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母女一場,羁絆一生:女孩們該如何與母親和解?

文 / Kaforniay

最近曉彤媽媽頭疼死了。

女兒今年14歲,特别不聽話。還擅自用壓歲錢去買什麼洗面乳、身體乳,學習成績差到死,打不得,說不得,為什麼心理那麼多小九九,為什麼腦子就不行,為什麼不和别的同學一樣,專心用在學習上。

母女一場,羁絆一生:女孩們該如何與母親和解?

看了網上一堆部落客專家的話,好話都說盡了,嘴說破了都不管用,孩子就是不聽,天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還不讓我進屋。

吃飯都叫不出來,還特别愛玩手機,你一說他,他就發脾氣。我好怕她下一步學習壞孩子厭學逃課不去學校。愁死了,要有下輩子,不結婚生孩子了,太難管了。

咨詢師問曉彤媽媽,你能舉一些孩子優秀、擅長的例子嗎?曉彤媽媽支支吾吾說不出來。

難道孩子在你眼裡一文不值嗎?

“不是的,我是為了她好,擔心她走錯路怨我,為了她讀好書有更好的資本、更好的未來。我必須幫她糾正缺點。”

誰不是呢,父母一味對孩子好,是無比正确的,但問題出在角度和方法。

母女一場,羁絆一生:女孩們該如何與母親和解?

一、母女沖突是怎麼發展的

上述案例抓住14歲女兒擅用壓歲錢購買較為女性的日用品,引來其母親強烈的厭惡和憤怒,為什麼會這樣?

也許隻是母親離自己青春期太遠了,不懂女孩愛美跟自尊心有關,愛美并不可恥。且教育過度焦慮、控制欲過強,壓歲錢其實可以給孩子自由發揮的;

也許更深層次的是,母親從小的女性意識萌芽早早就被掐滅,讓她覺得女孩愛美是羞恥,女性特質隻能壓抑,是以在她的教育方針裡,女孩就不該發展女性特質的事情。

我自己内心對我的母親也有沖突的感情。

當感情好的事情,可以一起讨論聊天;但當我聽到她聒噪的自言自語,到處控制的行為,話語很容易激怒我,我就會心生厭惡。

隻能減少之間的心理和地理上的連結。

我無法改變她的話語和行為,更無法主動妥協或者謙讓她,無法改變我和母親之間的關系,但是我不希望将來我和子女的關系也變成這樣。

我曾經和朋友讨論我的疑惑,她跟我一樣。不過後來她習得了一個訣竅,慢慢緩和了關系。

但是她内心深處就是不願意面對她,就是埋怨她控制狂、小時候家暴她。知道這樣苛責埋怨母親不對,卻還是沒有完全面對,并解決這些問題。到底該怎麼做呢?

二、母親角色對女兒的影響

母親角色對兒子女兒的成長都有着很重要的影響意義,對于女孩的成長,更有性别意識方向的意義。

1、塑造女兒的女性社會角色意識

一個優秀的母親榜樣,一定會把她對生活社會追求的美好願望傳遞給女兒,可以是積極工作創造社會價值,也可以生兒育女、照顧家庭,都很偉大。

引導她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培養出優秀、獨立、幸福的女孩。

2、情緒傳染,教給女兒感覺幸福的能力

一位抱怨、抑郁、焦慮的媽媽,一定無法養出積極樂觀的女孩。

大多數母親并沒有注意到,媽媽自己的忽視、對女孩情緒的不認同、怨婦氣質等的言行和态度正在悄悄地影響着女孩,甚至會影響女孩今後的擇偶和婚姻。

3、擾亂女孩的自我性别認同

如果和母親關系不好,或者母親重男輕女,很大機率會在女兒心中根植自我厭惡的意識,無法認同自己,表現出來是自卑、低自尊、内在價值不足,甚至厭女。

作為同性,女孩會以媽媽為榜樣,在不知不覺中觀察、學習和模仿媽媽的一切,長大後也會向着媽媽的方向成為一樣的人。是以,媽媽自己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表現尤為重要。

母女一場,羁絆一生:女孩們該如何與母親和解?

三、一直和母女關系不好,長大怎樣與自己母親和解?

分享朋友後來的做法。

“因為那個時候大齡未婚,天天回來對我說不如洗腳妹,沒有我、她會活得非常好,我害了她一輩子。她太焦慮了,更年期我都感覺更了十年二十年了。

天,我也是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天天告訴媽媽,我沒有害媽媽,我很愛媽媽,我媽媽很優秀的,如果媽媽老打擊我,我會變的不好看,我也會難受呀,媽媽也不希望我不開心,就天天給我媽講這種話。”

講第一次的時候,她媽媽說她是個神經病。

在老一輩看來,無論女兒有多麼能幹,隻要沒有結婚,沒生育,母親就不會承認她是個獨立的成人,還會插手她的一切。

然後她就開始講第二次、第三次,講了三個月,而且對于婚姻,我朋友都是告訴她:“對于自己婚姻,我肯定會自己負責,不然怎麼跟您挑個好女婿,女兒長大了,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了。”

天天講這種話。最後,她媽媽不再催她了,可能真的放心了。

母女一場,羁絆一生:女孩們該如何與母親和解?

如何解決母女沖突、逃出母愛的羁絆,真正做自己的關鍵在于我們女孩自己。

下面是根據我的經驗和卡瑞爾·麥克布萊德的書《母愛的羁絆》提到的觀點,總結出如何自我療愈、如何與母親和解的方法。

1、放棄改變母親,放棄對母親不切實際的幻想。接受母親的缺點,接受她愛你的方式,甚至接受她沒有那麼愛你。

2、和母親完成心理上的斷乳,學會自我分化,母親不幸的婚姻和人生是她的課題。你有你自己的人生課題。

3、努力脫離母親病态的控制,用一種全新的、健康的方式和母親相處,可以是分居。

4、積極發展并建構充足的物質堡壘和精神财富,發展精神人格獨立。

5、努力發現自己身上不好的特質,避免把它們傳遞給下一代。

我們不是她,我們可以更好。

—— 今日作者 ——

Kaforniay

-配圖- 來源于網絡

-編輯- 林嘉茵

歡迎留言區評論互動a

“對此,你怎麼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