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 iPhone SE:蘋果揮起小刀,刺向中國智能手機廠商

新 iPhone SE:蘋果揮起小刀,刺向中國智能手機廠商

3599 元的 iPhone SE(第三代),發售了。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它是一款有争議的産品,亮點與槽點俱存——亮點是 A15 Bionic 晶片和 5G,但槽點确也很多,比如說 5 年不變的 iPhone 8 外觀,以及在螢幕、電池、攝像頭等各種配置上的不思進取,以及經典的圓形 Home 按鍵……

毫無疑問的是,它是目前入手門檻最低的 5G iPhone。

不過,對于國産廠商來說,蘋果此番推出的 iPhone SE(第三代),是一款進攻意味非常明顯的産品;尤其是在大盤形勢不好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它以 3599 元的低價,進入到此前由 OV 小米主要把持的市場,讓這個價位段的厮殺,更加猛烈。

2022 年,國産手機廠商的日子,注定不是很好過。

趁着勝利,蘋果繼續向下收割

蘋果為什麼要推出 iPhone SE(第三代)?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看一下此前 iPhone SE 推出的背景。

2016 年 3 月,售價 3288 元的 iPhone SE 釋出。在當時 4G 已經開始普及的大背景下,它除了吸引喜歡小螢幕的 iPhone 使用者換機,另外一個目的就是降低 iPhone 的入手門檻,在全世界範圍内擷取更多的 Android 使用者。

到了 2020 年,iPhone SE(第二代)以 3299 元的價格釋出;一方面固然是幫助蘋果繼續降低門檻來吸引 Android 使用者群體;另一方面,在當時 5G 已經成為智能手機标準配置的大前提下,5G 版 iPhone 遲遲未能推出,蘋果整體業績承壓,是以 iPhone SE(第二代)也承擔了幫助蘋果走量的使命。

有趣的是,根據行業分析機構 Counterpoint 的資料,在 2021 年最暢銷的 10 款智能手機中,iPhone(第二代)以 1.6% 的占有率位居全球第八名,可見它的受歡迎程度。

顯然,新一代的 iPhone SE,也是承擔了争奪 Android 使用者群體的使命。

但這一次,蘋果選擇在上一代 iPhone SE 兩年之後就推出疊代産品,其背後有一個重要的背景,那就是 2021 年蘋果在 5G 市場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尤其是在華為被美國制裁的情況下,蘋果在很大程度上接盤了中國的高端手機市場,并且在華為此前比較強勢的歐洲市場也奪取了不少份額。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 IDC 公布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資料,2021 年蘋果出貨量達到 2.357 億台,同比增加了 15.9%,位居全球第二——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蘋果在 2021 年全年出貨量達到 5030 萬部,同比增加了 39.5%,但僅僅位居第四名。

這種情況下,iPhone SE(第三代)的推出,可以看做是蘋果在面向中國市場的一次乘勝追擊。

新 iPhone SE:蘋果揮起小刀,刺向中國智能手機廠商

實際上,一位手機行業的資深人士表示,在中國市場,每年三月都是手機銷售的淡季;而基于蘋果手機的特定産品周期,對于 iPhone 來說也不例外;iPhone SE(第三代)推出,其實就是為了選擇一個合适的時機,尤其是針對中國市場。

該人士表示,雖然 A15 Bionic 是蘋果在去年釋出的 iPhone 13 系列中搭載的新一代晶片,但它依舊是目前整個智能手機行業的最強 SoC——即使是最新釋出的高通骁龍 8 Gen 1 和聯發科天玑 9000,也無法與之抗衡,這讓 iPhone SE(第三代)依舊具備競争力,即使是在競争如地獄般激烈的中國市場。

這也是蘋果在如今推出一款貌似設計過時的 iPhone 的底氣。

該人士表示,其實蘋果在 iPhone SE(第三代)采用 A15 Bionic 晶片,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攤薄這顆晶片的成本——但它的釋出不應該用 “清庫存” 來形容,因為如果是庫存,在上一代 iPhone SE 中早就清完了;它也不是一款代表創新的産品,它更多是蘋果基于市場目的而有意為之的一種産品政策。

而産品政策正是為市場政策服務的,其中,中國市場是重頭戲。

新款 iPhone SE:殺傷力十足

與兩年前釋出的 iPhone SE(第二代)相比,iPhone SE(第三代)的功能更新點并不多;而且從起售價來說,它還比前作貴了 200 元。

但它所搭載的 A15 Bionic 晶片,确實是重大亮點。

從參數上來說,它采用了台積電 5nm 制程工藝,共內建了 150 億個半導體;其中 CPU 采用 6 核設計(2 個性能核心 + 4 個效率核心),GPU 則擁有 4 核(用于 iPhone 13/mini)和 5 核(用于 iPhone 13 Pro/Max)兩個版本——另外,它還內建了全新的 ISP、視訊編碼和解碼器,系統緩存翻了一倍。

新 iPhone SE:蘋果揮起小刀,刺向中國智能手機廠商

實際上,iPhone SE(第三代)所搭載的 A15 Bionic,采用了 iPhone 13 同款 GPU。

不過,A15 Bionic 對 iPhone SE(第三代)的加成,不僅僅是處理速度更快那麼簡單。從體驗上來說,通過蘋果在軟硬體層面的協同優化,在這顆最強 “SoC” AI 算力的加成之下,它擁有了比前作更多的可玩性,舉例來看:

