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柳葉刀》新研究:奧密克戎“毒性”更低,但有一類人要注意……

當下正流行的毒株奧密克戎,緻病性較德爾塔有“實質性下降”。

撰文 | 燕小六

來源 | “醫學界”公衆号

新冠疫情期間,變異株們“你未唱罷我就登場”。它們一個個的,傳播力、緻病性都不一樣。

當地時間3月16日,《柳葉刀》線上刊發英國劍橋最新研究,基于人口、全面比較德爾塔和奧密克戎感染造成住院和死亡情況。其結果再次證明當下正流行的毒株奧密克戎,緻病性較德爾塔有“實質性下降”。

雖然奧密克戎傳播力、免疫逃逸雙高,易導緻突破性感染,但接種疫苗,尤其是打過加強針,仍能避免70%的住院和死亡。

研究還發現,在沒打過疫苗的人群中,既往感染史在防住院和防死亡方面的效力,近似于打了兩針腺病毒新冠疫苗,或打過一針mRNA疫苗。

《柳葉刀》随之刊發評論文章稱,奧密克戎大流行時,全球不少地區已達到較高的群體免疫水準。但看到大量接種過疫苗及有既往感染史的人,仍輕易中招,且傳播速度如此快,這就提出幾個問題:疫苗能預防奧密克戎感染嗎?大量突破性感染病例的結局是什麼?與有記錄以來最“毒”變異株德爾塔相比,感染奧密克戎的結果更好還是更壞?

“最新研究旨在回答這些問題。”《柳葉刀》評論文章指出。

《柳葉刀》新研究:奧密克戎“毒性”更低,但有一類人要注意……

感染結局更好了

前述研究由英國劍橋大學MRC(醫學研究委員會)生物統計學組等團隊合作完成。

研究團隊采用2021年11月29日至2022年1月9日,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收集的英國英格蘭地區新冠确診資料,共涉及1516702例患者。其中1067859例為奧密克戎感染。團隊表示,這是迄今以國家為機關、樣本量最大的“奧德對比”隊列研究。最終納入分析的資料,幾乎覆寫同期英格蘭地區37%的感染病例。

從廣泛人群看,奧密克戎的整體緻病性較德爾塔有所下降。相較于德爾塔,感染奧密克戎的整體住院風險下降59%,就醫風險降低44%,感染後28天内死亡風險下降69%。

“這種下降或被低估。如果不是有疫苗接種影響,相關資料下降可能更多。”研究指出。

這和該團隊2個月前的研究結果一緻。今年1月,劍橋MRC團隊和UKHSA合作,分析了2021年11月22日至12月26日相關資料。結果顯示,感染奧密克戎者的住院風險,約是德爾塔的1/3。

《柳葉刀》最新研究還細分了在不同接種情況和自然感染史下的感染結局。

結果表明,不論是奧密克戎還是德爾塔,接種疫苗和既往感染史都有助于降低重複感染率。

在接種過疫苗的人群中,既往感染史并不提高預防住院的保護力。但這類人的死亡風險會再降。

未接種疫苗者發生感染,感染本身能提供預防住院的保護力。

研究還強調,盡管疫苗防不住奧密克戎感染或再感染,但打加強針仍能提供較高水準的防住院和死亡效果。與未接種者相比,打過mRNA疫苗加強針的人,感染後不良結局減少70%。

研究人員稱,2022年1月下旬,英國宣布将奧密克戎亞系BA.2視為“正在研究的變種”。是以其研究僅關注奧密克戎原始株,未收集BA.2資料。

警惕!10歲以下兒童住院風險高

《柳葉刀》研究還指出一個“特殊現象”:無論是感染奧密克戎還是德爾塔,10歲以下兒童的入院風險一樣。

這就意味着,病毒緻病性下降似乎并未影響該年齡段就醫或住院率。

研究人員把10歲以下者分為3個年齡組,分别是<1歲、1-4歲、5-9歲,幾乎也看不出住院差別。

但在10-19歲人群中,住院風險比就出現差異了,感染德爾塔者的入院風險略高。在20-69歲人群中,這一差異愈發明顯。

研究人員分析,這可能和兒童感染者的臨床表現有關。奧密克戎主要影響上呼吸道,會出現發燒、呼吸道等典型症狀,影響孩童狀态,使其更易被收治。

“這或說明,醫院在收治低齡新冠病毒感染者時,可能更多依據其表現出的症狀,而非疾病程度。”研究寫道。

奧密克戎導緻兒童住院人數不成比例地增加,也發生在美國。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3月15日釋出新研究,也發現兒童感染奧密克戎後住院率高,是德爾塔感染高峰期的5倍。其分析稱,出現這一情況,或源于新冠疫苗接種尚未覆寫這一年齡段者。

CDC資料顯示,2021年12月19日到2022年2月21日,奧密克戎感染數激增期間,4歲及以下兒童的住院率最高可達每10萬人14.5人。同期,重症監護率也激增,達到每10萬人10.6人,是德爾塔傳播優勢高峰期的3.5倍。

與此相比,2021年夏季,德爾塔是主要流行株時,4歲以下者感染住院率為每10萬人中2.9人。

《柳葉刀》新研究:奧密克戎“毒性”更低,但有一類人要注意……

圖檔來源于CDC

美國CDC指出,雖然新冠病毒對兒童風險遠低于成人,但考慮到有些并發症可能危及生命,如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征(MIS-C),以及可能出現長期并發症,是以制定和調整防疫政策時,應考慮如何有效保護嬰幼兒。

CDC研究小組表示,對不符合接種年齡的嬰幼兒,最重要的預防政策是鼓勵孕婦、家庭成員和照護者“應接盡接”。

《柳葉刀》研究配發評論也強調疫苗接種重要性。“我們不能否認一個事實,或許會出現高緻病性或更易傳播的變異株。國際社會必須繼續推動疫苗接種,防止新冠病毒傳播、進化。同時,應在高免疫水準國家實施更有針對性、資料驅動的預防措施。這些措施所需的社會、經濟、公共衛生成本應該較低。”

資料來源:

[1]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isks of hospitalisation and death associated with SARS-CoV-2 omicron(B.1.1.529)and delta(B.1.617.2)variants in England:a cohort study.The Lancet.doi.org/10.1016/S0140-6736(22)00462-7.

[2]Hospitalization of Infants and Children Aged 0–4 Years with Laboratory-Confirmed COVID-19—COVID-NET,14 States,March 2020–February 2022.CDC.

[3]Omicron:fewer adverse outcomes come with new dangers.The Lancet.doi.org/10.1016/S0140-6736(22)00514-1.

來源:醫學界

責編:鄭華菊

校對:臧恒佳

制版:薛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