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人與父親的關系,預示了會不會有出息,“去父留子”不可取

一個人與父親的關系,預示了會不會有出息,“去父留子”不可取沐棋心理2022-03-18 23:49金牌寵粉官,情感領域愛好者,活力創作者

俗話說,父母恩情大于天。從呱呱墜地到成年的漫長十八載,任何一位或卓越或平凡的個體的成長,都需要父母傾盡心血、時刻被其牽動神經,這也是“養兒方知父母恩”的本質所在。

《詩經·小雅·蓼莪》亦有雲“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複我,出入腹我”,不論是撫養、教育、照顧還是關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重任,都需要父親和母親不辭辛勞的協力付出。

一個人與父親的關系,預示了會不會有出息,“去父留子”不可取

然而,現代生活壓力的增大使得男性無暇陪伴孩子成長,就導緻很多女性索性放棄男性在家庭中的存在,徑直産生了“去父留子”的育兒觀念。

加上谷愛淩、葉海洋、李雪珂等優秀女性的帶頭作用,不少女性對“未婚生子”“獨自帶子”更輕松、更幸福的觀點深信不疑。

一個人與父親的關系,預示了會不會有出息,“去父留子”不可取

事實上,根據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研究,母親獨自撫養孩子的壓力遠大于“已婚喪偶式育兒”的煩惱,且在孩子一生的成長中,不管母親多聰明、多富有,隻有母親的關愛都是遠遠不夠的。

早期教育論表明,父親、父愛是兒童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失的因素。盡管目前一部分男性淡化了父親的職責,出現“親子關系向母性群體傾斜”的現象,但這并不意味着個體的成長根本不需要男性的出現。

一個人與父親的關系,預示了會不會有出息,“去父留子”不可取

一、父愛與智力發展

說到智力,我們首先聯想到的可能是邏輯辯證、數理化、頭腦風暴,這些能力最主要來源于後天的培養,對于大多數孩童來說,父母的陪伴就是他們入學前擷取知識的主要來源。

即使得到了外界的幹預,父親的角色也同樣重要。在很多早教機構中,從業人員會在玩具房裡準備應齡玩具,如刺激記憶的卡片入号遊戲、鍛煉肌肉的搭積木遊戲,諸如此類的遊戲數不勝數,共同點都是父親是帶領者。

通過遊戲的刺激,父親會傳遞給兒童一種探索周圍環境的習慣,這種探索的習慣将成為兒童日後學習和認知事物的重要技能之一。

一個人與父親的關系,預示了會不會有出息,“去父留子”不可取

有人會問了,母親就不能在早教機構裡帶領孩子玩遊戲嗎?遊戲又不難,也不需要大量的體力消耗,為何必須是父親?

這是因為,天性母愛泛濫的女性由于情感方面太過細膩,會比男性更害怕孩子受到傷害,孩子的一丁點皮外傷都會引起女性的心急如焚、驚心動魄,是以,大多母親在帶孩子的時候,每分每秒都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态,避免孩子受到一絲損傷而影響之後的生活。

一個人與父親的關系,預示了會不會有出息,“去父留子”不可取

心理學表面,兩歲之前的嬰兒,對于新事物的思考是熱烈的,六歲就會基本形成一套穩定的運作體系,故在孩童早期,對新鮮事物的探索會對一生的發展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父親引導兒童探索世界、培養對事物的好奇心,有助于增強孩子對數字的靈敏度、對顔色的辨識度以及對事物的辨識能力,對終身的主動學習會産生極大的基礎奠定作用。

一個人與父親的關系,預示了會不會有出息,“去父留子”不可取

二、父愛與性别健康

兒童時期是性别角色區分的重要時期,性别角色不同于生理性别的差異,它指的是符合社會期望的性别應有的品質特征、思想方式和行為模式。例如男孩應該是勇敢堅強、保護弱小、外形幹淨清爽的,而甜美可愛、皮膚白嫩細膩、穿裙子高跟鞋的就是個女孩。

正常的父愛,能促進兒童扮演好屬于自己的性别角色。然而據不完全統計,大陸每十名男性中,就有一名男性出現了“僞娘化”。

一個人與父親的關系,預示了會不會有出息,“去父留子”不可取

随着網際網路的普及和世界文化包容性的增強,我們常常在網上看到一些娘化的男性。有的留着一頭飄逸的長發,有的穿着長裙高跟鞋,有的化着濃妝,有的膽小嬌羞,總之,跟大衆眼裡的男性特征很不一樣。

兩會提及警惕影視作品“僞娘化”,人民日報發文怒批“NP”風,這說明,很多家庭都缺少對男孩的性别教育。

合格的父親會給男孩樹立有膽識、有責任心的形象,這樣一來,在父親的潛移默化中,男孩也會審視自己的行為,變得勇往直前、主動承擔責任,同時也會在父親的熏陶中内化男性的生活習慣,模仿男性的語言和行為,成年後表現出男子氣概、陽剛之氣。

一個人與父親的關系,預示了會不會有出息,“去父留子”不可取

同樣,在對女孩的教育中,父親也發揮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父親是女孩人生中遇到的第一個男性,是女孩擇偶時的重要參照物。

當一個未婚女孩被問到将來想嫁什麼樣的男人時,大多數的回答都是嫁一個像父親這樣的男子,這是因為,父親多年的良好表現給了她幸福婚姻的模闆。

如果父親的表現很糟糕,家暴、出軌、對家人不負責,導緻婚姻失敗、破裂,給女孩留下了心理陰影,那女孩的回答就是嫁一個跟父親截然相反的男人。

一個人與父親的關系,預示了會不會有出息,“去父留子”不可取

父親和女兒的和諧相處,可以讓她從小接觸到良好、明确的男性榜樣,并且區分男女之間的不同,也有利于培養女孩的女性氣質。

三、父愛與社會關系融入

“父親”這個角色是帶有雄性光輝的,是神聖且深沉的代名詞。人們常說爸爸是家裡的頂梁柱,顧名思義,父親是一個家庭經濟的主要支撐者。

加上傳統文化的影響,男主外女主内于國人是一種深入骨髓的家庭模式,是以父親往往比母親有着更廣泛的社會交往和建設,能帶給孩子更廣闊的視野、更寬厚的格局,結果就是父親在兒童心裡的形象遠比母親高大。

一個人與父親的關系,預示了會不會有出息,“去父留子”不可取

當然,我不是說母親對于孩子的成長不重要,而是男人和女人在育兒的功能上,的确有所不同。

母親是孩子内心溫柔的港灣,是悲傷哭泣時的心靈療愈師,是值得依賴的心靈後盾,但父親,卻是可靠的職業規劃師、事業上的人生導師,父親的理性、現實、堅毅等品質對于孩子适應殘酷的社會,幫助更大,作用時間也更持久。

一個人與父親的關系,預示了會不會有出息,“去父留子”不可取

不同的性别,總是有功能劃分的。女人和男人有多少不同,父親和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就有多大的差異。

綜上所述,傳統觀念認為母親是兒童的主要撫養者,對兒童的身心發展起着決定性的作用,父親無需參與兒童的撫養,對兒童的發展影響不大。但教育和心理學上的答案告訴我們,事實并非如此。

很多新觀念、新想法都是社會發展的産物,“去父留子”也不例外。男性朋友看到這裡不用焦慮、恐懼,或許這是一個警示,是社會上某個群體變相地表達着:其實很多女性對男性在家庭中角色的日漸淡化,非常不滿。

一個人與父親的關系,預示了會不會有出息,“去父留子”不可取

總之,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都是不可或缺的陪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