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親病危,不耐煩的兒子:怎麼還沒死?不孝之子是這樣煉成的!

前不久聽到一件令人唏噓的事情。一位年邁的老人病重住院了,身邊沒有人照顧。

老伴幾年前就去世了,剩下自己孤零零的一個人!

隻能靠着同病房的病人家屬和護士,暫時幫忙照顧一下。

那麼,大家不禁要問:老人的子女呢?

父親病危,不耐煩的兒子:怎麼還沒死?不孝之子是這樣煉成的!

說來話長。老人幾十年前靠着養魚過日子。夫妻倆有個兒子,辛辛苦苦掙錢,就是夢想着把兒子培養成人,好好讀書,将來有個好出息。

雖然他們把孩子視若掌上明珠,從來就是無條件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可是,孩子就是不争氣,沒出息!

孩子還在上國中的時候,就以學校要交這費那費為名,不斷向父母索要錢财。

父母一次都不敢怠慢,一一予以滿足。小小年紀,吃喝玩樂,名牌時尚,樣樣沒落下。

而且孩子手頭上有了錢,就結識了很多社會上各式各樣的豬朋狗友。

要麼就到處吃吃喝喝,要麼就到網吧沉迷于各種遊戲,玩着最時尚的手機,學習成績直線下降!

後來老師投訴多了,父母愈發感覺不對勁了,才趕緊斷了他的“财路”。

這時,更大的麻煩來了。開始時不斷地偷家裡的錢,再後來發展到在外面偷搶!

民警把他抓過好幾次,都因為還達不到判刑的法定年齡,不久就隻好放人了。

這時,孩子和父母反目成仇。總覺得自己屢屢被抓,就是因為父母不給錢造成的!一直對父母懷恨在心。

父親病危,不耐煩的兒子:怎麼還沒死?不孝之子是這樣煉成的!

有一次,就因為買個蘋果手機,再次向父母要錢未能如願,就對父母大打出手!

母親被氣得一病不起,說:“從小到大,我們把心都掏給他了,為什麼還這樣對我?”不久就帶着遺憾離開了人世。

後來,當父親的更是惱火了,也沒法有效管教這個孩子,隻好使出最後一招:打!

指望能棍棒底下出孝子!沒曾想,這小子幹脆就離家出走,不辭而别,杳無音訊了!

聽說既然家裡沒指望了,到外地打工去了。

又過了幾年,他聽說父親的魚塘因為被征地得了一筆補償款,就又跑回來向父親要錢了。

這一次,父親鐵了心沒給他一分錢!“我就當沒養你這個不孝之子!”他父親氣憤地說。

他隻好忿忿不平地又走了,一直不知所蹤。

這次他父親病重住院,通過民警和街區幹部的努力,好不容易才找到他,告訴了他父親的實情,要他回來看看。

開始他死活不願意。後來好說歹說勉強回來了。

看了一眼插滿管子的父親,就在病房門前的走廊裡來回踱步,嘴裡很不耐煩地念叨着:“怎麼還沒死啊?”……

父親病危,不耐煩的兒子:怎麼還沒死?不孝之子是這樣煉成的!

唉!父母養出這樣的白眼狼,能怪誰呢?社會風氣?網絡遊戲?父母自己?

我覺得各種因素都有。關鍵還是父母自己!

你想想看,孩子從小到大,父母都無條件滿足其一切要求,不需要花費任何努力,甚至不費吹灰之力,都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

人都這樣,對于自己唾手可得的東西,從來就不會去珍惜,更懶得去努力争取,這就漸漸地縱容了孩子好逸惡勞的惡習!

父親病危,不耐煩的兒子:怎麼還沒死?不孝之子是這樣煉成的!

前幾年就流傳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讀國小六年級的小姑娘,因在家沉迷于玩手機遊戲,母親說了她幾句就賭氣出走。

到了晚上天下起雨來,又冷又餓的她,跑到隔壁鄰居大娘開的面館屋檐下避雨。

可是,自己身無分文又不敢進去。大娘看到她那副狼狽相,趕緊拉她進屋裡,“怎麼啦?又跟家裡人賭氣啦?進來暖和暖和吧!”

大娘給她端來了一碗面。她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十分感激地說,“太感謝您了,大娘!”

看得出她那份真誠的謝意。大娘說:“我隻給你做了一碗面而已,你就千恩萬謝了;

可是,你媽媽給你做了十多年的飯菜,你感謝過你媽媽嗎?”

小女孩聽後,若有所思,随後淚流滿面,好像突然明白了什麼。

她立刻站了起來,冒雨跑出面館,直奔家裡!

回到家,看見媽媽一個人愁容滿面,可憐兮兮地坐在客廳裡盼着女兒回家。

小女孩一把抱住媽媽,然後跪下來邊哭邊說:“媽媽,我錯了!我真的錯了!我今後要聽話,聽媽媽的話!”

這還算是“悲喜劇”的了,孩子好歹最後還算良心發現。

父親病危,不耐煩的兒子:怎麼還沒死?不孝之子是這樣煉成的!

現實生活中多少孩子被“愛”慘了,進而也被害慘了!他們不但沉迷于吃喝玩樂,而且一輩子一事無成。

是以,作為父母,愛自己的孩子應該說是一種本能,本身也沒有什麼錯。

關鍵是,我們要學會怎樣去愛,讓孩子真正感受到你的愛,還要讓孩子得到愛必須付出一定的成本,這才是重要的!

好多家長動不動就喜歡說“都是為你好!”可是,人家就是沒有感受到你的好哦,你要怎麼說?

你有沒有發現?很多孩子都是“兩面人”。在家,對待自己的父母态度惡劣,牢騷滿腹,甚至深仇大恨!

在外,對待自己的朋友、同學相敬如賓,友善客氣。

哪怕小同學給他點小吃,他都會想到第二天要給他帶點什麼。

為什麼?因為他明白,如果不給人家點回報,人家就不跟他玩,更不會給他什麼好東西吃了!

看到沒有?我們從中得到了什麼啟發?作為父母,你要給孩子什麼東西,特别是給錢,必須要讓他付出點成本或者代價!

父親病危,不耐煩的兒子:怎麼還沒死?不孝之子是這樣煉成的!

人們對于自己付出過成本或代價的東西,往往比較珍惜,也不輕易放棄。這在經濟學上叫做“沉沒成本效應”。

連幼稚園的小朋友都知道,如果用自己的紅包錢買來的玩具,哪怕玩膩了也不會輕易扔掉;

但如果是别人送的,不想玩的時候說扔就扔了。

所謂“沉沒成本”是一項主觀評判的綜合性付出,不僅僅指經濟代價,也包括為某件事情所花費的時間、心思等等,都有意無意地計算在内了。

父親病危,不耐煩的兒子:怎麼還沒死?不孝之子是這樣煉成的!

是以,孩子想要錢的話,至少要讓他幹點家務活,或者做一件孝敬父母的事情什麼的,才能讓他得到。

讓他知道,人是要通過勞動才能獲得一定報酬的。

必要時,最好帶他到父母工作的現場,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甚至可以讓他親自幹點活,幫點忙!讓他體會到父母掙錢不容易!

著名教育改革專家魏書生當縣教育局長時,曾經給學生布置新學年第一天的作業就是:當晚給父母洗腳!

都說百善孝為先。家庭教育首先培養孩子的孝道實在太重要了!

所謂“狗不嫌主貧,子不嫌母醜”不是憑空自然産生的,也必須要人為地有意識培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