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音樂大師坂本龍一去世,直腸癌到底是種什麼病?該如何預防和早期發現?

2023年4月2日,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世界級音樂大師坂本龍一因患直腸癌去世,享年71歲。2021年年初,坂本龍一曾發文稱自己确診直腸癌,并接受了手術治療。兩度患癌、與癌症抗争多年的他,終究不敵病魔,奏響了生命的終曲。

在紀念大師的同時,這一悲傷的消息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直腸癌到底是種什麼病?該如何預防和早期發現?

01發病率僅次于肺癌,呈年輕化趨勢

結直腸癌(包括直腸癌和結腸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惡性良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和死亡率正逐年升高。據世衛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釋出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資料,結直腸癌在全球新發病例排名第三、死亡病例排名第二。

2022年2月,國家癌症中心釋出的最新一期全國癌症統計資料顯示,結直腸癌已成為大陸新發病例數第二高(40.8萬例)的癌種,且呈現年輕化的趨勢。

直腸是臨近消化道末端的一段腸管,直腸粘膜上皮組織發生癌變即稱為直腸癌。

目前,直腸癌的病因尚未明确。已有的研究表明:過多攝入動物脂肪和動物蛋白、缺乏新鮮蔬果及膳食纖維、肥胖、煙酒、炎性腸病、缺乏運動等,都是直腸癌的高危因素。

直腸癌又被叫做“富貴病”,在過去發病率并不高。近年來随着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了變化,食物更加精細,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過多攝入,以及油炸、腌制食品、加工肉類的增加,都會增加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02誤把便血當痔瘡,一發現就是晚期

作為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高發癌症,直腸癌具有較強的隐匿性,早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誤診為痔瘡、消化不良、胃腸炎等,很多患者在确診時已是中晚期。是以,要高度重視直腸癌的“報警信号”。

直腸癌的典型症狀為便血和排便習慣改變等。很多人容易把便血以為是痔瘡,但兩者還是有差別的。

● 痔瘡多為糞便表面帶血,便後滴血,且鮮血隻在糞便表面,與糞便不相混;

● 直腸癌多為糞便内混雜有血液,且含有黏液,血液顔較深,色多為暗紅色或果醬色。

此外,直腸癌患者還會有排便習慣和糞便形狀的改變,如排便次數增多、腹瀉與便秘交替進行、大便變細變扁等。當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直腸癌患者可出現腹脹、腹痛、腹部腫塊、突然消瘦、貧血等症狀。

如果出現了上述“預警”,一定要及早到醫院進行篩查。目前大陸的腸癌早篩意識不夠,等出現症狀時再去檢查,很可能為時已晚。

03一根手指,能摸出80%的直腸癌

結直腸癌的篩查方法有四種:一指三檢查。

被喻為“一指神功”的直腸指檢,是成本效益最高的檢查。無需任何裝置輔助,專業的醫生僅憑一根手指,就能判斷患者的肛腸健康情況,可發現80%的直腸癌。

健康的直腸表面柔軟而光滑,而病變的直腸會出現充血、僵硬和腫塊,指檢時能摸到高低不平的硬塊,抽出手指能看到黏液和暗紅色血液。

不過,直腸指檢對直腸以外的大腸無能為力。更加有效的“金标準”是腸鏡篩查,而且腸鏡能實作取檢及内鏡下切除,既能篩查、預防,又能治療。

建議40歲以上的人群,有無症狀都要做一次腸鏡篩查;若檢查無異常,可每隔十年定期檢查。

對于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如有胃腸道惡性良性腫瘤家族史的,應每隔3-5年做一次腸鏡檢查;有長期發炎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的,需在醫生指導下定期複查;大腸息肉病患者,也需要定期複查腸鏡。

此外,還有糞便檢測和血液檢測這種無創檢查。糞便潛血試驗友善我們監測大便是否有出血。可每年或每2年試驗一次,若連續出現陽性結果,再進行腸鏡檢查。

04得了直腸癌,還能活多久?

從直腸黏膜增生到癌變,是一個較為漫長的演變過程。也就是說,重視早期篩查,早診早治,就可能預防直腸癌的發生。若是能早期發現,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基本不會影響壽命。

對于中期直腸癌來說,進行化療、放療、手術等綜合治療後,大多數患者是可以治愈的。II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達80%,Ⅲ期患者治愈率為60%。術後2年内随訪未發現複發的話,5年後生存率會明顯提高。

如果是晚期患者,約有10%可存活超過5年。若存在遠處轉移的情況,對轉移病竈進行根治性手術後,預後會大大提高。

總的來說,如今直腸癌的綜合治療效果較好,但仍不可掉以輕心。預防癌前病變和癌症的關鍵,還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定期體檢篩查。

*除标注外,文中圖檔源自攝圖網,已獲平台授權

參考資料:

[1] 國家衛生健康委. 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範(2020年版)[J].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20,40(6):600-630.

[2] Latest global cancer data: Cancer burden rises to 19.3 million new cases and 10.0 million cancer deaths in 2020. Retrieved Dec 16, 2020.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