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終于找到孩子頻頻受傷的原因了!原來,這個孩子完全不知道疼!

周一,劉醫生準備去病房檢視一下第二天手術患者的情況。在電腦上檢視患者病曆的時候,她一陣陣驚訝。

在旁邊的我們都在納悶:幹多少年麻醉了,什麼樣的病人能讓她這麼驚訝?

終于找到孩子頻頻受傷的原因了!原來,這個孩子完全不知道疼!

圍攏過去之後,大家似乎也發覺了異常。原來,不僅診斷一欄中寫着“左下肢骨折”,既往史中也有大大小小數次骨折。一瞬間,大家甚至都想到了家暴。6歲的孩子,這麼頻繁的骨折,簡直是不可想象的。除了家暴,再就是那種玻璃人,幾乎就找不出原因了。

然而,檢視檢查,又不像玻璃人。

所謂玻璃人,一般指脆骨症,是一種結締組織的遺傳疾病,具有家族性。主要由于間充質組織發育不全,膠原形成障礙而造成,且由于缺少造骨細胞,骨膜性及骨内性成骨均障礙,緻全身骨質疏松而脆性增加,臨床上常因輕微外傷而發生骨折,這類兒童也被俗稱為“玻璃娃娃”。

然而,無論從家族史還是檢視外表,這個孩子都不像玻璃人。除了傷痕累累,别無明顯的發現。

無論什麼原因,骨折手術還是得做。于是,帶着一臉疑惑,劉醫生叨叨咕咕去了骨科。

終于找到孩子頻頻受傷的原因了!原來,這個孩子完全不知道疼!

當看到孩子後,她并沒有正常的問診,重點集中在他怎麼受傷方面的偵查。

對于這個情況,家長也是一臉懵。但是,家長提供了一個資訊:這個孩子打小就不哭,受傷那麼多次,就沒哭過。這樣剛強的性格,一度讓家長很擔心。家長心裡琢磨:這孩子以後的手得多狠呐!

一般人聽到“不怕疼”,都會驚訝過後、一笑了之。但是,劉醫生感覺不是那麼簡單。不僅僅是對病例好奇,更重要的是與麻醉有直接關系。因為,怕疼和不怕疼,關系到麻醉中的鎮痛藥怎麼給、給多少。

一時無果後,劉醫生快速浏覽了一遍孩子其他方面的檢查。沒有太多發現後,她急匆匆趕回科裡。

一回到科裡,她就把術前訪視中的特殊發現和大家說了,并要大家快點幫她找點資料。

可以說,這樣罕見的病例,誰都沒有經驗。于是,一場病例大搜尋開始了。

過了幾分鐘,有一個同僚大喊一聲:找到了!

循聲過去,大家看到她手機上寫着“先天性無痛無汗症”。

一時之間,自認為見多識廣的麻醉醫生們都沒了聲音。

幾秒鐘的沉寂後,大家都紛紛催促她快點往下翻,看看這是一種什麼病。

終于找到孩子頻頻受傷的原因了!原來,這個孩子完全不知道疼!

這裡需要客觀地說一下,麻醉醫生的“見多識廣”并非虛言。從上學階段算起,大學期間不僅要學所有臨床科目,還要專項學十幾門麻醉專業的内容;畢業工作後,幾乎每天都可以在手術室見到各個科室的病情。相比較骨科、婦科等科室,所見的病例豐富太多了。

當看到先天性無痛無汗症的廬山真面目後,大家回頭問劉醫生:這個孩子發燒嗎?

大家之是以這麼問,是因為這個病的最主要的臨床特點是不怕疼、經常發燒。

劉醫生說:體溫單上,孩子的體溫确實高一點,有37℃多。但是,考慮孩子骨折吸收熱的影響、白細胞又不高,就以為是正常現象。詢問家長後,家長也反映孩子發燒是習以為常了。并且,每次均不需要用抗生素,實體降溫即可。

聽到劉醫生這麼一說,大家都說“對、對、對,就是這麼回事,就是這個病”。

劉醫生也恍然大悟:難怪這個孩子受傷從來不哭,原來他不知道疼啊!

短暫的學術讨論之後,大家也不由感歎:之是以他受傷這麼頻繁,和他不知道疼是有直接關系的。要知道,疼痛是上天賜予人類的最好的禮物。正因為有疼痛,人們才會躲避傷害刺激、才會積累不受傷的經驗。

終于找到孩子頻頻受傷的原因了!原來,這個孩子完全不知道疼!

一頓唏噓後,大家也一起讨論了一下麻醉方案。

鑒于孩子對疼痛不敏感,麻醉方案中刻意減少了鎮痛藥的劑量。雖然理論上甚至可以不給任何鎮痛藥,但以防萬一,還是留了一些中等強度的鎮痛藥。

鑒于孩子術中體溫升高的可能性大,還特别給護士打電話:術中要減少覆寫,要挑一個涼快的房間做這個手術。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