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到中年,越會摳門,生活越好

所有的幸福生活下,都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心酸。

可是,熬過了那些“心酸”,人生就真正逆襲成功了。

人到中年,本是最苦的年紀,但是你學會使勁摳門,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人到中年,越會摳門,生活越好

01

摳緊錢包,留下存款。

知乎裡有這樣一句話:“到了一定年紀,突然發現自己開始小心翼翼地生活,一毛錢也要精打細算,開始不在乎面子。”

是啊,沒有錢,你還談什麼人生,哪有什麼面子。走在人生的陡坡上,你的步伐,是錢撐起來的,否則你就要滾落下去,跌入谷底。

朋友阿豆說起一件事:在情人節那一天,他下班回家,一路上都有賣花的人,拉着他不放。他說,如果非得用花來表達真愛,那麼他選擇菜花,看過了,家裡還多一碗菜。

賣花的人松手了,把目光轉向那些小年輕。

中年人如果不是錢多到沒有地方花,那麼他的家庭裡,最浪漫的事情,就是談論收入有多少,賺錢的機會有多好。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摳緊了錢包,拒絕“買買買”,每個月都有存款計劃,那麼十年之後,肯定會有一筆不少的錢,讓人生不再慌亂。

02

摳緊感情,守住幸福。

在一個論壇上,網友“小心翼翼”說,他今年35歲,妻子31歲。本來,他們有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但是自從妻子去參加幾次同學聚會後,就變得魂不守舍了。

有一天,他檢視了妻子的通話記錄,發現有兩次上班時段的通話有異常,并且通話之後,妻子就說“參加聚會”,然後就挨到下半夜才回家。

網友說:“好些天,輾轉難以入眠,一閉上眼睛,就想起亂七八糟的畫面,整個人都要崩潰了,到底是攤牌,還是忍住?”

俗話說:“無風不起浪。”

夫妻之間,一旦互相猜忌,日子就難以過下去了。可是,人到中年,真的需要一個得力的幫手,而且這個幫手最好是自己的夫妻。

摳緊自己的感情,不要輕易給錯了人,不要被“第三者”破壞,這是中年人必須面對的課題。

常态化的溝通、和顔悅色的相處、分别時候的牽挂、真誠的問候、節假日的旅行......讓兩個人敞開心扉,向往幸福。

“婦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除了夫妻感情,還要摳緊大家庭的感情,關鍵時候,也隻有親人們會幫助你。

人到中年,越會摳門,生活越好

03

摳緊社交,圈子幹淨。

真正的朋友,一定是“少而精”的。

那些一天都去參加兩三次應酬的人,其實是在圈子裡走過場。端起酒杯,和筵席上的人,輪番喝酒,然後說一句“失陪了”,就去下一個地方,和另一群人推杯換盞。

在酒精的催促下,說了很多胡話,第二天迷迷糊糊醒來,不知雲裡霧裡,什麼都想不起來了。

“朋友多了路好走”,是一句名言,但是不能盲目相信。真正的朋友,是需要利益交換的,起碼需要禮尚往來。

與其使勁去巴結别人,不如想辦法讓自己做大做強。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自帶芬芳的人,走到哪裡,都會讓人眼前一亮,并且有十足的 把握,與人合作。

中年人的社交,應該要注重幹淨,而不是泛泛而談。正如大學老師陳果所言:“社交的動機,是利益關系和将來的實用關系,利用他被他人利用的工具,或者是一群寂寞者的互相取暖。”

04

摳緊時間,嚴格自律。

古人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還未來得及感受到年輕,就已經老了,白發悄然冒出來,皺紋已經很深了。

如果你不懂得珍惜時間,那麼你注定一事無成。

如果你去參加同學聚會,一準會發現,同樣年齡的人,在社會上混個十來年,就拉開了距離。

你以為,自己的家底太薄,父母也沒有能力,影響了前途。其實不是這樣的,所有的成功背後,都有一個了不起的計劃,都是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各行各業都有很多人,但是能夠熬到最後的人,卻少之又少。欲成大事,你就得“熬”,等别人都熬不住了,你自然就出類拔萃了。

人到中年,你要有嚴格的作息時間,能把時間變成金錢,你就是人生的赢家。

時間太瘦,指縫太寬,你不摳緊怎麼行呢?

人到中年,越會摳門,生活越好

05

摳緊教育,兒女有福。

蘇格拉底說過:“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作為父母,怎麼能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可是,如何教育孩子,确實是中年人很頭疼的問題。

聰明的人,會做孩子的朋友,并且想辦法引導孩子有追求智慧的願望,把孩子的自身動力激發出來。

緊緊抓住孩子的天性、發展的方向,一步一步引導,比打罵、責罰、控制更重要。方法對了,一切都對了。

中年時,培養好的兒女,等你老了,不管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孝順,起碼你的内心會很舒服,也會沉浸在家庭越來越興旺的幸福感之中。

06

梁實秋在《人生不過如此而已》中寫道:“人的生活在四十開始。好像四十以前,不過是幾出配戲,好戲都在後面,我想這與健康有關。”

健康是什麼?并不是單指身體健康,更多的是心靈健康、感情健康、前途健康、花錢的方式健康等。

一個孔武有力的人,但是不懂得支配自己的力量,那就隻能去做低級的體力活。

是以,人到中年,想要越活越好,就要越活越摳,别把時間精力花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

要懂得,摳住了,才能留住;留住了,才能長久。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