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lpina:造就另一面的寶馬

文 | 嗷嗷胡

即便在車圈,Alpina也不是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但三年後你多半會認識它。

因為寶馬已經從創始家族Bovensiepen手中,買下了這一著名寶馬改裝品牌的所有權。從2026年開始,寶馬将推出接手Alpina後的首個新品,Alpina正式成為寶馬家族一員。具體如何使用寶馬還沒有解釋,但目前看來,Alpina應該會成為一個與M、i系列平齊的子品牌。

2016年前後,Alpina B4曾短暫引進國内市場,至今你仍能在租車平台上找到碩果僅存的幾輛。可想而知,2026年後正式由寶馬推出的“新Alpina”大機率會重返國内。

Alpina:造就另一面的寶馬

是改裝廠,但也不是

過去的幾十年裡,提到“寶馬禦用改裝廠”,首先想到的非Alpina莫屬。對于原廠寶馬仍不滿足的顧客,“内”的選擇是M Power,“外”則是Alpina(然後可能才是AC Schnitzer之類純改裝品牌)。

從身份上來講,Alpina此前的角色,很像是今天的Brabus又或是1999年“轉正”前的AMG之于奔馳。首先,它是一家專業的單一品牌改裝廠,改且隻改寶馬;其次是與所改品牌官方關系密切,在寶馬新車推出之前即可獲得改裝方面的資訊資源;最後它擁有T V認證可制造整車,再加上寶馬授權,Alpina是在自家工廠生産并出售成品“改裝車”。

目前的Alpina每年可以賣出約2000輛車,據說是德國規模最小的整車制造商。

Alpina:造就另一面的寶馬

但角色上,Alpina和我們熟知的任何一家BBA改裝品牌、高性能品牌都不同。

抛開内部孵化的M Power和Audi Sport(原quattro部門)不談,Alpina和AMG、Brabus一樣以賽車(AMG)和高性能改裝(Brabus)成名,但最終的Alpina民用成品車,卻完全不是水到渠成的硬核畫風。

非要總結一下的話,Alpina走的路線是“老派豪華精緻運動主義”:

它們往往擁有接近同型号M版本的性能參數,但一方面資料上絕不僭越,另一方面調校也比M更為日常;它們遠比M、AMG更重視内飾更新,其重要性幾乎與性能改裝平級;

性能調校和内飾裝潢非常的老派質樸,對于主觀駕駛體驗的追求、對于原味木飾的蜜汁熱忱(在我們看來),有一種與時代脫軌的“閉門感”;

外觀相對于改裝身份而言非常收斂克制,對寶馬原設計的變動極少,更注重内在變化而非外在的“改裝感”,密集多輻條輪毂是少有的标志性特征。

Alpina:造就另一面的寶馬
Alpina:造就另一面的寶馬

甚至在被拿來和M Power稱兄道弟時,Alpina也經常被視為更“軟化”的版本。如果說曾經的M是寶馬注射了類固醇的增肌産物,那麼Alpina就是全方位的“加錢”更新,方方面面都給你精裝修一遍。

之是以會形成這樣獨特又高冷的小布爾喬亞悶騷風,和Alpina的創始人Burkard Bovensiepen有關。典型的自我享受主義,讓Alpina對于“感受”的追求要遠超對性能資料的KPI,M Power總是要跑去紐北證明自己,Alpina則隻需帶着準車主在德國鄉間公路上那麼一扭。

除了Alpina汽車品牌,這位名字很長的德國人還擁有一家同名的葡萄酒廠。這次寶馬收購案中還特别注明了:酒廠Alpina Wein不受影響,可以繼續使用Alpina這個名字……

具體到産品線,Alpina的車名很好記:汽油車型以B字頭+寶馬車系數字,柴油車型以D字頭+車系數字,SUV的“B/D”放在X和數字之間。比如之前提到的B4,便是Alpina在上代4系基礎上的原廠改裝車型,因為進口國内是以自然是B4而非D4。

Alpina:造就另一面的寶馬

當然,以上這些都将成為過去了。寶馬和Alpina共同表示,目前的BMW Alpina改裝車業務會持續到2025年,寶馬也會如以往一樣繼續支援。從2026年開始,寶馬就将開始使用Alpina品牌推出新車型。

寶馬此次收購的隻是Alpina汽車品牌,并非将Alpina公司整個打包。原Alpina母公司将轉而啟用新品牌BOVENSIEPEN(創始人姓氏),從2026年開始介入經典車業務和“其他出行解決方案”,并為寶馬提供工程研發方面的服務。

但新的BOVENSIEPEN品牌并不會繼續改裝業務。這次Alpina之是以選擇出售,一個重要推手是歐洲排放法規的日益嚴苛,使得Alpina作為小批量整車廠面臨着風險。就在去年,公司CEO Andreas Bovensiepen剛剛對電動車表示了明确拒絕,于是交給寶馬就成了一個功成身退的選擇。

當然和Alpina比起來,更多的目光聚焦是在寶馬這邊:收購Alpina打的是什麼算盤?寶馬打算如何使用這個品牌?

