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玫瑾:父母有什麼語氣,孩子就有什麼态度

李玫瑾:父母有什麼語氣,孩子就有什麼态度

孩子就像一面鏡子。無論你是什麼,他都會是。要想養出溫柔有禮的孩子,首先要改變說話的方式。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頂嘴,首先是父母不合格。

事實上,孩子越大,意識就越獨立。父母要控制孩子的行為确實不容易。

孩子的叛逆行為和叛逆的語氣,往往是被父母“教訓”的。

李玫瑾:父母有什麼語氣,孩子就有什麼态度

你的語氣是什麼,孩子的态度是什麼

鄰居有一個8歲的女兒,給人的印象一直是乖巧聰明。

一次在電梯口,遇到一個對女兒生氣的鄰居,看到鄰居大喊: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機,作業不寫,練習不做,你說你到底想幹嘛?”

越說越興奮,似乎要開始了。

原以為孩子會哭會害怕,沒想到小姑娘卻是昂着頭,毫不示弱:

“我就玩一會手機怎麼了,你下班還不是看電視劇,飯都要爸爸做!”

兩邊的火藥味越來越濃,直到孩子的父親出現。

我在想,這麼乖巧懂事的孩子怎麼會這樣說話,想想也不奇怪。

孩子的語氣和不服輸的态度,不就是鄰居的縮影嗎?

李美津教授說:“你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對你的态度。”

孩子對父母來說就像一面鏡子。父母在鏡子前做什麼動作,孩子自然會跟着做。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鼠生洞。

這很粗俗,但事實是真實的。

父母如此,孩子亦如此。

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改變你對你的态度,那麼父母通常必須注意他們的語氣。

因為你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對你的态度。

李玫瑾:父母有什麼語氣,孩子就有什麼态度
李玫瑾:父母有什麼語氣,孩子就有什麼态度

真正的說服,是好好地溝通

把所有的問題都歸咎于孩子,但不要檢討自己的問題。

中國式的父母喜歡用理性去說服人。在與孩子交流時,他們總是壓抑着,試圖說服孩子高調地傾聽自己的聲音。

殊不知,不會說話、不懂得好好溝通的父母,越說話,孩子就越叛逆。

親子關系也是如此。

父母在遇到困難時,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堅持自己的觀點,滔滔不絕地教訓孩子。

隻關注不斷的輸出,卻忘記傾聽孩子的内心想法。

這樣一來,你說得越多,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就會越遠,孩子自然會越抗拒與父母接觸。

“大人常常以為和我們說很多話就是溝通了,其實他們是在自己講,自己爽了。”

一旦孩子的感受被忽視,溝通就會失去效力。

父母要想真正說服孩子,就必須以平等的方式、平等的語氣與孩子進行良好的對話。

真正的溝通是雙向的。隻有有輸出才會有輸入。如果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他們會注意你說的話。

李玫瑾:父母有什麼語氣,孩子就有什麼态度
李玫瑾:父母有什麼語氣,孩子就有什麼态度

父母說話的語氣,影響孩子的未來

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中說: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業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平台。家長作為這個平台的負責人,将影響孩子未來的人生方向。

都說成功的家教源于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方式,而父母說話的語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接觸過由兩個不同家庭撫養長大的孩子。

一個人說話輕聲細語,不急不躁,讓人一聽就舒服;

說話的人總是匆匆忙忙,連他想表達什麼都聽不見。

直到看到雙方家長,我才不由感歎,家庭教育中“潛移默化”、“滲入式”的教育方式取得了顯著成效。

無論父母的脾氣如何,孩子都會死。

都說父母的嘴,決定孩子的路。

孩子的性格形成,早就有迹可循,父母說話的态度,正在影響孩子未來走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