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怎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你可能需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位國小五年級的家長向我抱怨:“我的兒子很聰明,記憶力好,反應快。可他就是不好好學習,最讓人頭疼的就是寫作業,每天都需要大人陪着才行。寫作業的過程中一會兒要找東西,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上廁所,10分鐘都坐不住。大人隻要離開一會兒,他就偷偷地玩起來,似乎作業是為我寫的。獎也獎了,罰也罰了,用了好多方法,都不管用,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孩子怎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你可能需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經過深入了解之後才發現,這個孩子身上的問題其實是家長造成的。這位家長很愛孩子,也很重視孩子的學習,孩子一上學她就每天陪着寫作業。

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她時不時地提醒孩子喝水、上廁所、休息,幫助孩子找學習用品。孩子一旦出現一點錯誤,她立即指出來要孩子改正。慢慢的,孩子就對她形成了依賴,隻要媽媽不在身邊,孩子面對作業就無從下手。

孩子怎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你可能需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們經常聽到家長抱怨孩子的問題,孩子喜歡說謊,不愛說話,脾氣很大,做事磨蹭,總是玩手機等等。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大人總是急着批評、糾正他們,卻很少想起來從自己身上找問題。

仔細想想,孩子的很多問題其實是家長造成的。在《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一書中寫道:“每1000個家庭中,就有260個焦慮的家長。”而實際情況可能更糟。

孩子怎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你可能需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家長自己焦慮而不自知,反而轉移到了孩子身上。孩子在父母焦慮情緒的影響下變得厭學、叛逆、自閉、缺乏安全感等等。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因為自己的問題而養出了有問題的孩子。

以下是當代父母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第一種:事無巨細安排孩子的一切,孩子沒有自己的空間。

孩子怎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你可能需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這一類父母是特别愛孩子的,從孩子一出生,他們就盡心盡力地照顧和陪伴孩子。從吃喝拉撒到衣食住行,大人會安排好一切,孩子不會受到任何委屈。孩子上學後,大人還會安排他們的學習,每天什麼時間該做什麼,孩子不用多想,隻要按照大人說的去做就行了。

甚至,孩子上什麼興趣班,和誰一起玩,大人也會考慮好。看上去,孩子得到了特别好的照顧。但是,父母的這種做法可能會讓孩子失去獨立能力,凡事依賴父母。也可能會讓孩子反感,變得叛逆,不聽話,和父母對着幹。

第二種:望子成龍心切,把自己未實作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

孩子怎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你可能需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一位家長因為家庭條件不好,自己沒能好好讀書,心裡面一直有個大學夢。當他有了孩子之後,對孩子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将來上個好大學,有一份好工作。從孩子上幼稚園開始,家長就把孩子的業餘生活全部安排成和學習有關的内容。平時除了學習,什麼都不讓孩子幹。

孩子到了國中,不會做飯,不會洗衣服,不喜歡和人交流。可悲的是,他的成績也不怎麼好,和大人的關系也不好。家長的期待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當他們無法承受時就會出現一些問題。家長不應該把孩子當成彌補自己遺憾的工具,而是允許他們走自己的路。

第三種:家長的情緒不穩定,對孩子忽冷忽熱。

孩子怎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你可能需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情緒能力是人的核心能力之一,它可以影響人的一生。情緒能力的高低和年齡無關,很多成人因為情緒能力差,也會做出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經常放任自己的情緒,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家長情緒好時,對孩子特别寵溺,心情不好時,對孩子大發脾氣。

處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孩子會模仿大人的行為,變得不會處理情緒。孩子還會比較缺乏安全感,總是看着大人的臉色行事。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需求,喜歡讨好他人。

第四種:總是拿自己的孩子和他人比。

孩子怎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你可能需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這一類的家長經常挂在口頭的語言是:看看人家小明,每次考試都是前三名;看看人家小紅,多有禮貌啊;看看人家小華,還會彈鋼琴呢……家長的本意是好的,希望孩子能夠以他人為榜樣,不斷進步。

但是,經常拿孩子的缺點和别人比,首先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如别人,産生自卑心理。在不斷地比較中,孩子的心理還會不平衡,容易嫉妒他人,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孩子還會認為自己,無論怎麼努力都比不上别人,自暴自棄。

第五種:忽視孩子,不了解孩子。

孩子怎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你可能需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的家長把孩子生下來之後就交給長輩帶,覺得孩子隻要吃飽穿暖就可以了,不重視孩子的其他需求。等孩子長大之後,會發現孩子不願意和自己親近,或者不知道怎麼和孩子相處,或者孩子身上有很多問題。

還有的家長雖然陪着孩子,但是“人在曹營心在漢”,經常把孩子交給玩具和電子産品,隻顧忙自己的事情。他們不去了解孩子,對孩子的事情也不感興趣,孩子和他們分享自己的東西和心情時,他們隻是敷衍地應付一下。大人的反應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重視,久而久之,孩子會向大人封閉自己的内心。

幾乎沒有家長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隻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孩子的問題其實是大人造成的。問題發生時,大人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能做到這一點,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關鍵。大人先解決自己的問題,再幫助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長,變得越來越好。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文章謝絕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