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需要經曆些什麼,才會明白學業的重要性?深度好文!

因為初高中時期成績好,很多長輩都很感慨我媽命好,孩子學習不用操心。我一直很奇怪,難道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學習本來就不是我媽的事情,又不用她承擔後果,她為什麼要操心。

舅媽常感慨“生了省心的孩子就是不一樣,你看大姐多潇灑。”什麼叫“生了省心的孩子”,難道所謂“省心”的特質是娘胎裡自帶的嗎!

給孩子傳遞正确的資訊:你需要自己負責!

好,我來說說作為一個“自覺”的孩子是怎樣一種體驗:首先,無論是學習還是任何事,我都很自然地認為要自!己!買!單!

孩子需要經曆些什麼,才會明白學業的重要性?深度好文!

-1-

誰的福誰享,誰的罪誰受

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道理,大把三四十歲的成年人不懂。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罵娘,其底層邏輯是“政府要對我的生活品質負責”。孩子不認真學習,是覺得我的幸福生活可以指望父母,他們會負責。罵學校、罵老師的,覺得老師應該對學習成績負責。同樣的班級裡,有的學習好,有的學習差,又怎麼會是老師的問題?難道老師上課時候捂着你的耳朵來着?

父母之是以急于讓孩子提高成績,是對孩子前程的擔憂,是出于對孩子的關愛而已,真到了買單的時候——誰的福誰享,誰的罪誰受。

舅媽總是一臉愁雲,快要被兒子氣死了。舅媽的憤怒是擔心。但是,這擔心裡面也包含着另外一層。她沒有給孩子想清楚的空間。每天催促着孩子學學學,寫作業盯着,寫完挨個檢查,時不時跟老師打電話,(敲黑闆)這些舉動都在向孩子傳遞一個資訊——我來為你負責。

家長以為,我要是放手不管了,那孩子更完蛋。實際上,任何人都不會平白無故毀掉自己的前程。舅媽以為孩子會“完蛋”,實則是對孩子沒有最起碼的信任,不相信孩子有對自己負責的願望和能力。就像過度管控的政府會導緻社會毫無生機,過度管控的父母也會讓孩子失去生機。

孩子需要經曆些什麼,才會明白學業的重要性?深度好文!

-2-

經曆過無助才能讓孩子認識到學業的重要性

孩子是一個生命體,他在生長,要矯正,但不能捆綁。在逼仄的空間裡生長出來的,隻會是無能、扭曲的。脫離了捆綁之後,還是會滑回他本來的水準,而且此時生長能力也衰退殆盡了。那些高中時候成績不錯,進入大學渾渾噩噩的孩子,出了社會拿什麼參與競争!

有人問經曆怎樣的事情才能讓孩子認識到學業的重要性?我覺得答案很簡單:無助。徹底的、讓人絕望的無助。

傷其九指不如斷其一指。隻有徹徹底底的無助才能教會一個人一切靠自己。什麼講故事啊、灌雞湯啊、樹榜樣啊,都沒用。因為那些雞湯、榜樣與孩子沒有建立起聯系,在孩子心裡,不過一句“關我屁事”。但是又有多少父母真的忍心讓年幼的孩子陷入絕望和無助呢?(攤手)

我的獨立來自不太幸福的童年,寄居在别人家裡,從小知道寄人籬下的滋味兒。在父母身邊,不好好吃飯父母追在後面喂,在别人家,生怕錯過飯點兒,怕吃不飽,也怕吃太多被嫌棄。不是沒脾氣,卻從不發脾氣,從不魯莽任性,任何事情三思後行,再不開心都忍着——我說的不是現在,而是我四五歲時候。我從小極擅長看人臉色。

後來讀書,我爸媽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自己看着辦吧”——知道這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意味着什麼嗎——要自己負責!那時候真的很無助!!!

“媽,我想去補補數學。”“你自己去找吧”

“媽,我不想上奧數班了,聽不懂”“哦”

“爸,你說我要不要學個二外,我們同學都說挺有用的……”“你自己看着辦吧”

“媽,我今天要不要穿秋褲?”“你覺得呢?”

“媽,我感冒了”“多喝熱水”

孩子需要經曆些什麼,才會明白學業的重要性?深度好文!

