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的智能化發展至今,我們能發現宣傳智能化的車都普遍集中于新勢力的電車們,就連 10 萬以内的純電動微型車都具備了智能座艙和 L2 級輔助駕駛的能力,似乎電車就是智能化的代名詞。
這年頭車牌不是綠色的,就像是有「代溝」般存在。大家張口閉口,就把老舊和傳統貼在燃油車上了。但事實是,燃油車也有智能的,隻是輔助駕駛選裝價格要幾萬、車價又要大幾十罷了。來到15—20 萬級的合資品牌,談智能化仿佛是癡人說夢。
直到前兩天,我在幫朋友選車時,無意間發現了一個新的選擇,一台預售價 14.88 萬起的江鈴福特領睿。
01
買新不買舊
3 年前,我手持 20 萬,想買一台面面俱到的合資品牌 SUV,兜兜轉轉一大圈,剛好 19 萬落地了一台各方面配置都比較齊全的緊湊型SUV。
3 年後的今天,我仍手持 20 萬再來看那台車,售價沒有變化,甚至配置也基本沒有變化,多了一個沒有 Siri 好用的語音助手,一個不知道幹嘛用的車聯網以及一個不帶車道保持的 ACC。這還不是個例,這一價格區間内的大部分合資品牌産品都存在這類趨勢。或許是因為沒有到換代周期,也或許因為廠家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電氣化轉型上。
這也是為什麼,我沒有建議朋友選購這類車。
而我之是以關注到江鈴福特領睿就是因為這台車的智能化配置非常豐富,我給大家簡單列幾個配置:
L2 級輔助駕駛
自動輔助變道(打燈變道)
視覺融合泊車
50 米循迹倒車
看到這些配置的時候我和大家一樣震驚,這不都是 30 多萬的新勢力才有的配置嗎?
是以,我拿到試駕車之後,第一時間體驗了江鈴福特領睿的智能化功能。
02
智能化是亮點
輔助駕駛體驗
老規矩,先看硬體。硬體決定了一輛車能力的上限,軟體決定了一輛車能力的下限。
江鈴福特領睿搭載了兩個單目視覺傳感器,其中一顆背後的晶片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Mobileye EyeQ4,同樣搭載此晶片的車型還有大衆的 ID. 系列以及蔚來 ES6、EC6等車型,這套感覺系統能極大程度保證基礎輔助駕駛的能力。
此外,全車還有 3 個毫米波雷達,分别位于車頭以及車尾的左右兩側。前側的毫米波雷達主要用于 AEB 以及自适應巡航,後方兩側的毫米波雷達主要負責探測後方車輛,用于盲區監測、開門預警等功能。
從硬體的角度來看,江鈴福特領睿具備了一個好用的 L2 輔助駕駛的基礎,而且也是目前我們能買到的最便宜的搭載 Mobileye EyeQ4 晶片車型,從我們 42Mark 的測試結果來看,搭載 Mobileye 晶片的車型都具備不錯的車道保持能力。
但是江鈴福特領睿是騾子是馬,我們還得拉出來溜溜。
江鈴福特領睿輔助駕駛的開啟需要分 2 步進行,第一步先開啟 ACC,第二步開啟車道保持。對于用慣了一鍵開啟的我來說,這樣的步驟略顯繁瑣,好在它的開啟按鍵面積足夠大,手感也非常出色,盲操便利性很高。
開啟輔助駕駛後,我驚喜地看到儀表的中間區域變成了輔助駕駛的可視化界面。在之前的視訊中,我們反複強調過輔助駕駛可視化非常重要,車輛需要通過可視化将自己看到了什麼以及怎麼想的展現給駕駛員,這樣才能讓駕駛員和輔助駕駛更好的協同工作,而傳統車企在這點上普遍不盡人意。
而這台車是個例外。在時速表的右下方還有設定的時速、車距以及車道保持的圖示,車道線标藍也同樣能表示車道保持已開啟。
