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七八歲狗都嫌的熊孩子,家長該如何優雅地面對?

帶娃不易,帶熊娃更不易。今天分享給您一份對付熊娃二次叛逆期的秘方,務必收藏好喲!

七八歲狗都嫌的熊孩子,家長該如何優雅地面對?

狗都嫌的年紀

有句老話:七歲八歲狗也嫌。

你對TA和顔悅色,TA就上房揭瓦;

你對TA疾聲厲色,TA就撒潑打滾;

你想給TA點顔色瞧瞧,TA就以牙還牙,氣得你肝疼。

這時你就會想:當初那麼可愛的一個小家夥,怎麼就變成了現在這個燙手的熱地瓜?

七八歲狗都嫌的熊孩子,家長該如何優雅地面對?

以下是來自野生觀察少女阿胖對七歲男孩的特點總結:

1.一刻不停地說話,更重要的是,說的全是廢話。喜歡和擅長運用反問句。你說:回家第一件事是洗手,他問:如果我就是不洗手呢?你說:在車庫裡不要蹦蹦跳跳,他問:那我可以跳跳蹦蹦嗎?

氣死你,大概是他每句話的目的。

2.大腦或身體,永遠有一個在打架。如果成年人的世界裡隻有兩件事:關你屁事和關我屁事,那七歲男孩世界裡也隻有兩件事:你來打我和我來打你。

他們的小腦袋裡裝滿了奇奇怪怪的武器:一枚可以炸掉全世界的飛彈、一根可以毒死全人類的毒刺、一架不用加油無限裡程的飛機、一塊可以抵擋原子彈的盾牌。

然而,這麼豐富的想象力在看圖說話的時候就變成了:陽光明媚的一天,小朋友們玩得很開心。

3.永遠在丢東西。新學期開學第三周,一個七歲男孩不見了的東西包括:數不清的橡皮、兩張周練考卷、一本英語課本(還是老師在群裡點名才知道書不見了)、一根跳繩和一隻手套。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他沒丢什麼,别急,那隻是你還沒發現他丢了什麼。

4.七歲小孩之間的社交方式是:在路上碰到,大叫彼此的名字。

——小田!

——小陳!

——小田!!

——小陳!!

——小田!!!

——小陳!!!

然後,就互相再見了一港。

5.非常非常想養一隻貓。如果不能養貓,養一隻兔子也可以;如果沒有兔子,養一隻鳥也可以;如果沒有鳥,養一隻倉鼠也行;如果沒有倉鼠,養一隻烏龜也行。而且他保證:自己肯定會好好照顧寵物。

可是他忘了,五歲的時候,就給他買了一隻烏龜,喜歡了兩個禮拜後,再也沒有看過它。

6.睡覺還要抱着娃娃和媽媽的紅色棉毛衫。

7.能背出電梯裡播放的所有廣告,卻怎麼也背不清牛津版英語教材第一單元的六個單詞。背得最熟的廣告詞是:大衛拖把,拖把專家。

救命啊!!

8.癡迷一切集點:遊戲廳集滿1000張點券可以換一個制作粗糙的玩具、學校裡集滿十個印章可以換一塊橡皮、興趣班集滿五張貼紙可以換一個破破爛爛的玩具汽車。

可是對于媽媽說的:”認真寫作業,集滿五個章,媽媽就給你買一個玩具“的獎勵機制,毫無興趣。

9.父愛的高光一刻,是兩個人背着媽媽打手機遊戲的那一刻。

10.七歲男孩的自信是:老師說的全會,不用檢查都對;但交出來的作業是:一些題目沒看清,一些題目太粗心。最令人惱火的是,他一寫作業就好累,躺到床上不想睡。

11.喜歡看爸爸洗碗嗎?喜歡;喜歡逛超市嗎?喜歡;喜歡和外婆一起買菜嗎?喜歡;喜歡陪媽媽去倒垃圾嗎?喜歡。反正隻要不寫作業,幹啥都興高采烈。

12.不希望媽媽再生個弟弟或者妹妹,但可以再生個哥哥或者姐姐。

13.他很愛你,雖然,這并不妨礙他氣死你。

七八歲狗都嫌的熊孩子,家長該如何優雅地面對?

