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不會玩比不愛學習更可怕!(轉給家長)

孩子小時候最大的天性是什麼?是玩!在玩中認識和探索世界,在玩中找自己的興趣并發現自己,而父母則需要從中觀察引導孩子。玩是孩子童年最重要的事,這是天性!既然是天性父母就要尊重。

但是,在很多粑粑麻麻的邏輯思維世界裡,玩耍與成長、進步、發展是勢不兩立的對立存在,而好好學習才是成長的王道。“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準繩以百分百的絕對優勢長期成為我們學生時代唯一信守的信條。愛學習、學習好的孩子也就與“乖孩子”劃上了等号。其實,上述都隻是一個天大的誤解!當然,我在這裡并沒有要宣傳學習無用論的嫌疑,隻不過想給受傳統思想禁锢的家長提個醒:孩子不會玩,其實是一種缺點。我并沒有在信口開河,這可是有科學依據的。

孩子不會玩比不愛學習更可怕!(轉給家長)

現代作家龍應台曾高調提出:“孩子不會玩,就是缺點”。

詩人席慕容也曾經說過,如果一個孩子在他的生活裡沒有接觸過大自然,譬如沒摸過樹的皮、沒踩過幹而脆的落葉,她就沒辦法教他美術。因為他沒有第一手接觸過美。

如果,您覺得以上兩位的論調說服力不夠,那美國斯坦福大學專家的科學研究應該是重量級的吧。美國斯坦福大學相關專家經過科研對孩子玩的意義做了如下總結:

1、玩可以讓孩子比較早的學到一些社交的技巧。

孩子通過和他們同齡人之間的玩耍,可以學到很多的社會交往技巧。比如說他們可以在玩耍的過程中了解夥伴情緒的變化。

2、玩對于孩子情緒的調節與控制起到很好的鍛煉作用。

比如說幾個孩子在玩同一個玩具時,孩子需要等待輪到他的時機,這就是一種自我調節能力。同時,也是一種情緒的自我調節,比如說當孩子感到比較沮喪,心情不好的時候,需要有一種自我的控制,而不是立刻把這種不良的情緒宣洩出來。

3、通過玩耍中的大動作和精細動作,可以提升孩子肌肉的能力。

孩子會玩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這個過程中,他們可以鍛煉自己相關的肌肉機能,比如說去拿住玩具,拿住筆,還包括大動作,如何去控制自己身體的一些部位等。

4、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可以學會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

比如說當他們在玩耍的過程中遇到一些有關玩具的問題,他們就會主動去想如何去解決;當多名孩子在一起玩集體遊戲的時候,他們也會去思考如何公平地玩這個遊戲,而且在玩的過程中他們也要不斷地想一些新的辦法,讓這個遊戲繼續下去,而不至于中途中斷。這些都将為成年後思考問題、尋求解決途徑打下基礎。

由此可見,孩子的玩裡隐藏着大學問,雖然孩子才是主角,但粑粑麻麻們全身心地投入與陪伴,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有了你的陪伴,孩子會玩得更帶勁,也會是以而擁有一份健康的心态。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充當一個優秀的玩伴呢?

孩子不會玩比不愛學習更可怕!(轉給家長)

1

多問開放性的問題

玩耍是孩子的國度。進入孩子的世界,你除了多聽,還應開放自己,多問多學。不要假設孩子和你有一樣的想法,也不要急着先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的想象力常常是我們望塵莫及的。太陽可以是綠的,雲也可以是黃的,爸爸媽媽有了這樣的包容力,孩子更能擁有他自己。多問問孩子在做什麼,了解他的想法。

2

遇到問題,試着讓孩子自己解決

遊戲也是日常生活的縮影,孩子也會遇到問題和困難。爸爸媽媽可能會不自覺地幫他解決問題。其實遊戲是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的最安全的方法。比如:當孩子搬不動他整箱的積木時,可以問問孩子“怎麼辦呢?”,多些耐心,你可能會和孩子一起享受他打開箱子,搬出積木,解決問題的得意與驕傲。

3

表達對遊戲的興趣

如果孩子對遊戲沒有興趣,遊戲當然不會好玩。孩子是很敏感的,如果勉強他去玩他不感興趣的遊戲,很容易玩不下去。倒不如和孩子商量着玩,玩一些大家都感興趣的遊戲。爸爸媽媽在陪孩子遊戲時,要和孩子一樣真誠投入、非常專心,短時間完整的注意力投入,比長時間的敷衍來得更有力量。

4

積極地傾聽

孩子都需要爸爸媽媽注意自己,而且越多越好。傾聽會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關注和愛意,讓他更想展現自己。孩子在遊戲中所表達的可能有它潛在的涵義,爸爸媽媽多花些心思去傾聽孩子所說的,收獲的可能是孩子想對你說卻不敢或不知如何開口的心裡話。在傾聽中,讓孩子帶領你去看他所看到的世界。

總之,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等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父母的有效限期就要到期了,該說的,該教的,該做的,早就都做足了,是到驗收的時候了。錯過了孩子的黃金時期,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比不過10年前來得有效了。是以,家長必須要在黃金時期内,幫孩子們做好面對未來的準備,有效地陪孩子玩耍就是一門必修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