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家孩子這樣正常嗎?家長别急,兒童社交方式大揭秘!

經常有家長來問:

“我家孩子不愛和其他小朋友玩正常嗎?”

“為什麼我家孩子不願意和别的孩子分享玩具?”

特别是一些家長可能聽說過自閉症(也叫“阿斯伯格綜合征”)兒童的特點——社交能力差,性格孤立,很難交到朋友。

于是很多家長擔心自己家的孩子會不會也是自閉症,或者存在社交障礙問題。

我家孩子這樣正常嗎?家長别急,兒童社交方式大揭秘!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那就繼續看下去吧。

這篇文章可以幫你有效識别不同年齡段正常兒童的社交模式。

兒童友誼發展四階段

兒童在3歲以前主要是和家庭成員一起遊戲和互動。

他們常把同伴看作在家中與他争奪物品以及大人注意力的對手,而非朋友,是以這個年齡段的兒童通常不會和他人分享。

但1歲後,他們會慢慢培養起一些基本的分享、協助和安慰能力——這也是交友能力的基礎。

孩子會好奇别的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并模仿,不過通常是因為自己覺得有趣,或是能吸引父母注意。

我家孩子這樣正常嗎?家長别急,兒童社交方式大揭秘!

他們還可能有偏愛的同伴,總是固定一起玩。

友誼發展第一階段:幼稚園時期(3~6歲)

一般3~6歲的兒童具有的是以功能性為目的、自我中心的友誼概念。

如果問兒童:那個孩子為什麼是你的朋友?

他的回答常常是因為距離近(住在隔壁),或某件物品(他很羨慕另一個孩子的玩具,想拿來玩)。

對于朋友的界定通常單向地從自我出發(他能幫助我,或他喜歡我)。

玩具和遊戲是這個階段友誼的重點,兒童遊戲時會逐漸意識到玩耍需要共享和輪流,否則一些活動無法進行,不過他們仍然不太會合作。

孩子之間的沖突通常和侵占物品、空間有關;到5、6歲時,沖突還可能發生在遊戲規則和判定輸赢這些方面。

同時他們認為,沖突必須通過最後通牒或者武力手段才能解決。

這個階段的兒童可能會幫助或安慰受挫的朋友,但他們會認為安撫情緒應當是家長或老師的任務,而非自己。

我家孩子這樣正常嗎?家長别急,兒童社交方式大揭秘!

這個階段的阿斯伯格綜合征兒童在玩耍時,通常對結果有很清楚的設想,但無法有效将這個想法告訴同伴,也無法接受同伴建議,導緻自己預期的結果經常無法實作。

舉個例子:

某個阿斯伯格綜合征兒童在搭積木,他心裡已經想好成品的樣子,結果其他兒童在他認為不該放積木的地方擺了一塊積木,這令他很生氣;而另外那個兒童也不了解,為什麼自己提供幫助會遭到對方拒絕。

阿斯伯格綜合征兒童在遊戲時容易顯得特别霸道,不遵守傳統遊戲規則,視其他兒童為下屬。而其他兒童會讨厭這種行為。

是以,阿斯伯格綜合征兒童容易受到排斥,失去發展交友能力的機會。

我家孩子這樣正常嗎?家長别急,兒童社交方式大揭秘!

友誼發展第二階段:國小低年級(6~9歲)

兒童在這個階段開始意識到某些遊戲需要和朋友一起玩,而這些朋友也正好喜歡這些遊戲。

大部分兒童能夠開始了解同伴的想法和感受,當意識到自己的某些行動和意見可能會傷害對方時,可以為了避免傷害,控制自己的某些行動和想法。

兒童開始根據人的個性交朋友(跟他一起玩很有趣),而非擁有的物品。

互惠的概念(她來給我過生日,我也要給她過),真誠分享的态度,以及遊戲的公平原則,變得越來越重要。

處理沖突時,兒童普遍認同違規者必須撤回自己的行為,而受害者希望讓對方感到同樣的不适,即“以牙還牙”。

我家孩子這樣正常嗎?家長别急,兒童社交方式大揭秘!

8歲左右,兒童開始有“最好的朋友”這個概念,這個人不僅是遊戲時的首選夥伴,也是能夠幫助自己解決實際問題 (他知道怎麼做這道題)和放松情緒(我難過時,她會逗我開心)的人。

不過不是所有兒童都有“最好的朋友”。

友誼發展第三階段:國小高年級(9~13歲)

在第三階段,兒童交朋友時已經很在意性别了,同時也不再局限于對方能否幫助自己,還會根據人格特性。

朋友是一個以互補的态度、想法和價值觀提供真心關愛的人。

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越來越需要夥伴和恒久的友誼:

他們強烈希望同伴能喜歡自己,朋友之間分享更多話題,特别是分享情緒和互相支援變得更重要。

同伴小團體的影響力增大,甚至經常大于成人的意見,這對自信心的塑造以及培養合适的社會行為有重要作用。

我家孩子這樣正常嗎?家長别急,兒童社交方式大揭秘!

這個階段的兒童會在起沖突時開始使用更有效的修複方法。

如争論時火氣不那麼大,暫時分開以避免直接對立;坦承錯誤,而不隻是簡單分出輸赢;若沖突成功解決,反而能增強彼此的關系等。

這些技巧也是成年以後人際交往技巧的基礎。

友誼發展第四階段:國中以上(13歲~成人)

前三個階段的友誼還隻限于小範圍的親密朋友,到第四階段,朋友的數目以及交友的廣度和深度都會增加。

友誼的定義更抽象,也不具有任何獨占性或排他性。

人們會基于不同需求(比如得到安慰、分享樂趣或獲得建議)結交不同朋友。

朋友提供個人認同感,與自己的人格相容。

我家孩子這樣正常嗎?家長别急,兒童社交方式大揭秘!

這個階段很重要的一點是:一個人必須首先接受自己,然後才能在成人的層次上和他人建立聯系。

否則,友誼就會成為解決個人事務的手段。

在青少年階段,友誼主要基于共同興趣,比如學業成就、參與共同活動等。

在這個階段,與朋友相處的時間和對朋友的忠誠都會超過家人。

解決沖突的方式主要包括了自我檢討、妥協和談判。

我家孩子這樣正常嗎?家長别急,兒童社交方式大揭秘!

怎麼樣?是否有幫你了解兒童社交模式?

如果你家孩子确實存在某些社交問題,或者想知道應該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技巧,

還請繼續關注我們,更多幹貨持續分享中!

我家孩子這樣正常嗎?家長别急,兒童社交方式大揭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