-3-

父母不是要當英雄,是要造時勢

我上學的時候,爹娘除了保證給我做飯洗衣服之外,基本上都是他們自己該幹嘛幹嘛,從來不記得陪我寫作業,陪我上補習班。接送我上下學的次數屈指可數,一般都是因為順路。吃完飯,我進書房,他倆去小公園遛彎,高中下了晚自習回來,他倆基本都睡了。有一次開家長會,我爸居然是喝多了去的,醉醺醺的開了一個家長會——到現在,我班主任都還老跟我提這個梗……

每個人的成長都有自己獨特的環境和因緣,父母不是要當英雄,是要造時勢,給孩子好的成長環境。

“好的成長環境”不是“你啥都不用管,搞好學習就行”,好的成長環境是在保護他健康安全的前提之下,讓他盡量真實、全面、客觀地了解這個世界,了解這個世界的規則。

孩子需要經曆些什麼,才會明白學業的重要性?深度好文!

-4-

父母的自我修養

我想談的第二個問題:父母的自我修養

1.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

要說父母的名言之一就是“你現在不好好學習,将來就去種地、掃大街、放羊、喂豬……”不一而足,這句話看似苦口婆心,實則狗屁不通。

一個出身中産階級的孩子就算成績差到一塌糊塗,也不可能去放羊喂豬掃大街,最差也就是比父母的社會層級略低一點點——是以這種沒水準的話少說,越把孩子當傻子,孩子越不聽話,因為在孩子看來,父母的水準太差,壓根不想聽你的。

把孩子當作一個智力水準與自己相當的獨立個體,誠懇地告訴他你所知道的、你所見到的。哪怕是不公平的、不幹淨的、殘忍的,都告訴他,讓他早早知道這個世界的真相,然後,讓他判斷自己要做什麼。與孩子相比,父母僅僅是經驗更豐富,而不是智力水準更高。是以多分享經驗,少秀智商。

用佛家的話說,就是“起心動念”都要自省。你的一舉一動,哪怕是一個念頭,孩子眼中都洞若觀火。這個世界上隻有不懂孩子的父母,沒有看不穿父母的孩子,真的!是以真誠地告訴孩子你的想法,不斷校正自己的思維,學會承認錯誤,才能培養出“懂事”的孩子。

此時,你傳達給孩子的資訊是:我經驗所及的範圍隻有這麼多,這是我所了解的,擷取幸福的方法,我希望你幸福,并且我尊重你的選擇。

2.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就别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了

做父母最重要的是身教而非言傳——這個大家都懂吧?

孩子都是有樣學樣,一個對工作不認真、在事業上得過且過、說話不算數的家長,就不要期望培養出懂規矩、刻苦鑽研的學霸娃了,因為孩子并沒有感覺到你的認真和鑽研。教育孩子之前,先改改自己。

我有個無敵學霸的學姐,四年拿下法學和英語雙學位,還保送研究所學生,n個社團的負責人,女高音絕美無敵!我問她怎樣像她一樣酷炫,她就說“我這也叫酷炫?我老爹才酷炫呢(崇拜臉),四十多歲的時候白天上班,晚上在家複習考博士,那麼大歲數了,工作也不錯,真不知道他怎麼有那麼大決心。我也想讀博士,像他一樣。(向往臉)”有樣學樣的典範。

我外公家教很嚴格,家裡六個子女都很出息。外公雖然不怎麼說話但是很有威信,因為他就是說話算話,決心很硬的人。前幾年查出肺不太好,醫生建議戒煙,外公回家二話沒說,抽了一輩子的煙一下子戒了,說不抽就不抽,他戒煙都看不出一點掙紮,雲淡風輕地戒了。我見過多少人嚷嚷着戒煙,真能戒掉的人沒幾個,能戒的這麼幹脆徹底的,我外公獨一份兒。

老子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孩子需要經曆些什麼,才會明白學業的重要性?深度好文!

-5-

無關對錯,隻是選擇

即便考上了世界名校,也未必能過好這一生。

龍應台在《親愛的安德烈》裡面,寫給兒子的信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将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沒有哪一種人生道路是絕對正确的、值得過的,人生中有太多不可預計的因素,世間的一切都在變化當中,人會有怎樣的機遇,誰都不知道。

好好學習無非隻是增加些籌碼罷了。但是這些籌碼也未必是決定性的。我們念高中的時候,老師常念叨的一句話就是“聯考是決定命運的考試”,實際呢?命運那麼複雜,不是一件兩件事就可以決定的。

對于一個初高中學生來說,人生路還長,前途會是怎樣沒人知道。對我自己而言,我更崇尚體驗型的人生,什麼都試試,什麼都看看,來世上走走看看,然後離開。好好學習,能夠把我帶進更豐富的世界,如此而已。社會固然把人分為三六九等,但是幸福不排名、快樂不排名、善良不排名。父母究竟是希望孩子功成名就呢,還是希望孩子幸福快樂呢?還是隐隐然地相信,人隻有功成名就才能幸福快樂呢?

為父母者,要多反思自己的三觀,然後再教育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