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胎後 看大寶愈發不順眼 想讓她離遠點” 明知不對為何還要偏心?

生育政策放開以來,越來越多家庭迎來二胎、三胎,但随之而來的多子女問題也日漸凸顯。最近看到一位二胎媽媽的發言,莫名的有些心疼她家老大。

從媽媽的發言不難看出,4歲半的女兒是外婆帶大的。

“二胎後 看大寶愈發不順眼 想讓她離遠點” 明知不對為何還要偏心?

媽媽說:小時候還蠻喜歡老大的,但上幼稚園後女兒幹啥事都拖拉,經常哭鬧,太能作。是以,每天老大從幼稚園回來,當媽的就開始心情煩躁。媽媽經常吼她,有時還會上手揍,看見就讨厭,一點哄得耐心都沒有,特别想推出去,讓女兒離得遠遠地。

但這位媽媽說道老二,卻極盡贊美之詞。她說:我特别喜歡老二,長得漂亮性格讨喜,說自己不偏心那怎麼可能,我看見老大欺負妹妹,我就更讨厭她。

“二胎後 看大寶愈發不順眼 想讓她離遠點” 明知不對為何還要偏心?

媽媽還表示:家裡資源全給了老大,新衣服、新玩具、換幼稚園、報各種班,出去玩也是帶老大。老大都中班了,但讓她做每件事情都好難,刷牙不好好刷,好好溝通無效,獎勵說好話無效,威脅恐吓無效,隻能暴力解決。全家都捧着老大怕她受半點冷落,生完二胎所有人都被關照不許誇妹妹半句,有人送妹妹一雙鞋,老大都要鬧好幾天。

這位媽媽說:“我也知道偏心不對,但我控制不住我自己”。最後她還得出結論:老大不識好歹、性格乖張,還是老二可可愛愛,深得媽心。有點驚訝于這位媽媽理所當然的偏心,隔着螢幕都能感受到大寶的壓抑。

為何有些家長明知道偏心不對,還是會偏心?

當父母的都想一碗水端平,都知道差別對待對孩子并不公平,甚至對孩子存在負面的影響,但父母們就是控制不住的偏心,到底是為什麼?

“二胎後 看大寶愈發不順眼 想讓她離遠點” 明知不對為何還要偏心?

事實上,偏心的父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多。加州大學人類和社會發展學院的教授凱瑟琳·孔戈爾,曾做過一個研究。他發現,有65%的母親和70%的父親承認自己更偏愛某一個孩子。但這個資料其實并不準确,因為大部分父母會在調查過程中掩飾自己的偏心。

資料就是這麼不公平,這麼普遍的情況到底因何而來?

首先,從生物學來看:

動物界有一個非常出名的“偏心育兒法”。有些動物一出生,父母就會選擇投喂那些身體更加強壯的。這是因為他們需要確定食物一旦短缺,死亡就會從最弱的開始,保護自己最強壯的基因能夠流傳下去,“優勝劣汰”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生存法則。

“二胎後 看大寶愈發不順眼 想讓她離遠點” 明知不對為何還要偏心?

除了優勝劣汰,生物學上還有個“自戀情節”,任何動物都認為自己的基因才是最優秀的,遺傳來看父母會不由自主地偏愛那個與自己最為相似的孩子,他們會更希望這個孩子獲得成功。

你看,從生物學來看“偏心”是刻在父母本能裡的行為。

其次,社會影響

幾千年傳統文化的影響,讓我們不得不承認,在一些地方“重男輕女”的情況還是存在的。

“二胎後 看大寶愈發不順眼 想讓她離遠點” 明知不對為何還要偏心?

記得大學舍友想買一個電腦,父母讓她自己去兼職。而一年後,弟弟上大學時,父母卻讓姐姐送弟弟台電腦。不見如此,大學畢業後還要給弟弟湊首付買房。她曾偷偷對我說:“總有一天,我還完養育之恩,我會跟那個家一刀兩斷。”但要還完養育之恩,談何容易?

