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怎樣處理兒子“集卡”

我怎樣處理兒子“集卡”

【家長講述】

大約兩三年前,我帶兒子去小區旁的文具店。買完文具之後,他要求我給他買幾盒卡牌。最初我以為卡牌就是撲克牌,就問他說:“家裡有撲克牌為什麼還要買呢?”他告訴我卡牌不是撲克牌,而是小朋友當中比較流行的一種遊戲。于是我們花了幾十元買了三四包卡,打開後,我不以為然:“這不就是撲克牌上畫了漫畫人物嗎?有什麼好玩的?”不過,兒子的反應和我明顯不同,他覺得很有趣,翻來覆去地擺弄卡牌,嘴巴裡還念念有詞。

後來,他時常給我說起關于同學集卡的事情,各種集卡的專有名詞,什麼雷鳴版、星雲版,什麼SR、HR之類,偶爾也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一兩盒。通常他講關于卡牌的話題時,我都是“嗯嗯啊啊”地應付過去,完全沒當回事。然而,到了孩子五年級過生日,我問他想要什麼生日禮物,他居然還想要來一盒卡牌,還要那種上百元的“黑鑽”。已經兩三年了,他還這麼心心念念,看來我要好好研究一下這個卡牌到底有什麼魔力了。

于是,我認真向兒子請教,請他說說這卡牌的魔力在哪裡,為什麼小朋友會這麼癡迷。他一聽我關心起他喜歡的事情,就非常開心,于是“竹筒倒豆”般說起來,在短時間内就給我普及了很多關于卡牌的知識。

原來,這些卡牌主要是以動漫為主,比如奧特曼、鬥羅大陸等。男生女生收集卡牌的類型不大相同。卡牌價格不同,便宜的十幾塊一包,貴的幾十甚至數百元,随着卡片稀有程度而水漲船高。但在打開裝卡牌的盒子之前,并不知道盒子裡有哪些稀有的卡牌,類似于抽盲盒。

他說,絕大部分同學都或多或少地參與其中。有同學樂此不疲,不但讓家長買,還用自己的零花錢壓歲錢來買。同學之間要比較,看誰擁有更多的稀有卡牌,擁有更多稀有卡牌的同學會成為大家羨慕的對象。而且,同學之間還互相交換卡牌,互通有無,卡牌成為小朋友社交的最重要媒介之一,如果沒有集卡,可能就找不到共同的話題,就被排除在特定的圈子之外。

在讓兒子給我普及了相關知識之後,我又問了問其他一些認識的小朋友,并且上網查了查資料。原來,兒童集卡已經成為國小生群體中最風行的活動之一。不過,由此也引發了一系列問題,有的是花太多的錢在這個上面,家長覺得非常不值得;有的是孩子過于沉迷其中,影響了學習等等,是以引發了很多家庭沖突。

先說花錢多的問題。資料顯示,有一些專營卡牌的公司僅僅單一門店的年營業額就高達十幾億元甚至更多,而卡牌本身的成本有多少呢?據卡牌制作企業的負責人介紹,平均每張不超過一角錢!到了國小生手裡,平均每張至少售價一進制以上,稀有的卡牌一張要幾十元、數百元、上千元,也就是說利潤至少是十倍起步,百倍千倍也并不稀奇。如此看來,确實相當暴利。不過,集卡的國小生可不這麼看,一些卡牌在他們眼裡就是珍寶。我想,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遊戲玩法,二三十年前拍洋畫,或者買友善面集卡等,本質上與現在這個集卡也并無不同。

當然,凡事有度。如果孩子沉迷其中,不但花大量的金錢購買,同時也影響了學習就不好了。那如果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呢?我想最基本的原則還是要“疏”而不要“堵”。

從成人的角度來說,要了解孩子集卡的理由,雖然會有一些攀比的心理,但也是社交的一種媒介。通過這個媒介,可以讓孩子有某種歸屬感。

同時,在孩子集卡這件事情上,不能隻看到負面作用,也要學會借力打力,發揮其正面作用。比如,讓孩子講一講卡牌中的情節,除了複述動漫中已有情節之外,還可以通過想象創造新的情節并寫下來,這樣既鍛煉了口語表達,也鍛煉了書面表達。

卡牌中通常會标注人物的戰力值,最初了解戰力值的大小,對比個體的勝負關系,然後可以随機組合,看看這些組合從戰力值上計算,在勝負關系上會有怎樣的可能,這就鍛煉了孩子對數字的感覺和運算能力。引導孩子手繪卡牌中的人物圖案,或者用泥塑的方式把二維的圖畫變成三維的雕塑,這就在無形中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通過引導孩子了解卡牌成本價與賣出價的比值關系,探讨投資卡牌是否值得,如何管理自己的财産,做到合理花費,培養孩子的财商。引導他們從集卡開始,轉移到集郵、集币等活動中來,這可以加強他們對曆史地理等方面學科知識的學習。總之,如果成人能多琢磨一下,那麼,兒童集卡就可以轉化為學習資源,因為借助了孩子的熱愛,是以學起來一定既快樂又高效。

有的孩子沉迷其中,更大可能并不是卡牌的吸引力,而是由于現實生活中親子關系緊張、成就感的缺失、找不到歸屬感等。這時候,就不能把闆子都打在卡牌上,而是要有針對性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我在和兒子讨論完卡牌的相關問題之後,我告訴他,《論語》中孔子的弟子子夏說過這樣一句話:“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緻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每一種東西深入研究起來都可能有它的趣味,但為了人生更長遠的目标,就要有所選擇。如果隻有兩種活動可以選擇,一種是玩卡牌,另外一種是讀書,你更願意選擇哪一個?他告訴我,還是要選擇讀書,因為讀書能更擴充,更深入,而卡牌卻不能。兒子的選擇,讓我這個爸爸放下了懸着的心。

(作者:于曉冰,系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國文教師)

(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