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幾類小孩,以後可能長得慢、個子偏矮,父母要盡早幹預

“我家孩子怎麼不如同齡小孩長得高?”

“我家孩子還能長多高,會不會是個小矮子?”

每逢參加同學聚會,一群有孩子的寶媽除了讨論老公和婆婆外,說得最多的就是孩子的發育問題。

有幾類小孩,以後可能長得慢、個子偏矮,父母要盡早幹預

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圖文均無關

作為父母,自然是希望自家孩子能夠長成大高個,當孩子的身高稍微落後同齡小朋友時,就會異常擔心。下面就讓專家來給大家解疑答惑。

孩子發育期一共有幾年?

據專家分析,男孩成長到16歲,女孩到了14歲時,身高發育基本就慢慢停止了。

不過,這裡的16和14兩個數字,并非是生理年齡,而是指“骨齡”——即骨頭的年齡。

正常情況下,人的骨齡與生理年齡一緻或者比較接近,不過不排查特殊情況,例如先天性生長激素匮乏或者性早熟的時候,生理年齡與骨齡的相差就會比較遠。是以孩子的發育期會比同齡正常的小孩要短。

有幾類小孩,以後可能長得慢、個子偏矮,父母要盡早幹預

是以,正常情況下,其實孩子的發育期差不多就隻有十幾年的時間。

有幾類小孩,以後可能發育慢、長得矮

1、宮内發育遲緩的小孩

常見的有以下兩類:

A:早産兒。胎齡不足37周的寶寶,出生時的體重往往在2500g以下,頭圍在33cm以内。

由于寶寶提前出生,沒有吸收足夠的胎盤營養,器官也未發育成熟,是以器官功能和生存适應能力會比足月的正常幼兒要差。

有幾類小孩,以後可能長得慢、個子偏矮,父母要盡早幹預

B:足月小樣兒。指妊娠滿37周,但身長不足48cm,體重不滿2.5公斤,先天發育遲緩。

上面兩類小孩,往往屬于宮内發育障礙的範疇,體質先天就比其他小孩弱,不光抵抗力弱,容易生病感冒,而且對營養的消化吸收能力也會比較差,進而導緻孩子身高發育緩慢。

另外,如果小孩的體質差,脾胃虛弱,經常三天兩頭生病,生長激素缺乏,同樣會影響到身高發育。

建議:養育發育遲緩的孩子,需要更加精心,尤其是飲食喂養方面。最好是在孩子3歲以前,讓她能達到正常同齡小孩的發育水準。

有幾類小孩,以後可能長得慢、個子偏矮,父母要盡早幹預

2、體型肥胖的小孩

兒童的标準體重(公斤)=年齡*2+8。

若兒童體重超過正常體重的10%,就被稱為“體重過重”,超過同齡人平均體重的20%以上,被稱為“小兒肥胖症”。

現在小孩的營養可能補得多,加上不合理的飲食結構,導緻孩子體型肥胖,遠遠超過同齡正常兒童的體重。

很多長輩還誤以為孩子胖嘟嘟的有福氣,殊不知,過于肥胖除了對身體健康構成威脅,還會影響到身體的正常發育。

有幾類小孩,以後可能長得慢、個子偏矮,父母要盡早幹預

主要是因為肥胖的小孩,脂肪中的芳香化酶迅速升高,導緻雌激素分泌量增加,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骨齡發育超前,生長的空間被壓縮,将來往往長不高。

控制住飲食,盡量少讓孩子吃油膩、高熱量、高油脂等食物,尤其是在孩子青春期前後,堅持“管住嘴、邁開腿”,每天少量多餐。

3、家裡人個子都矮的小孩

孩子的身高有70%都受遺傳基因的控制。如果家裡長輩的個子都比較矮,那麼生出小個子寶寶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

有幾類小孩,以後可能長得慢、個子偏矮,父母要盡早幹預

雖然有一部分會突破遺傳基因,長成大高個,不過這個幾率會相對比較小。尤其是一些有家庭遺傳問題的小孩,例如矮小症,他們先天生長激素就會正常人少,将來更是長得慢,而且個子也矮小。

對于這類小孩,在排除疾病因素的情況下,我們能做的就隻有後天努力,在飲食、運動和睡眠方面下功夫,最後放平心态,正視這個問題。

孩子發育異常的表現

專家科普,孩子不同年齡段,有個基本的發育趨勢,如果不足“最低長速”,往往就是發育異常,需要父母盡早幹預。

有幾類小孩,以後可能長得慢、個子偏矮,父母要盡早幹預

0~1歲:發育速度最快,一年最低能長25厘米,到1歲時身高基本能達到75厘米;

1~2歲:平均每年能長高10~13厘米,2歲左右身高差不多能達到88厘米左右;

2~3歲:平均每年長高8~10厘米,3歲時身高差不多98厘米;

3歲到青春期前:每年差不多長高5~7厘米,如果低于5厘米,可能發育遲緩了;

有幾類小孩,以後可能長得慢、個子偏矮,父母要盡早幹預

青春期(12~14歲):男孩基本每年長8~10厘米,女孩基本每年7~9厘米,如果低于6厘米,可能就是發育異常,生長過慢。

建議父母定期帶孩子去檢查一下骨齡及骨骺線,盡早幹預控制,以免将來留下遺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