而處于高位。這讓廣告營銷的精準投放環節效率大為降低,廣告主幾乎很難比對到地理位置、興趣偏好和年齡層相适配的使用者。

其二,匿名性讓社群很難捧出頂流KOL,連創始人Steve的個人首頁也相當簡單。而當KOL在社群内的号召力不足,追随者不夠,品牌通過KOL觸達潛在使用者的幾率也寥寥無幾。這讓品牌主很大程度上選擇放棄Reddit,轉而去TikTok、Facebook這類高轉化率的平台。

此外,營銷在Reddit從來不易事,稍有不慎就會遭遇反殺。

2012年,美國電影《堡壘》上映前在Reddit上的宣傳就直接翻車。著名演員Woody Harrelson下場AMA環節提問。按照AMA規則就是「可以問任何事情」,當使用者問到Harrelson的私生活時,對方馬上說「對不起,讓我們把重點放在電影(而不是私生活上)」。

玩不起就不要玩。在一個粗犷野生的内容社群裡,這種行為會被高度鄙夷,因為提問者「不足夠有誠意」,這幾乎觸怒了redditor們的底線。大量使用者開始抵制電影《堡壘》,并嘲笑作為公關人員的手筆,宣傳工作做得太為粗糙拙劣了。

一個趣事是,一家做SEO搜尋引擎優化的公司Mindfiremedia也試圖在r/seo群組裡招聘員工,他們釋出了文章但無人問津。聚集在該群組的精英使用者們,并不願意告訴這家Mindfiremedia「你來錯了地方」。

因為這是家做SEO的公司,它應該有能力了解Reddit的r/seo群組氛圍是「歡迎SEO從業者讨論SEO技術,反對雇主方在群裡招人打廣告」,Mindfiremedia展現出的「對社群和群組規則、氛圍的不熟悉」恰恰說明了這家做SEO的公司并不擅長它的核心業務,發帖招人反而是給自己招黑。

基于以上種種,在Reddit上營銷的廣告主既要面臨難以精準觸達目标使用者的尴尬,又要應對可能産生的品牌負面風波,對預算有限的廣告主來說,把錢砸向Reddit或許不是最優選擇。

而根據當下Reddit的發展情況,除了廣告外,目前其他營收途徑中,唯二穩定的就是Reddit硬币和進階付費訂閱服務。

這個上古社群是遺珠還是棄子?

Reddit硬币是一種虛拟商品,使用者間通過硬币來獎勵他們看到其他Redditor對社群貢獻的優秀内容;而進階付費訂閱服務則通過年費的方式來跳過廣告,并獲贈每月700個免費硬币。

總體而言,過度依賴廣告、營收結構單一的Reddit在商業變現上的确很難讓投資人看到希望,他們也開始催促Reddit達成進一步的增長。

04 、商業化道路的掙紮

2017年,Reddit首次引入視訊内容,并通過Reddit Public Access Network(RPAN)的項目加入直播功能。在該項目收到好評後,Reddit一鼓作氣收購短視訊平台Dubsmash,并将其視訊濾鏡功能整合進Reddit。

這個上古社群是遺珠還是棄子?

收購達成時,Dubsmash每月視訊浏覽量超過10億次,每日登陸并創作新視訊的使用者占比達到三成。約25%的美國黑人青少年也使用Dubsmash。受益于Dubsmash帶來的多元使用者和高黏度,2021年Reddit的整體視訊觀看時長增長近70%,每日活躍視訊觀看人次增長超過30%。

當Tiktok在全美掀起短視訊風潮時,Reddit拿下Dubsmash,這一度被解讀為Reddit終于抓住下一個十年的關鍵信号,不少分析師認為其變現能力終于迎來轉折。但在2022年2月22日,Reddit宣布将關閉Dubsmash。

此外,管理團隊還試圖通過地域擴張來擴大營收可能。2021年8月,Steve Huffman接受CNBC采訪時提及,Reddit會利用新資金進一步擴大其國際影響力,但目前社群的國際化之路似乎走得并不順利。

Statista根據2021年7月Reddit桌面端通路統計顯示,Reddit的主要流量來源于在美國本土,占比48.93%,英國和加拿大緊随其後,占比在7.5%上下,其次是澳洲和德國。

這個上古社群是遺珠還是棄子?

