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頸椎病到底有多危險?這些類型你務必要了解

作者:喻麗清[1] 李旭[2]

審校:譚立明[2]

機關:[1]南昌大學第二臨床學院 [2]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我問醫生:“我扭扭脖子有聲響,是不是有頸椎病?”醫生看了看說:“不是,是你脖子上的大金鍊子碰撞發出的聲音。”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突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突出、韌帶增厚,緻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

頸椎病到底有多危險?這些類型你務必要了解

一、頸椎病是怎麼來的呢?

職業病

久坐,尤其是低頭工作者的頸椎病發病率比較高,這些人群包括流水線勞工、司機、辦公室人員、長期伏案工作者等。

不良睡眠姿勢

理想的睡眠體位應該是使整個脊柱處于自然曲度,使全身肌肉放松。

高枕:高枕使頸部某些肌肉過度緊張,長久下來易發生勞損、痙攣,促使頸椎小關節發生變性或骨質增生等,同時對頸髓神經和血管産生壓迫,進而出現頸椎病症狀。

無枕或枕頭過低:二者均可緻頭頸過度後仰,頸椎前凸曲度過大,使椎體前方的肌肉和韌帶過度緊張,甚至引起慢性損傷。

患者:醫生,請問是不是睡覺時腿伸直比較好呢?

醫生:其實最好墊一枕頭,保持一定的曲度。同樣,側睡時,頭部較肩部微微向後,雙髋及雙膝略屈,更能保持肌肉的自然松弛。

不良的生活習慣

高跟鞋、“葛優癱”、長時間玩手機電腦、過重項鍊或吊飾、趴在桌子上睡覺,冬天時不為頸椎保暖進而容易引起肌肉痙攣或風濕性改變,導緻頸椎内外平衡失調而誘發症狀。

老弱病殘

年齡增長以及超負荷的使用過度、修複能力降低等是引起頸椎病的主要原因。頸椎退變本身不是疾病,有時甚至是機體對于環境的适應性改變;頸椎退變不可避免,是每個人都會經曆的生命過程,也是頸椎病等退行性疾病的發病基礎。

外傷

1.運動損傷:運動時從高處摔下,在急性期有明顯症狀,易診斷,還應重視的是急性期以後的隐性發展。

2.突發意外:如拳擊、棒擊頸部,墜落物擊傷等。除了有急性期症狀外,還會留下慢性進展性病損。

3.汽車急刹車:急刹車造成的揮鞭損傷比較多見。

4.建築事故:建築損傷多為多處綜合外傷,但頸椎外傷為主者多見,由于病因明顯、症狀明顯,不容易被忽視。

頸椎病到底有多危險?這些類型你務必要了解

二、頸椎病的類型

神經根型頸椎病

此型發病率最高,主要病變為:椎間孔變窄緻頸脊神經受壓,多見于4~7頸椎。高發年齡段:30~50歲。

主要症狀:早期症狀為頸痛和頸部發僵;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此疼痛和麻木沿着受壓神經根的走向和支配區放射,有時症狀的出現與緩解和患者頸部的位置和姿勢有明顯關系;患側上肢感覺沉重、握力減退,有時出現持物墜落。

脊髓型頸椎病

此型最危險,主要病變為:頸椎病變導緻脊髓受壓、發炎、水腫等。高發年齡段:40~60歲。

主要症狀:下肢麻木、沉重,行走困難,雙腳有踩棉感;上肢麻木、疼痛,雙手無力、不靈活,寫字、系扣、持筷等精細動作難以完成,持物易落;軀幹部出現感覺異常,患者常感覺在胸部、腹部、或雙下肢有如皮帶樣的捆綁感。