叛逆期背後的語言

親爸親媽們都一個頭N個大,想之頭疼,談之色變,避之不及。但出于親情與責任,又不能棄之不管。

有的媽媽說:我家的娃,也就是睡覺的時候看上去還可愛點,除此之外每時每刻就是讓我心情堵堵堵,堵到不行的節奏。

有的爸爸說:如果把孩子當做一款全球限量版産品的話,那這産品的使用者體驗也忒差了,真想發回原廠再重新設計一款!

熊孩子這氣死人不償命倔勁兒和愛咋咋地的拽勁兒,分分鐘讓你忘掉身份,忘記體面,忘乎是以,隻想汪汪汪地朝TA大吼一頓。

說好的優雅呢?說好的好好說話呢?說好的以理服人呢?

一個快要氣瘋了的人,哪還管得了這麼多?

七八歲狗都嫌的熊孩子,家長該如何優雅地面對?

其實,七八歲的孩子種種讨人嫌的行為背後也是一樣可喜的心理因素:他們的自我意識進一步發展了,他們更有自信、更加獨立了!不再是大人讓做什麼就做什麼的小乖乖了,他們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願,覺得自己什麼都懂、什麼都能幹。這就是他們不再那麼“聽話”的原因。

與此同時,他們不斷增長的自尊與落後的行為能力之間卻産生了沖突。他們的獨立和自信往往遭遇各種現實的打擊,進而導緻他們常常脾氣暴躁或者變成愛哭鬼。

七八歲正是孩子一二年級的适應期,學業壓力逐漸加重,還有同學關系、師生關系乃至校園霸淩帶來的困惑,再加載一個過度的好勝心的話,很多在我們大人看來不值一提的小小挫折,就會讓他們沮喪不已,稍有不順就大發雷霆,加上他們語言能力破壞能力的加強,大人們對付起來就格外地身心俱疲。

然後,假如我們能設身處地換位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這些外強中幹的小霸王們其實十分值得同情,十分需要我們的幫助。每一個發脾氣的孩子背後都是一顆求助的弱小心靈。

七八歲狗都嫌的熊孩子,家長該如何優雅地面對?

三招巧化解

雖然一提到“叛逆期”,就讓家長覺得頭疼,但是并非無解。以下四招,就能夠巧妙地化解孩子的敵意,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這段特殊的時期:

1. 允許孩子說“不”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平日裡父母越是壓制,孩子反彈得就越厲害。

是以,當孩子說“不”的時候,不要第一時間反駁,哪怕你覺得那個想法很幼稚。

讓孩子表達完整,或許你會為他新奇的想法所折服。允許不同意見的存在,是父母需要邁出的第一步。隻有做好了這一步,孩子才會覺得自己是被公平對待的,才能多生出一分信任。

反之,如果父母控制欲太強,孩子稍微不按自己的意願來,就打壓他們,隻會讓親子裂痕越來越深。

2. 嘗試“以牙還牙”

當孩子對你的話充耳不聞,或者是故意唱反調的時候,父母不妨也學他的态度對待他。

換位思考,往往能讓孩子有更深刻的感受。

比如:當你要求孩子做一件事,他總是推三阻四,或者唱反調的話,那麼你就也這麼對待他的要求。

當然,父母的态度一定要溫和,而不是和孩子故意擡杠。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錯誤的态度,他們才能夠改正。

3. 不要吝啬肯定和表揚

每個孩子都有值得肯定和表揚的地方,當他們身處叛逆期的時候,父母的指責和批評會越來越多,這會讓他們更加煩躁。

是以,父母不妨換一種角度,把肯定和表揚的話語挂在嘴邊,将指責換成鼓勵的方式去引導他們。

孩子做得好的時候,鼓勵會讓他們做得更好;孩子受挫時,父母的鼓勵,能夠激發他們的内在動力,幫助他們客服困難。

成長的道路會遇到多種多樣的問題,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認真解決當下階段的問題,不要讓問題一味的累積和附加。隻有道路通暢了,孩子才能順利的進入下一階段,全程才能健健康康的成長。

*本微信公衆号對所有原創、轉載、分享的内容、陳述、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供讀者參考,釋出的文章、圖檔等版權歸原作者享有。部分轉載作品、圖檔如有作者來源标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并聯系小編授權或删除。

「如果覺得好看有用,歡迎點一個‘在看’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