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全教育|@全體家長,家有青春期孩子,您hold住了嗎?

安全教育|@全體家長,家有青春期孩子,您hold住了嗎?

為幫助廣大師生和家長以良好的精神狀态共抗疫情,健康、平安、順利地學習、生活和工作,特此推出【一問一答】家庭心理調适指南系列。

快跟随小編一起來看看本期妙招有哪些!

Q

青春期孩子脾氣大動不動發火怎麼辦?

1.接住孩子的壞脾氣。青春期孩子由于生理的變化,加上自我意識的膨脹,情緒波動起伏大。此時的孩子是一個沖突體:一方面試圖擺脫父母老師的控制,另一方面渴望身邊人的關愛,不喜歡大人管頭管腳,卻又缺乏足夠的自立能力。他們内心充滿錯綜複雜的沖突和沖突,導緻情緒情感偏激、易激動暴躁,我們要先接納孩子的火氣,不必過于與其較真和理論。

2.恰當引導孩子。待孩子穩定後,找機會與孩子一起複盤,告訴孩子情緒對他人的影響,引導孩子合理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過程中,甯可少說,不可多說,給孩子留有思考的空間,切勿再次激發不良情緒。

3.了解孩子背後的需求。孩子發脾氣的深層原因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比如希望獨立,家長要給予孩子一定自主決策的空間,減少控制;比如渴望被信任,希望家長不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個還沒長大的小孩;比如需要父母跟自己有精神共鳴,家長需要加強學習,跟上孩子和時代成長的腳步,做孩子的精神教練。

4.家長做好情緒管理的榜樣。青春期孩子的情緒管理很大程度上是從父母身上習得的,是以父母要做好樣闆,合理釋放自己的情緒,不把自己的不良情緒轉嫁在别人身上,多關注積極的事情,激發自己的正向情緒,進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青春期孩子犯錯該怎麼有效溝通,避免親子沖突?

1.就事論事,不翻舊賬。孩子犯錯了,就針對當下一個問題溝通,就當下的事與孩子商讨。如果是錯誤的,就具體指出錯誤在哪裡,切勿把曾經相似的過錯重新提起、把孩子全盤否定。

2.心平氣和,直奔目标。家長要先判斷好自己的情緒,如果覺得火氣很大、主觀情緒已經大于理性思考,就控制自己先保持沉默,待抛開負面情緒後,再以平和的語氣跟孩子溝通,溝通時不言顧左右,仍然是聚焦解決當下的問題。

3.态度真誠,熟用“三部曲”。根據問題的性質,真誠地與孩子溝通,熟練運用溝通三部曲:

·說事實——把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事情不帶評判地、客觀地描述出來。例如,我昨天看到快十二點了,你在玩手機。

·說感受——看到孩子行為後真實的感受。如:我昨天看到快十二點了,你在玩手機,我很擔心你的身體。

·說希望——對孩子的要求,可以委婉些。如:我昨天看到快十二點了,你在玩手機,我很擔心你的身體,希望你今晚上早點睡覺啊。

4.打好腹稿,有的放矢。與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是門值得研究的藝術,不能心直口快,可以把孩子看成“重要人物”,溝通前先經過大腦認真的思考、斟酌,想好自己表達的預期目标是什麼,孩子能夠接納的方式是什麼,進而開展有效的溝通。

5.善用無聲的語言。身教重于言教,家長的言行舉止無時不在影響着孩子,希望孩子糾正哪些錯誤,家長先做好楷模,用無聲的語言影響孩子。孩子也希望看到家長努力的身影,當你成為孩子近在咫尺的榜樣,孩子自然會回望着你的背影默默努力!

青春期孩子情緒低落,負面情緒多,怎麼辦?

1.傾聽,不打斷不否定。當孩子産生負面情緒、心情不好找你傾訴時,耐心傾聽、少講道理,過程中盡量不提建議,有時候可能拍拍背或者一個擁抱效果就很好。在孩子傾訴的過程中,家長要有回應,不要讓孩子感覺到你在應付或者不耐煩,适當可以追問一些細節,有助于對孩子的引導。

2.分析,提出個人建議。孩子産生負面情緒,是因為隻看到了壞的結果,家長要心平氣和地帶着積極、正向的心态去分析問題,并提出具體的建議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給予他陽光與希望,孩子就會感到家是可以依靠的港灣,父母是他們最堅強的後盾。

3.尊重,接納孩子成長。到了青春期,孩子已經進入了新的成長階段,會有更獨立的想法和更多變的情緒,有時家長可能會因為孩子的反抗和情緒的發洩,感到自己的權威性被冒犯,是以開始焦慮,覺得自己管不了孩子了。但如果把孩子的情緒指導作為成長的契機,把握好親子之間相處的界限,不過度苛責也不一味寬容,心平氣和地去交流,而不是以針尖對麥芒的權威姿态去壓制他,相信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