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惡性良性腫瘤是怎麼被定為癌症的?白大褂揭秘真相過程

惡性良性腫瘤,總會讓人聯想到“癌症”

讓人惶恐不安

典哥先給你壓壓驚:

事情不一定是你想的這樣!

這封來自“惡性良性腫瘤君”的自述

帶你看懂它

大家好,我是惡性良性腫瘤君

我知道你們很怕我

但其實,我們有兩派:

一派良性的

一派惡性的

而隻有惡性的,才被稱為“癌症”[1]

我想你們會好奇

“白大褂”是怎麼給我們惡性良性腫瘤“定罪”的?

當我們被切下來後

看起來都是相似款的“肉肉”

但我們被移送到“病理科”後

會被放大,真相就會逐漸浮現……

這是醫院都有的專業“審訊”機構

惡性良性腫瘤是怎麼被定為癌症的?白大褂揭秘真相過程

病理科的白大褂們,不會放過任何細節

我會被制作得薄如蟬翼

妥帖地安置在玻璃房中

等待接受顯微鏡下360°無死角的“審查”

首先,白大褂們會仔細觀察我們的外形:

細胞的大小、形狀、顔色、排列結構……

看我們跟正常組織是不是長得一樣

惡性良性腫瘤是怎麼被定為癌症的?白大褂揭秘真相過程

絕大多數惡性良性腫瘤君會在第一輪被淘汰

少數拿不定主意的會進入此輪審查

在這裡,白大褂們會依據記載着

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特征的“通緝令大全”

對惡性良性腫瘤進行逐一排查

看它是否有特征蛋白[2-3]

惡性良性腫瘤是怎麼被定為癌症的?白大褂揭秘真相過程

蛋白質是生物功能的執行者

可以通過蛋白

看出這個惡性良性腫瘤細胞正發生着什麼

來源于哪個組織,正在做什麼工作

如果第二輪還沒能得出準确審判

那麼,白大褂們将會使用高精尖秘密武器

采集我們的DNA進行檢測

将結果與“犯罪資訊庫”(病理診斷指南的資料)

進行比對

看有沒有遺傳物質的改變

比如基因突變等

精準定位惡性良性腫瘤身份

尋找能夠讓惡性良性腫瘤一擊斃命的弱點[4-5]

惡性良性腫瘤是怎麼被定為癌症的?白大褂揭秘真相過程

好家夥,這一頓操作下來

就算我打死不說也不管用啊

我輸得心服口服!

然後,我的故事

會被寫成一份叫做“病理報告”的檔案

等着白大褂們依照我的具體情況給予處置

學會看懂惡性良性腫瘤名字就好,“病理報告”中,惡性良性腫瘤名字通常由四部分組成:

部位:惡性良性腫瘤發生的器官,如心、肝、脾、肺、腎。

分化程度:惡性良性腫瘤與正常組織的相似程度。

看到“高分化”的字樣,别太擔心,說明惡性度低。

組織來源/分化:惡性良性腫瘤長得像誰。

多數情況下,惡性良性腫瘤都是由該部位的正常組織逐漸發展而來,自然長得像該部位的正常組織。這個對惡性良性腫瘤的分類、命名、診斷有幫助。

表示性質的名詞:表明惡性良性腫瘤良惡性,如瘤、癌、肉瘤等。

惡性良性腫瘤是怎麼被定為癌症的?白大褂揭秘真相過程

病理檢查報告單詳細解讀版,請看:

這3輪審查在病理報告上的呈現:

惡性良性腫瘤是怎麼被定為癌症的?白大褂揭秘真相過程

第一輪:外貌審查

對應報告上“鏡下所見”部分:描述醫生鏡下所觀察到惡性良性腫瘤的細胞大小、形态、顔色、排列結構等。

第二輪:特征審查

對應報告上輔助檢查“免疫組化标記”的部分,(+)意味着該惡性良性腫瘤特征蛋白表達,(-)意味着該惡性良性腫瘤特征蛋白不表達。

第三輪:遺傳審查

對應報告上“原位雜交”:分子病理部分。當然分子病理還包括其他檢測手段,比如PCR、二代測序等,描述惡性良性腫瘤的遺傳物質改變情況。

各位粉絲們、朋友們:定期體檢很重要啊!

惡人,就要早發現早懲治!

無論他怎麼沉默,相信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特約作者:柳佳瑩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博士生

審稿專家:劉愛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病理科主任醫師

參考文獻

[1]The Lancet. ICD-11. Lancet. 2019 Jun 8;393(10188):2275. doi: 10.1016/S0140-6736(19)31205-X. Epub 2019 Jun 6. PMID: 31180012.

[2]De Smet F, Antoranz Martinez A, Bosisio FM. Next-Generation Pathology by Multiplexed Immunohistochemistry. Trends Biochem Sci. 2021 Jan;46(1):80-82. doi: 10.1016/j.tibs.2020.09.009. Epub 2020 Oct 20. PMID: 33097382.

[3]危曉莉,彭慧琴,徐恩萍. 精準醫學時代對免疫組化的新認識[J]. 中國免疫學雜志,2020,36(12):1536-1538. DOI:10.3969/j.issn.1000-484X.2020.12.027.

[4]Fassan M. Molecular Diagnostics in Pathology: Time for a Next-Generation Pathologist? Arch Pathol Lab Med. 2018 Mar;142(3):313-320. doi: 10.5858/arpa.2017-0269-RA. PMID: 29494219.

[5]張卉,李瑞玉,梁智勇. 病理學向分子病理時代邁進[J].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21(8). DOI:10.1360/SSV-2021-0210

編輯:郭倩、吳維、張傑

畫師:Hai | 校對:武宜和 | 排版:李永敏

營運:韓甯甯 | 統籌:吳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