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母女一场,羁绊一生:女孩们该如何与母亲和解?

文 / Kaforniay

最近晓彤妈妈头疼死了。

女儿今年14岁,特别不听话。还擅自用压岁钱去买什么洗面奶、身体乳,学习成绩差到死,打不得,说不得,为什么心理那么多小九九,为什么脑子就不行,为什么不和别的同学一样,专心用在学习上。

母女一场,羁绊一生:女孩们该如何与母亲和解?

看了网上一堆博主专家的话,好话都说尽了,嘴说破了都不管用,孩子就是不听,天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还不让我进屋。

吃饭都叫不出来,还特别爱玩手机,你一说他,他就发脾气。我好怕她下一步学习坏孩子厌学逃课不去学校。愁死了,要有下辈子,不结婚生孩子了,太难管了。

咨询师问晓彤妈妈,你能举一些孩子优秀、擅长的例子吗?晓彤妈妈支支吾吾说不出来。

难道孩子在你眼里一文不值吗?

“不是的,我是为了她好,担心她走错路怨我,为了她读好书有更好的资本、更好的未来。我必须帮她纠正缺点。”

谁不是呢,父母一味对孩子好,是无比正确的,但问题出在角度和方法。

母女一场,羁绊一生:女孩们该如何与母亲和解?

一、母女矛盾是怎么发展的

上述案例抓住14岁女儿擅用压岁钱购买较为女性的日用品,引来其母亲强烈的厌恶和愤怒,为什么会这样?

也许只是母亲离自己青春期太远了,不懂女孩爱美跟自尊心有关,爱美并不可耻。且教育过度焦虑、控制欲过强,压岁钱其实可以给孩子自由发挥的;

也许更深层次的是,母亲从小的女性意识萌芽早早就被掐灭,让她觉得女孩爱美是羞耻,女性特质只能压抑,所以在她的教育方针里,女孩就不该发展女性特质的事情。

我自己内心对我的母亲也有矛盾的感情。

当感情好的事情,可以一起讨论聊天;但当我听到她聒噪的自言自语,到处控制的行为,话语很容易激怒我,我就会心生厌恶。

只能减少之间的心理和地理上的链接。

我无法改变她的话语和行为,更无法主动妥协或者谦让她,无法改变我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不希望将来我和子女的关系也变成这样。

我曾经和朋友讨论我的疑惑,她跟我一样。不过后来她习得了一个诀窍,慢慢缓和了关系。

但是她内心深处就是不愿意面对她,就是埋怨她控制狂、小时候家暴她。知道这样苛责埋怨母亲不对,却还是没有完全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到底该怎么做呢?

二、母亲角色对女儿的影响

母亲角色对儿子女儿的成长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意义,对于女孩的成长,更有性别意识方向的意义。

1、塑造女儿的女性社会角色意识

一个优秀的母亲榜样,一定会把她对生活社会追求的美好愿望传递给女儿,可以是积极工作创造社会价值,也可以生儿育女、照顾家庭,都很伟大。

引导她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培养出优秀、独立、幸福的女孩。

2、情绪传染,教给女儿感知幸福的能力

一位抱怨、抑郁、焦虑的妈妈,一定无法养出积极乐观的女孩。

大多数母亲并没有注意到,妈妈自己的忽视、对女孩情绪的不认同、怨妇气质等的言行和态度正在悄悄地影响着女孩,甚至会影响女孩今后的择偶和婚姻。

3、扰乱女孩的自我性别认同

如果和母亲关系不好,或者母亲重男轻女,很大概率会在女儿心中根植自我厌恶的意识,无法认同自己,表现出来是自卑、低自尊、内在价值不足,甚至厌女。

作为同性,女孩会以妈妈为榜样,在不知不觉中观察、学习和模仿妈妈的一切,长大后也会向着妈妈的方向成为一样的人。因此,妈妈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表现尤为重要。

母女一场,羁绊一生:女孩们该如何与母亲和解?

三、一直和母女关系不好,长大怎样与自己母亲和解?

分享朋友后来的做法。

“因为那个时候大龄未婚,天天回来对我说不如洗脚妹,没有我、她会活得非常好,我害了她一辈子。她太焦虑了,更年期我都感觉更了十年二十年了。

天,我也是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天天告诉妈妈,我没有害妈妈,我很爱妈妈,我妈妈很优秀的,如果妈妈老打击我,我会变的不好看,我也会难受呀,妈妈也不希望我不开心,就天天给我妈讲这种话。”

讲第一次的时候,她妈妈说她是个神经病。

在老一辈看来,无论女儿有多么能干,只要没有结婚,没生育,母亲就不会承认她是个独立的成人,还会插手她的一切。

然后她就开始讲第二次、第三次,讲了三个月,而且对于婚姻,我朋友都是告诉她:“对于自己婚姻,我肯定会自己负责,不然怎么跟您挑个好女婿,女儿长大了,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天天讲这种话。最后,她妈妈不再催她了,可能真的放心了。

母女一场,羁绊一生:女孩们该如何与母亲和解?

如何解决母女矛盾、逃出母爱的羁绊,真正做自己的关键在于我们女孩自己。

下面是根据我的经验和卡瑞尔·麦克布莱德的书《母爱的羁绊》提到的观点,总结出如何自我疗愈、如何与母亲和解的方法。

1、放弃改变母亲,放弃对母亲不切实际的幻想。接受母亲的缺点,接受她爱你的方式,甚至接受她没有那么爱你。

2、和母亲完成心理上的断乳,学会自我分化,母亲不幸的婚姻和人生是她的课题。你有你自己的人生课题。

3、努力脱离母亲病态的控制,用一种全新的、健康的方式和母亲相处,可以是分居。

4、积极发展并构建充足的物质堡垒和精神财富,发展精神人格独立。

5、努力发现自己身上不好的特质,避免把它们传递给下一代。

我们不是她,我们可以更好。

—— 今日作者 ——

Kaforniay

-配图- 来源于网络

-编辑- 林嘉茵

欢迎留言区评论互动a

“对此,你怎么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