椎動脈型頸椎病

主要病變為:由于骨刺、血管變異或病變導緻供血不足。高發年齡段:30~40歲。

主要症狀:發作性眩暈,複視伴有眼震;有時伴随惡心、嘔吐、耳鳴或聽力下降,這些症狀與頸部位置改變有關;下肢突然無力猝倒,但是意識清醒,多在頭頸處于某一位置時發生;偶有肢體麻木、感覺異常。

頸椎病到底有多危險?這些類型你務必要了解

主要病變為:各種頸部病變激惹了神經根、關節囊或項韌帶上的交感神經末梢。高發年齡段:30~45歲。

主要症狀:頭暈、頭痛、睡眠差、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眼脹、視物不清;耳鳴、耳堵、聽力下降;鼻塞、過敏性鼻炎,咽部異物感、口幹、聲帶疲勞等;惡心甚至嘔吐、腹脹、腹瀉、消化不良、嗳氣等;心悸、胸悶、心率變化、心律失常、血壓變化等;面部或某一肢體多汗、無汗、畏寒或發熱。

除以上四型外,臨床上常見以上四型不同症狀同時發生,我們稱之為混合型。目前,神經根型頸椎病和脊髓型頸椎病臨床表現比較典型,是以診斷和治療争議較少,而椎動脈型頸椎病和交感性頸椎病的臨床表現與神經内科疾病、耳鼻喉科疾病等較為相似,診斷和治療方面尚存在較多争議。

三、知識小課堂

頸椎病患者應做那些檢查?

X線平片:臨床上用得最多、最普及的是頸椎X線平片。

頸椎X線平片在臨床上有重要的意義,也是頸椎病診斷過程中最正常、最基本的特殊檢查措施。而且檢查簡單友善,價格便宜,易為廣大患者所接受。X線平片可以明确有無骨的破壞及頸椎的畸形,觀察有無骨刺、椎間隙狹窄以及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等表現。更重要的是,X線平片是手術時定位所必不可少的依據。

頸椎病到底有多危險?這些類型你務必要了解

除了頸椎X線平片之外,尚有許多特殊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如核磁共振(MRI)、CT、脊髓造影、體層攝影等,以及其他作為功能檢測的肌電圖、誘發電位、腦血流圖等。(核磁共振及CT并不一定在疾病診斷上就比X線平片技術更好,采用什麼輔助檢查,應根據病情需要,由專科醫生來申請。)

怎樣才是良好的工作姿勢?

首先,應調整桌面的高度和傾斜度,原則上應使頭、頸、胸保持正常生理曲線,視線平視前方或略微仰視5°-10°,避免頭頸部長時間處于仰伸或屈曲狀态下。

其次,任何時候都不應當長時間固定于某一種姿勢下,至少每1-2小時能夠活動5分鐘左右,待頸部消除疲勞後再繼續工作,這樣有利于緩解頸椎的慢性勞損。

“高枕”真的“無憂”嗎?

俗話說“高枕無憂”,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從醫學角度上看,長期使用過高的枕頭,容易誘發頸椎病。

從側面來看,正常人的頸椎并不是直的,而是存在向前凸出的生理曲度。枕頭過高會使得頸椎過度前屈,頸椎後方的肌肉和韌帶長期在此狀态下易發生勞損,前方的間盤壓力較大而造成間盤老化退變。長此以往,增生退變的結構對脊髓、神經、血管産生壓迫,出現頸肩痛、上肢麻木、頭暈或走路不穩等頸椎病症狀。

枕頭的長度一般以平卧時超過自己的肩寬10-16厘米為宜,高度通常以頭頸部壓下後與自己的拳頭高度相等或略低為标準。對于習慣側卧的人,枕頭高度應以壓縮後與自己的一側肩膀高度一緻為宜。

頸椎病到底有多危險?這些類型你務必要了解

頭暈一定是頸椎病導緻的嗎?