車道保持能力方面,江鈴福特領睿能給你很大的信心,無論是高速的彎道還是匝道中的大曲率彎道都不會出現貼左、貼右和畫龍的情況,這對于 Mobileye EyeQ4 和領睿來說,可以說是基本操作,但這也恰恰是輔助駕駛體驗的核心。
在外環高速的彎道中,以 80 km/h 的時速過,車道保持功能會很穩定地把車「摁」在車道内。
轉向控制也比較自然,不會像機器似的一點一點調整。在大曲率彎道中,領睿能以 40 km/h 的速度穩定通過,能力上沒有問題,如果車輛能夠随着曲率變大自動降低車速,這樣的表現會更好。
車距保持方面,領睿也會根據車速的不同,來選擇一個安全的保持距離,我們也可以手動調節跟車距離,一共有 4 檔可調。
正常跟車距離下,可視化會有一個藍色的标記,當距離過近時,會率先将前車标黃來提示駕駛員,如果車距進一步加近時,會将前車标紅來警示駕駛員,以確定一個安全的跟車距離。
遇到前車加塞的情況下,領睿的反應速度很快,不會出現大力制動來拉開車距的情況。反而先在可視化上将前車标紅,告訴駕駛員已經識别到前車了,給駕駛員一定的信心,然後逐漸拉開車距,恢複到一個安全的跟車距離。
綜合來看,福特領睿的輔助駕駛能力,已經可以在高速、高架等封閉路段,很大程度解放駕駛員的雙手雙腳了。更令我驚訝的是,領睿還有自動打燈變道的功能,很難想象在這個價位的燃油 SUV 中還有這樣的功能。
根據聲明,領睿的自動打燈變道功能僅能在高速路段并開啟導航的前提下使用。經過我們的實測,自動打燈變道功能的确需要在高速路段才能使用,而且最低車速必須要在 60 km/h 以上才可使用,但是車載導航并不需要強制性開啟。
實際體驗上福特領睿的打燈變道功能算得上是可圈可點,整體的變道穩定性很好,即便時速來到了 120 km/h 依舊能非常穩定地變更至目标車道。
領睿在判斷變道安全性時,會根據目标車道的前後車狀态來判斷。一般來說,目标車道的前車或後車輛相距自身 30 m 的情況下,能夠發起變道,這個距離即使放到高速也是一個比較遠的距離。
若後方車速過快,領睿會判斷出目前不适合變道,來避免造成事故,整體的變道政策還是比較保守的。
在高速上,我們正好還遇到了施工路段,在快車道上鋪上了錐桶。我們也針對施工路段做一了下測試,撥下左轉向燈的瞬間,系統就告訴我們目前不适合變道。雖然可視化上沒有顯示,但是仍舊能識别到錐桶這類障礙物。
說實話,起初我并沒有對這台車的打燈變道功能有太大的信心,畢竟價位擺在這兒,就連同級别能夠參照的對手也沒有。
而且在前方使用毫米波+視覺,側後方僅靠毫米波來「摸」的方案,也讓我心裡沒有底。直到我真正體驗了過後,我才意識到這并不是一個噱頭的功能,是一個能夠實打實輔助駕駛員變道的功能。
不過以更實際的道路狀況來看,領睿的這套打燈變道方案對目标車道的前後車距有一定的要求,在車流量适中的情況下能給出一個不錯的表現,當道路上的車流量變大,領睿的表現會趨于保守來確定行車安全。
泊車體驗
除了輔助駕駛的智能化以外,江鈴福特領睿在泊車功能上也有幾個亮點。福特官方表示,領睿的 APA 5.0 系統将 12 顆超音波雷達和 4 顆環視攝像頭進行融合,形成一個視覺融合的泊車方案,這也是泊車主流的發展方向。
泊車的開啟方式也很簡單,在中控台上有一個泊車按鈕,開啟之後車機會跳出來你想要的泊車方式,分别有泊車入位、泊車出位以及循迹倒車。
在泊車入位中,我們正常所遇見的垂直泊車以及側方位泊車都可以勝任,泊車速度也不會很拖沓,兩種車位在正常情況下能夠在 1 分鐘左右完成。
而且在視覺感覺的融合下,領睿對于泊車環境的要求也不會那麼高,畢竟車位是靠「看」出來的,并不是僅靠雷達「摸」出來的。是以,領睿的綜合泊車能力在同價位來看是值得肯定的。
廢話不多說,來看福特領睿的具體表現如何吧!
