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爸爸媽媽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懂事的孩子都是這樣培養的

近日,浙江甯波的談女士和丈夫從工地幹完活,穿着髒衣服去學校接孩子,夫妻倆擔心給孩子“丢臉”,沒想到孩子一句話讓他們淚目了。

談女士表示,當天她和丈夫剛從工地幹完活,由于來不及換衣服,兩人身上都是灰塵,他們有點擔心去學校後,會讓兒子“沒面子”,“怕其他小孩子笑話他”。

沒想到兒子見到爸媽,了解到他們的顧慮後說:“這有什麼好笑話的。我的爸爸媽媽又不偷又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

談女士聽完兒子的話非常感動:“有點想哭,孩子還是非常體諒我們的”

這段短短的視訊,感動了很多網友。大家紛紛點贊,“小夥子懂事又懂得感恩,三觀很正!”

“我爸爸媽媽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懂事的孩子都是這樣培養的
“我爸爸媽媽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懂事的孩子都是這樣培養的

父母的付出,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懂事的他們吐露心聲時,總能讓人倍感溫暖。

“未來我也想成為

和爸爸一樣偉大的人”

10年前,重慶“棒棒”冉光輝赤裸上身,一手扶着貨,一手牽着孩子的照片曾火遍網絡。父親用肩膀扛起家庭,10年後,兒子冉俊超長大了,主動承擔起部分家務活,用懂事回報父親。

冉俊超說:“爸爸是很偉大的人,他憑自己的力氣掙錢,這并不是一個可以被取笑的職業,未來我也想成為和爸爸一樣偉大的人。”

“看到您這樣辛苦,

我都不想花您的錢了”

7歲女孩貝貝來到浙江杭州,與打工的爸爸許橋團聚,看到爸爸每天開貨車給人拉貨搬家,滿頭大汗,十分辛苦。離别之際,她給爸爸寫了一封信。信中,歪歪扭扭的字迹寫着:“看到您這樣辛苦,我都不想花您的錢了。”

“我爸爸媽媽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懂事的孩子都是這樣培養的

許橋說,這是女兒第一次給他寫信。看了信後,他感動又心酸。自己隻有過年時回家,見女兒的次數屈指可數,今年女兒放假,陪自己一起跑運輸。許橋給女兒買的零食,貝貝都會說吃不下了,分一半往爸爸嘴裡塞。

12歲小男孩引導盲人父母出行

感動所有人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則新聞,在成都地鐵上,一名大概12歲的小男孩帶着患有眼疾的父母乘地鐵出行,小心翼翼地引導着他們。父母兩人緊靠着小男孩,小男孩則一臉認真和專注。

沒有抱怨,沒有嫌棄,三個人的背影,在衆人的目光下化為一條暖心的線。

這一幕,溫暖而深情,甚至讓許多父母自愧不如。都說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作品,看到孩子能這麼懂事,我想最自豪、感動的莫過于孩子的父母吧。

如何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

父母一生最大的福氣,不是看着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有多麼好,能獲得多麼大的成就和名譽,而是看着孩子能用一顆感恩的心,去感受世間的情感。

孩子養成感恩的習慣,一輩子都将受用不盡。培養孩子有一顆感恩的心,也是為人父母必修的功課。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

1

父母做好表率和引導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無意中,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是以,想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最好的辦法就是,父母自身就應該秉持“以身作則”的原則,做好感恩的表率。

是以,當你發現孩子身上出現一些不好的習慣時,先不要對孩子發脾氣,應該認認真真檢查一下自己身上是不是也有這些壞習慣的影子。

父母和孩子一起改正,父母用自己的行動去引導孩子,說不定最後出來的效果會更好。

2

家庭中營造感恩的氛圍

花花就是一個很會在家營造感恩氛圍的媽媽。有一次朋友去她家做客,看着兩個孩子坐在客廳裡,埋頭寫着小卡片。

朋友問他們這是在幹嘛,大兒子說,他們在寫感謝卡片,寫滿了例如“中午的炸雞很好吃”“謝謝媽媽給我買書”等等。

花花介紹說,設立寫感謝卡片這個家庭的小傳統,是希望讓孩子保持對身邊每一件美好的小事都心存感激的習慣。

因為,家庭中,生活中,學習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點點滴滴的關心和幫助,都值得我們去用心銘記。在富有“感恩”儀式感的家庭中長大,孩子也一定會變得更加溫暖陽光。

3

注重實踐,讓孩子學會表達感恩

中國人喜歡含蓄,很多時候對于感恩往往諱莫如深,連大恩都不言謝,更是不用說微不足道的小恩了。作為家長,有責任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得到别人的幫助,記得說一聲“謝謝”;向别人問路,記得說一聲“謝謝”……

叮囑孩子接受禮物時,要表示感謝,學會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師節時,家長不妨提醒學生親自制作賀卡送給老師,表達對老師的衷心感謝和美好祝願。。

各位家長,

你和孩子之間有哪些暖心對話?

孩子有哪些暖心、

感恩的小舉動讓你記憶深刻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來源|中國教育報(ID:Zhongguojiaoyubao)

“我爸爸媽媽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懂事的孩子都是這樣培養的

相處之道

有品有趣有料有态度。解析兩性情感、男女心理,解讀愛情婚姻家庭本源,讨論職場、朋友相處智慧,分享戀愛技巧、婆媳關系、學習子女親子關系、家庭教育,讓你人生更和諧.

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