後置攝像頭新增了深度融合技術,支援智能 HDR 4 照片,也支援攝影風格;

在視訊拍攝方面,增加了對 “夜間視訊延時攝影” 的支援;

在前置攝像頭上,也增加了對攝影風格、慢動作視訊、深度融合技術的支援。

除了 A15 Bionic,iPhone SE(第三代)增加了 5G 功能,這在 5G 功能已經成為智能手機标準配置的中國市場,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同時,5G 功能的加持,意味着 iPhone SE(第三代)采用了高通基帶晶片,相對于 iPhone SE(第二代)所采用的 Intel 4G 基帶晶片,其在 2G/3G/4G 情況下的信号表現無疑更好一些。

新 iPhone SE:蘋果揮起小刀,刺向中國智能手機廠商

值得一提的是,在 iPhone SE(第三代)的續航也有所增加,官方的說法是 “視訊播放可達 15 小時”,而前作的 “視訊播放可達 13 小時”。對于中國使用者來說,iPhone SE(第三代)還有一個功能上更加友好的産品亮點——那就是它支援北鬥導航。

另外,在疫情使得口罩佩戴無可避免的社會大背景下,iPhone SE(第三代)在産品上實際上還有一個相對優勢,那就是圓形 Home 按鍵和指紋識别功能——雖然這是一個舊功能,但也足夠建構出與現有産品的差異性。

整體來看,iPhone SE(第三代)是一款亮點和槽點都很突出的産品,但不失為一款充滿高科技屬性和産品差異性的産品——相對于同樣搭載 iOS 系統的 iPhone 13 系列來說,它确實遜色一些;但相對于 Android 使用者來說,這種差異性無疑會更加明顯。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款手機将 5G iPhone 的入手門檻,拉低到了 3499 元。

2022 年,國産手機廠商日子不好過

2022 年,智能手機市場的競争注定更加慘烈。

無論是蘋果這樣的世界級巨頭,還是的國産廠商中 OV 小米三家,都注定不好過。知名産業分析師郭明錤此前就公開表示:

不看好 2022 年的手機市場。最高端的蘋果手機,以及最低端的傳音手機的訂單都減少了,這意味着手機行業正面臨結構性挑戰。

在郭明錤之外,vivo CEO 沈炜也在 2022 年 1 月的公開發言中表示,手機行業競争激烈,使用者需求與時俱進,2022 年,将是智能手機行業最具挑戰的一年——如今來看,這番話并不是口号,反正是目前行業發展狀态的真實寫照。

實際上,手機市場的疲軟,其影響已經快速傳遞到供應鍊。據最新的行業消息稱,由于智能手機等消費類電子市場需求不強,導緻消費類電子晶片将面臨高達 30% 的巨幅砍單,而晶片廠商此前備貨購買産能,導緻當下面臨極大的庫存清理壓力。

當然,手機大盤雖然不好,玩家們依然有機會通過努力讓自己成為第一名,跑赢大盤。

對于蘋果來說,iPhone SE(第三代)正是它面向激烈的手機市場而向友商拼出的刺刀。尤其是在 3499 元到 4699 元的價位段,正是小米 OPPO vivo 等國産手機玩家重點發力的中高端産品區間——在 5G 功能和 A15 Bionic 的加持下,iPhone SE(第三代)有足夠的差異化屬性去至少赢得一部分非蘋果使用者。

新 iPhone SE:蘋果揮起小刀,刺向中國智能手機廠商

實際上,iPhone SE(第三代)釋出之後,已經有不少分析師表示看好。

比如說,美國投行 Evercore LSI 預計,蘋果公司有望賣出 3500 萬部 iPhone SE,而該機型将為蘋果公司創收 150 億到 200 億美元。同時,投行 Cowen 表示,iPhone SE 在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将很有競争力,它對銷量的預測是 2800 萬部;而另一家投行 Wedbush 的預計是 3000 萬部。

整體來看,iPhone SE(第三代)承載了蘋果面向中端手機市場降維打擊的勃勃野心。

這就意味着,從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情況來看,iPhone SE(第三代)勢必會給其他玩家帶來更大的壓力。畢竟,在 2022 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自身已經面臨消費者購買力疲軟、智能手機缺乏創新不夠導緻的吸引力缺失、海外市場緊縮導緻内部競争激烈等問題,但 iPhone SE(第三代)隻會讓 OV 小米等玩家面臨形勢變得更加嚴峻。

不過,對于蘋果來說,雖然它依舊有着巨大的産品和技術優勢,但也不得不面臨自己的挑戰。

最新的消息顯示,蘋果很有可能在最新一代的 iPhone 14 系列中,采用與以往不同的晶片政策,也就是在其中兩款入門款機型(iPhone 14/Max)中采用 A15 Bionic 晶片,而在另外兩款 Pro 款機型(iPhone 14 Pro/Max)中采用 A16 Bionic 系列晶片——這樣的政策,也反映出了蘋果在智能手機的創新層面也遇到了瓶頸。

某種程度上,這是整個智能手機行業的創新困境。

當然,對于國産手機廠商來說,盡管壓力巨大,困難重重,但是作為尚且留在牌桌上的中國玩家,也不得不去面臨來自蘋果的挑戰——反過來看,蘋果的強勢挑戰,也是它們在成長和進步中繼續深耕技術産品、回歸創新本源的外在驅動力。

畢竟,那些殺不死你的,隻會讓你變得更強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