首先,我們測試了垂直泊車。為了增加測試難度,我逐漸縮窄車位的寬度,最後将車位寬度定在了 3 米,這裡的 3 米并不是指實際車位為 3 米,而是相鄰兩車的間距為三米,如果按照劃線車位算的話頂多算個 2.5 米的車位,已經算是比較窄了。
江鈴福特領睿在泊入完成後,左右兩側的間距相差不大,相較左車的距離為 60 cm,相較右側的距離為 62 cm,算得上是能夠勉強開門下車的距離。
而且,領睿第一次泊入車位後,相較左車的距離是非常窄的,相較右車的空間還比較寬裕。是以第一次泊入之後,領睿并沒有着急完成泊車,反倒是再往前拉了一把來調整姿态,讓車身介于兩車之中來泊入車位,這一點值得好評。
在泊車的過程中,環視攝像頭會全程處于開啟狀态,實時反映車輛的挪動狀态。即便在泊入過程中出現障礙物,或者姿态沒有調整過來的情況下,車輛不會強行泊入,而是及時制動交給駕駛員來接管。
除了垂直車位外,領睿還支援側方車位。同樣地,側方泊車我們也自行設定了一個前後車相隔 6 米的車位,領睿開啟自動泊車之後一次就把大半個車身泊進車位了,用盡了整個車位的寬度和長度。随後一邊往前挪動,一邊調整車身姿态。6 米的車位對于領睿來說能夠做到一把進的成績。
泊入之後,領睿對于前後車的距離把握同樣準确。經過皮尺實測,領睿距離前車 87.5 cm,距離後車 90 cm。
值得一提的是,領睿側方泊車後距離側邊的黃線僅為 30 cm,距離控制得非常近。這樣一來也能絕大程度避免車身突出,被電動自行車剮蹭,畢竟對于領睿來說 1,935 mm 的寬度其實并不算小的了。
除了場地之外,我還在馬路邊嘗試了一次側方泊車,泊車完成後車輪距離馬路牙子僅有一個腳掌的寬度,這個成績即便放入 42Mark 的測試中也能拿到一個比較不錯的打分。
最後一個亮點就是循迹泊車。
字面意思就是根據你向前行駛的軌迹原路倒回來。一般我們進單向行駛的老小區或者死胡同時,這個功能格外有用,江鈴福特領睿的循迹倒車最大支援 50 m 的路線記憶。
在燃油車市場,提供這個功能的車型,最次也是頂配的寶馬 3 系,如今不到 20 萬的領睿也有,讓是挺令我意外的。
經過我們的測試,樁桶距離最窄為 3.5 m 的時候,領睿就能夠順利通過所有的樁桶了。循迹泊車的過程中最高時速能夠達到 7 km/h,彎道中會降低到 3 km/h,整體速度的把控還不錯。
這個自動泊車的體驗,放在同價位的燃油車中,還真很難找到一款體驗比它更好的産品。
在夜間測試的時候,我還額外發現一個亮點,領睿在 360 全景影像在一片漆黑的場地中仍舊能夠有一個比較出色的顯示效果。
座艙體驗
首先引入眼簾的就是這塊雙 12.3 英寸的大聯屏。左側為儀表屏,右側為中控屏,顯示效果非常細膩,而且體驗當天烈陽高照,兩塊螢幕均沒出現亮度不夠的情況。
儀表屏的顯示内容比較簡單,左右兩側分别為正常的時速表和轉速表,中間為車輛的行駛資訊。當車輛開啟輔助駕駛後,中間區域會切換為輔助駕駛的可視化界面。我們把車輛調為運動模式後,儀表還會有一個運動化界面,兩種模式間的差別不大,都以簡潔直覺為主。
在駕駛時,車輛的資訊狀态能夠被快速讀取。江鈴福特領睿的交通标志識别除了正常的限速之外,禁令标志也能夠識别出來,夜間我在城區道路行駛的時候,他就非常貼心地提醒我前方路口禁止右轉,以免産生不必要的違章。
中間這塊 12.3 寸的中控屏 UI 設計上非常簡潔,首頁上的音樂、導航都是我們常用的功能。
下方則是空調便捷操作界面,不需要進入空調界面即可快速調節溫度、風量等,點選小圖示後還能夠直接進入空調調節界面,進行更細緻的空調調節。