一個隐藏的語言阻力在其中可窺一斑。流量主要分布國家前四名均為英語語言區,而位于第五名的德國由于普遍受教育水準較高,能夠掌握英語的人口比例也很高。

而Reddit内目前的發帖和讨論内容主要為英語,這既決定了它在英語類國家的流行,也暗示了其在西語區或其他多語種國家的擴張劣勢。

在這樣的背景下,去納斯達克敲鐘或許隻能是最後且唯一的選擇。

過去五年來,首席執行官Steve Huffman強烈執着于上市程序。這似乎是資本遊戲中的必經要塞,也是個人秀場的生動演繹。再怎麼說,Reddit是Steve的成名之作,一個傳奇于矽谷科技圈、風投圈的大佬神話不應該輕易破滅。

2017年,在舊金山舉行的網際網路峰會上,Steve提到Reddit正在考慮進行公開IPO。媒體對這個「偶然洩露」的消息緊追不舍。在雜志Variety的訪談裡,Steve表态距離真正上市時間還很長,但上市是公司未來「唯一負責任的選擇」。

2021年,在與紐約時報的對談裡,Steve開始掩飾急于上市的焦慮。他有了更雲淡風輕的陳述——「所有偉大的企業都應該在有能力時上市」。“All good companies should go public when they can.”

不過,在所有Reddit的營收路徑中,有一項可能是未來的機遇。

在去年釋出的「Reddit Recap 2021」報告中,使用者在社群裡提到加密貨币660萬次,Reddit越來越成為加密貨币愛好者的中心。也是以,Reddit對加密貨币,或許有了成功的基石。

如果加密貨币得以實作,社群達成内容經濟的正向循環或許不難。這一内容試驗場的意義在于,以後使用者可以刷卡或者現金購買Reddit自己推出的比特币,并在此内容社群中消費。舉例而言,唱片音樂人就可在此售賣自己的NFT唱片,獲得加密貨币收入,版權也能得以溯源。

05 、自由主義的反噬

2018年,Reddit超越Facebook,僅次于谷歌和Youtube,成為美國通路量第三的網站。雖然之後有所下滑,但基本位列前十之内。

這看似是一個積極的信号,Reddit似乎擁有着穿越周期的競争力。

和美國主流社交平台相比,Reddit最具優勢的一點在于,其為使用者提供了一個相對自由、安全而匿名的空間。不需要手機号碼、不需要身份ID,隻需要一個電子郵箱,你就可以注冊一個Reddit賬号。

在Reddit浏覽内容時,你的搜尋曆史并不會被儲存。每個subreddit(群組)的日常管理由版主負責,社群并不會過多參與。

但事物都具備辯證性。這種純粹的自由也導緻了大量仇恨、恐怖言論的出現。

2014年,彼時的首席執行官 Ellen K. Pao試圖解決Reddit社群記憶體在的問題:比如對仇恨言論監管的缺失,比如合理平衡言論自由和監管的尺度。但在「遊戲玩家門事件」(女性遊戲制作人Zoe Quinn被爆料以身體交易換取某遊戲評論人在媒體上表揚她制作的遊戲)爆發後,這種努力一度化為泡影。

在《紐約書評》Claudia Dreifus和Ellen K. Pao的對談中,女性管理者Pao對這種現象表現過深深的不安。矽谷科技主流普遍信奉絕對的自由主義,這種風氣在男性高管身上尤為常見。而他們和Steve一樣,在對Reddit的内容監管來次「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件事上,始終猶豫不決。

Pao的擔憂并非沒有道理。網際網路社群或平台如果過度崇尚「純粹、極緻的自由主義」,并且毫不幹涉使用者的發帖内容,後續的影響極為糟糕。

比如一些極端主義者,甚至是納粹主義支援者,他們在真實世界會隐藏自己的觀點,或至少克制表露出自己的傾向,但在網絡世界,他們會完全暴露自己的取向,如果平台或社群不加以制止或幹涉,那它們很有可能會成為資訊傳播中某種聲音的放大器,進而加速事态的惡化。

當Pao決定在Reddit推行禁止釋出報複性的色情片和網絡欺淩的新政策時,她遭受了來自使用者的大規模反彈:超過20萬Redditor簽署請願書要求将Pao罷免,最終這位女性CEO選擇了主動離職。

在管理團隊決定讓Reddit走上市這條道路時,同樣,部分使用者對隐私的擔憂,讓他們再度掀起了對社群監管内容的反抗,他們認為「Reddit有可能再也不是純粹自由的淨土」。

但這種自由已經造成的巨大傷害,不應該被視而不見。如果通過上市,Reddit能夠走向更高程度的合規,言論自由和合理監管能取得更好的平衡,Redditor們應該給予尊重。

或許,隻有投資方和管理團隊會對Reddit上市後能否逆天改命心懸一線。Redditor們根本沒那麼關心。

他們在乎的,是無論光明燦爛的,還是陰暗猥瑣的,來過、離開過這裡的人,都或多或少見證、參與過那些曆史片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