頭暈是個複雜的病症,交感型頸椎病可導緻頭暈,但其臨床表現最複雜,症狀多變,沒有特異性體征,很難确診。

交感型頸椎病有如下的一些特點:向下壓頭時病人感覺症狀加重,向上牽拉頭時病人感覺症狀可稍稍減輕;病人卧床休息後症狀可減輕,受涼、勞累或休息不好後症狀加重;而且,病人可有上午症狀輕、下午或晚上症狀加重,早晨起床後或午睡後症狀可以減輕等特點。也就是說,病人休息後症狀可以減輕,勞累後症狀可以加重。

頭暈不一定是頸椎病導緻的,神經内科、耳鼻喉科、眼科、心内科等相關科室的疾病同樣可能導緻頭暈,如:耳石症、高血壓、低血壓、腦動脈硬化、腦血管痙攣或血栓、梅尼埃病(美尼爾)、迷路炎、前庭功能素亂、自主神經功能素亂等等。當有頭暈症狀時,應首先除外上述相關科室疾患所緻頭暈可能,以免耽誤病情,延誤治療,造成嚴重的後果。(交感型頸椎病症狀為病人的主觀感受,頸椎的X線平片、核磁共振及CT等影像學檢查對本病的診斷不具有特殊意義,隻能提示頸椎存在病變,頭暈可能與頸椎病相關,目前交感型頸椎病治療效果欠佳。)

頸椎病到底有多危險?這些類型你務必要了解

三、頸椎病需要手術治療嗎?

頸椎病不可怕,大多數不用開刀。早期的頸椎病大多選用保守治療方法,但療程長,複發率較高,多數患者日後尚殘留部分症狀,故非手術治療需長期或反複進行。

保守療法是相對于手術治療而言,也就是說是非手術的治療方法,是以臨床醫生常常又将其稱作為“保守治療”。在采用非手術保守療法時,應當聯合使用多種治療方法,這樣可以提高療效,盡快緩解病情,縮短療程;同時還可以減輕各種非手術療法的不良反應,如減少口服消炎止痛藥的用量,進而減少其胃腸道不良反應及腎髒不良反應,還能減少某些理療所導緻的皮膚色素沉着等不良反應。

保守治療

1.口服藥物治療:對于以頸肩部疼痛為主的患者可口服消炎鎮痛藥物,輔以肌松和營養神經藥物。

2.牽引法:通過牽引力和反牽引力之間的互相平衡,使頭頸部相對固定于生理曲線狀态,進而使頸椎曲線不正的現象逐漸改變,但其療效有限,僅适于輕症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牽引,防止局部發炎、水腫加重。

3.理療法:理療法是實體療法的簡稱。就是應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種實體因子,如聲、光、電、熱、磁等作用于人體,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

頸椎病到底有多危險?這些類型你務必要了解

4.推拿法:推拿法是大陸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僅憑推拿醫生的雙手和簡單器械在身體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經絡循行的路線,氣血運作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達到治療目的。但在急性期或急性發作期禁止推拿,否則會使神經根部發炎、水腫加重,疼痛加劇。脊髓型頸椎病也不建議使用此方法。

5.針灸法:根據中醫基礎理論,頸椎病的發生多由于風寒侵襲、氣血不和、經絡不通所緻,是以針灸治療頸椎病的主要作用是通過針灸達到舒筋活血的目的。針灸對患者來說有一定痛苦,甚至有的患者有暈針、懼怕紮針的情況;且針灸會導緻一些并發症。

6.椎間孔阻滞(硬膜外腔阻滞)和椎旁交感神經阻滞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反複單次阻滞或置管連續注藥,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多不能維持長久的療效,故須反複施術以鞏固效果,至少須連續治療2~4個療程。

保守療法是相對于手術治療而言,也就是說是非手術的治療方法,是以臨床醫生常常又将其稱作為“保守治療”。常常有些人認為“保守療法”就是意味着“因循守舊、不先進、墨守陳規、思想方法保守”,其實這是這些病人對“保守療法”一詞的誤解。

編輯:yeah 審校:小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