作為傳統廠商,領睿并不像新勢力一樣,将所有功能都非常激進地內建進螢幕中,而是在螢幕下方添加了一排空調觸控按鍵。值得好評的是,觸控後還帶震動回報,震動力度适中,有點類似于手機的震動感,能讓駕駛員清晰地得到按壓回報。
我們接着滑動螢幕,在首頁的右側就直接來到了應用清單。車輛支援的應用相較同級别車型豐富很多,在手機互聯上支援百度 CarLife 和 HUAWEI HiCar,娛樂方面還支援愛奇藝。
不知道細心的你有沒有發現,剛才在首頁的高德地圖到這兒變成了騰訊地圖。江鈴福特領睿支援高德、騰訊雙地圖,在騰訊地圖中還有一個亮點,就是支援 AR 實景導航。得益于高精度地圖的加持,AR 實景導航不僅能夠識别車道,而且就連圖中這類内部道路也能做到精準識别。
語音方面,這套語音助手接入的權限非常多,能夠通過語音來開關車窗;不僅如此,這套語音助手還支援分區喚醒,如果我在副駕發出開窗指令,車輛隻會降下副駕側的車窗。這一點,已經甩出其他主流合資品牌的語音助手幾條街了。
領睿的這套車機系統,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人們對于合資品牌燃油車上那種老舊、傳統的感受了。
03
除了智能還有什麼?
江鈴福特領睿的外觀換上了福特最新一代的家族式前臉,分體式大燈的運用彰顯了滿滿的科技感。
領睿的整體外觀設計符合福特的一貫設計水準,細節處有恰到好處的勾勒,不會出現很誇張的線條,屬于各個年齡階段都會喜歡的一個外觀。
空間方面身高 1.75 米的體驗者,在前排舒适的坐姿下依然能夠得到一個寬裕的後排乘坐空間。
動力方面,福特領睿搭載一台四缸 1.5 T 發動機配上 7 速濕式雙離合,作為一家專注在電動化和智能化上的媒體,對于發動機的評價可能并不足夠專業,是以在這裡我們隻放兩個資料。第一,這台車可以加 92 号的汽油;第二在我們試駕的 81.8 km 中,百公裡油耗是 8.7 L,其中包含了城區工況和120 km/h 的高速工況。由于我們之前連續測了多次泊車,車輛長時間處于原地怠速狀态,可預期日常行駛的油耗會略低于我們測試的油耗。
最後我們來看看價格,江鈴福特領睿的預售價範圍是 14.88—18.88 萬元,全系車型搭載同一套動力總成,在頂配車型和次頂配車型上都标配了 L2 級的輔助駕駛。
次頂配缺少的僅有打燈自動變道和視覺融合泊車等這類配置,如果你是一個追求科技的人,多花一萬選擇 18.88 萬元的頂配是一個更合适的選擇。
對智能科技配置沒有那麼追求的使用者,但同時對空間,對經濟性,對品牌有一定需求的朋友,不到 15 萬的價格選擇精領型的領睿也是一個非常有成本效益的選擇。
04
寫在最後
随着汽車智能化程度的逐漸提升,車輛基礎智能化配置也逐漸從高端車型下放至選配,如今又慢慢走向标配,走向更大衆的生活中。這一發展趨勢就像最早車輛在普及 ABS、ESP 等電控配置一般,用科技手段将車輛的駕乘體驗和安全性不斷提升。
對于廠商來說,燃油車上的增配功能不應該隻是滿足配置表好看,真正的與時俱進應該實打實從使用者體驗上出發,将智能化配置合理運用。
因為智能化時代下的輔助駕駛對于使用者們來說,不僅僅是一項配置,更是一個能夠讓使用者們避免事故發生、降低駕駛疲勞度、讓使用者輕松出行的工具。智能化時代下的座艙系統,也将把車從一個出行工具重新定義為一個出行空間。
撰文:姜小黑
編輯:大吉
這些也值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