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千起步3萬封頂——關于漲價,新能源也是“無可奈何”?

3月18日,零跑汽車官方宣布,旗下純電SUV C11售價上漲,上漲幅度為2-3萬元。

3月19日,歐拉汽車官方宣布,将對2022款歐拉好貓進行全系調價,上漲幅度為6000-7000元。

3月21日,小鵬汽車開始全系漲價,普遍漲幅在10100-20000元左右……

2千起步3萬封頂——關于漲價,新能源也是“無可奈何”?

3月14日至20日這一周内,包括特斯拉、比亞迪、威馬汽車、小鵬汽車、哪吒汽車、零跑汽車等9家新能源車企接連宣布漲價。

對于這波3月底的漲價大潮,有網友戲稱:“過完315說話就是硬氣!”

嬉笑過後,小編發現:相較于傳統車企,新勢力在同級産品上的漲價幅度總是要高一些。

而同樣擁有400公裡續航車型的緊湊級SUV幾何C與威馬EX5:幾何C上漲6000元,而威馬EX5上漲7000元。

2千起步3萬封頂——關于漲價,新能源也是“無可奈何”?

而擁有500公裡續航車型的A級轎車比亞迪秦PLUS EV與小鵬P5:秦PLUS EV上漲6000元,小鵬P5則全系上漲了1萬以上。

這不禁讓人疑問:在漲價這件事上,為何新勢力更有底氣?

體量較小——更大的供應壓力

相較于在行業内沉澱多年的傳統車企,目前新勢力的企業體量相對較小。

而體量差異,也導緻了新勢力面臨的供應壓力較大。

2千起步3萬封頂——關于漲價,新能源也是“無可奈何”?

在供應鍊問題上,對于銷量較大、資金充足的傳統車企,針對供應商自然存在更強的議價能力與更高的供貨優先度,況且還存在像比亞迪這種自建供應鍊的車企。

2千起步3萬封頂——關于漲價,新能源也是“無可奈何”?

去年下半年,在汽車行業集體面臨“晶片荒”的情況下,許多老牌車企仍可以保障旗下熱銷車型的晶片供應。而對于新勢力,同期卻面臨着生産傳遞的“集體啞火”。

而近期钴、鎳、锂等原料價格的短期飙升及多頭看漲,許多電池供應商的議價機制由原先的長期鎖價改為了按季議價,進一步加劇了新勢力所面臨的供應壓力。

2千起步3萬封頂——關于漲價,新能源也是“無可奈何”?

這樣看來,原本就在供應鍊中處于弱勢地位的新勢力而言,更高的漲價幅度屬實是“無奈之舉”。

定位較高——更多的成本變動

相較于傳統品牌,新勢力在品牌定位上有着智能化、精品化與高端化的後發優勢。

以前文提及的小鵬P5為例,在智能化配置上,除了入門款外全系均配有12個波雷達、5個毫米波雷達、13個攝像頭,高配版還可憑借雷射雷達陸續實作打通城市場景的高階智能輔助駕駛,比如剛上線的首個量産且能跨樓層的泊車功能,以及未來即将到來的城市NGP。

2千起步3萬封頂——關于漲價,新能源也是“無可奈何”?

而對于比亞迪秦PLUS EV,智能化從來都不是比亞迪的強項,官方宣傳中并沒有刻意提及雷達數量,而在秦PLUS EV的頂配版本中,也隻是配置了L2級别的輔助駕駛。

2千起步3萬封頂——關于漲價,新能源也是“無可奈何”?

豐富的智能化配置也将小鵬P5的價格拉高了一個檔次,整體售價來到了17.79-24.29萬,而秦PLUS EV的售價則為13.28-16.98萬。

但在當下緊張的供應環境中,新勢力車型上更豐富的智能化配置也相應放大了成本上漲,這也是新勢力品牌高端化所承擔的代價。

市場向好——擋不住的新能源熱銷

按照經濟學的供需理論,價格上漲往往意味着需求的多元度下降。而在當下的新能源市場中,這一理論卻沒能奏效。

根據廣汽埃安的公開資料,在2月份投資者會議上,埃安的公司高層也曾擔心過售價上漲對銷量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根據3月份的實際市場反應,價格上漲後的3-5個工作日,埃安的訂單量就恢複到了調價前的水準。

2千起步3萬封頂——關于漲價,新能源也是“無可奈何”?

無獨有偶,威馬汽車在上周宣布調價後,旗下的4S店也迎來了銷售火熱的場景。

根據小編與本地威馬4S店的接觸,銷售人員表示:“由于威馬的漲價在月底(3月28日)才開始生效,這之前支付訂金的客戶還是能夠用漲價前的價格下單。是以這周來我們店看車的客戶比之前多很多,上周我們完成的銷量也很好。”

2千起步3萬封頂——關于漲價,新能源也是“無可奈何”?

這麼看來,本輪新能源汽車售價的整體上漲之是以未能造成銷量的大規模下降,還是因為消費者對于價格的承受能力較強,漲價幅度未能突破消費者的預期設想。

而這波從1月份就開始的漲價潮,也沒能打破今年新能源市場整體向好的态勢。

據乘聯會資料顯示,今年1-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售量達62.4萬輛,同比增長153.2%。

另據乘聯會預測,2022年國内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将超過550萬輛,滲透率将達到約25%。

看來在國内車市向電動化轉型的大潮中,包括新勢力在内的各家新能源廠商即使多次官宣漲價,卻也難以抵擋市場對新能源的熱情。

總結

今年1-2月,為應對新能源補貼5000元左右的退坡,除了特斯拉破萬的漲幅外,諸如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小鵬汽車、海馬汽車等多家自主品牌已努力将漲幅控制在2000至5000元的範圍内,并且漲價尚未全面鋪開。

而1-2月的新能源熱銷,證明了這波小規模的價格試探是成功的,結合當下原料價格的瘋漲,3月份包括新勢力在内的多家新能源車企大規模漲價也就順理成章了。

今年上半年,大宗商品與關鍵原料的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增加短期内難以迎來拐點,汽車行業去年面臨的疫情與“缺芯”問題今年也未能解決。而2022年,作為新能源國補與購置稅免征政策施行的最後一年,政策視窗的關閉卻會進一步刺激消費市場。

在這樣供需錯配的背景下,小編預測:今年的新能源車市還将進行多輪上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