最後,弱勢政策

心理學有個“弱勢政策”,就是通過展示自己的脆弱而擷取照顧。直白地說,就是通過弱小來赢得他人的關注。在多子女家庭中,這種“弱勢政策”也被發揮了出來。對于缺乏基因優勢的孩子而言,這是在遊戲中生存的必要技能。

“二胎後 看大寶愈發不順眼 想讓她離遠點” 明知不對為何還要偏心?

不少家庭中父母認為年齡較小的孩子相對更加脆弱,更需要保護。是以會讓做哥哥、姐姐的承擔起一部分父母的責任。我們總聽到:“你是哥哥,要讓着妹妹”、“你是姐姐,要學會照顧弟弟”。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隻要父母覺得你弱,你就很有可能會被偏愛。

你以為的偏愛,其實是在挑撥兄弟姐妹的關系

我們理所當然地偏愛那個自己喜歡的孩子,忽視另一雙渴望親情的眼眸,殊不知這種毫無道理的偏愛,讓親情充滿不平衡。

那個被寵愛的孩子,會愈發任性,慢慢地他們會要求身邊人對自己有求必應;而被忽視的那個孩子,則會陷入求而不得的狀态,從小得不到滿足的他,可能會終其一生都缺乏安全感。

曾看到過因為父母偏心,18歲的哥哥将7歲的弟弟推到樓下的新聞。選擇的愛、偏心的愛,對孩子的傷害侵皮蝕骨。被忽略的那個會瘋狂渴求别人的認可,他們會失去自我、失去原則,不惜委屈自己,壓抑自己的情緒,以換取那一點點所謂的愛。換而不得,則會讓被忽視的孩子變得懷疑、否定,甚至責怪自己,極大可能出現偏激行為。

要怎樣才能讓孩子感到公平呢?

我們已經知道,父母很難做到絕對公平,但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孩子們感受沒那麼大落差呢?以下3個步驟,應該會讓大部分被忽視的孩子好受一些。

首先,不用完全對等,隻要每個孩子足夠被愛

基因上決定父母内心肯定會有偏愛,也别強求自己一碗水端平。其實父母也沒必要做到将“愛”一分為二、完全對等,隻要你讓每個孩子都感受到内心充盈,能确定父母是愛自己的就足夠了。

“二胎後 看大寶愈發不順眼 想讓她離遠點” 明知不對為何還要偏心?

建議父母們不要把關注點放在是否對每個孩子公平,而是告訴孩子:你對他的愛獨一無二,每個孩子得到的都是父母全部的愛,不用與任何人共享。隻是孩子需求不同,父母回應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但對每個孩子而言,父母的愛也是唯一的。

其次,教孩子們手足情深,不介入孩子的戰争

很多時候孩子感受到不公,是因為父母介入了孩子的戰争,站在一方的立場指責另一方。

“二胎後 看大寶愈發不順眼 想讓她離遠點” 明知不對為何還要偏心?

成長過程中,兄弟姐妹一定會吵架,孩子們有自己的規則,父母的貿然介入會打破這個規則。而且,在“麻煩”中成長起來的手足情會更牢固,是以建議家長不要介入孩子的戰争,盡可能把空間留給孩子,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問題。

最後,不要比較孩子

二胎、三胎家庭中,父母會不自覺地比較孩子。“弟弟比較粗心,哥哥做事就很仔細”、“姐姐很有時間感,妹妹做事就比較拖拉”等,這種對比會給孩子帶來無形的壓力。孩子們會認為親子關系在父母心中存在高低之分,以至于那個表現不好的孩子會變得緊張,甚至和兄弟姐妹産生隔閡。

“二胎後 看大寶愈發不順眼 想讓她離遠點” 明知不對為何還要偏心?

最後想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哪怕你内心真的會對一個娃有所偏愛,也請盡量不要表現出來,畢竟你的偏愛瞞不過孩子的眼睛。

試想一下,多年以後那個被忽視的孩子紅着眼問:“當年為何對我視而不見?”那時我們該有多痛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