Alpina:造就另一面的寶馬

Alpina,讓M做回M?

需要提前說明的是,寶馬對于Alpina的未來尚無具體描述,僅僅是“豐富自身豪華車産品線的多樣性”。是以我們隻是盲猜一下,2026年的Alpina将會在寶馬家族中扮演什麼角色。

如果以奔馳為參照,一個顯而易見的選項是“寶馬的‘邁巴赫’”。奔馳近年來将AMG、邁巴赫和G列為三大高端子品牌(EQ作為電動序列,和三者是可雜交關系),G作為奔馳獨有的越野條線不管,AMG和邁巴赫的“運動-奢華”二進制分立,和M Power與Alpina的關系有一定相似。

但這絕不是說,Alpina會變成一個如邁巴赫一般的奢華享受行宮——有勞斯萊斯在一個更高的次元專門辦這事,Alpina與邁巴赫也顯然無任何對标關系。隻是說Alpina相對于M Power的地位,與邁巴赫之于AMG有所類似:二者都是高性能子品牌之外,更傾向于豪華享受的另一極。

更好了解的說法是,寶馬需要Alpina來把M Power“解放出來”。

Alpina:造就另一面的寶馬

今天我們已經司空見慣了M、AMG、RS這些高性能車,其身份就是各自車系中的“頂配”(比如M3之于3系):動力系統自然是最頂級,車内車外也都不能落下,智能化必須全滿,座椅音響通通頂級,真皮鋪遍每一個角落。

應有盡有,一應俱全。車裡車外但凡有方寸空位,恨不得貼滿200多個logo;各種細節拿捏氛圍感拉滿,不發小紅書不發ins都對不起車價發票;車鑰匙要是少了M三色條或者蘋果樹,車主到賣車那天還在問候設計部門全體家屬。

Alpina:造就另一面的寶馬

然而或許不是所有人都記得,在并不遠的過去也就是十幾年前,還不是這樣。那時的M Power真的隻是“Power”,享受二字是與M永遠無關的平行線,哪個M車主說自己想要哈曼卡頓,第二天得被挂上迷惑行為大賞;M标隻是零散點綴在車尾和方向盤,隻有座椅上的三色縫線在隐隐透露着你的身份。

曾幾何時M車主們要的就是這個錦衣夜行、悶裡帶騷、談笑鴻儒、白丁勿近的味兒。很難想象穿越到2007年,告訴一位E92或者E46車主,十幾年後的M和AMG會有10086色氛圍燈、十幾個音響喇叭和電動後備廂,那會是怎樣的喜劇效果。

不光M Power,像AMG和JCW,彼時都還保持着相當一部分改裝廠遺風,性能之外偏科嚴重——而不是今天這般科科滿分、完美到令人不安的in-house作品。今天的所謂高性能車,把那些特别的logo一一摳掉(可能要花不少時間),它們可以無縫融入到各自車系中成為頂配,自然得毫無違和感。

Alpina:造就另一面的寶馬

對于奔馳和AMG而言,這也許算不上什麼問題。但寶馬和M Power的品牌形象終究需要更加純粹運動,同時對車重的增加也客觀上影響到了性能分化。而現在,Alpina恰好就處在這個位置:天然就是“豪華+運動”的平衡配方。而M Power則可以解放出來,不必深陷水多加面面多加水,而是去追求它更該關注的事。

同時,Alpina還能幫助7系等旗艦序列再進一步,部分填補與勞斯萊斯之間的空白。

Alpina:造就另一面的寶馬

其實這種思路保時捷已經用了很多年,911的頂級序列到底是Turbo還是GT3(不算GT2)?保時捷成功地将“豪華運動”和“硬核運動”分離,由911 Turbo追求“全但重”,911 GT3就可以被解放出來全身心投入“輕與硬”。

Alpina之于寶馬,扮演的或許就是911 Turbo之于911車系的身份。Alpina之于M,或許就像911 Turbo與911 GT3的關系。它們都是寶馬品牌向上的延伸,一個接過了豪華運動,另一個更輕松地走向純粹性能。

Alpina:造就另一面的寶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