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普通醫生不會告訴你的自閉症“真相”

當家長發現孩子行為、思維異常後,第一反應肯定就是帶孩子去醫院做檢查,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在第一次都能被确診為自閉症,有些自閉症兒童,如輕度的阿斯伯格綜合征兒童,他們可能就需要4、5次才能被完全确診。

普通醫生不會告訴你的自閉症“真相”

但是,孩子确診了也不意味着事情的結束,相反,問題才剛剛開始!今天,小編特意請我們機構的資深專家,解答許多自閉症家長關心的問題。

(以下為小編和專家的采訪内容)

第一個問題:專業機構好還是在家訓練好?

小編:老師您好,很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回答網友的問題。

專家:幫助自閉症家庭其實也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倒也沒有麻煩一說。如果我說的内容有用,能幫到更多的家庭,其實也是一件好事。

小編:好,感謝老師的了解,那下面我就開始第一個問題的提問,有許多家長打電話說孩子被确診為自閉症後,他們有些茫然,不知道是找專業機構好還是自己在家陪着孩子訓練比較好?

專家:關于這個問題我也有注意過,網上很多網友也是各執一詞。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專業機構和家庭訓練得兩手抓。

普通醫生不會告訴你的自閉症“真相”

從國内外的具體案例來看,大部分國家都選擇的是“機構+家庭”的模式,之是以選擇這種模式,一方面是因為家庭是自閉症兒童長期居住的“愉快環境”,有利于改善他們行為刻闆、興趣狹窄,以及說話障礙等問題。

但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數家庭缺乏專業性的知識,是以專業機構的介入必不可少。從專業度方面看,專業機構可以為自閉症兒童提供智力、語言、興趣、行為等方面的引導幹預,也可以及時糾正在家庭引起的錯誤。

是以,目前學界最佳的建議就是機構負責專業性方向的指導和幹預訓練,家庭進行補充和适應性的恢複,雙管齊下才是合理的選擇。

普通醫生不會告訴你的自閉症“真相”

第二個問題:孩子有多動症,也算是自閉症嗎?

小編:很感謝老師的精彩解答,的确,單一的訓練方式未必利于自閉症兒童的恢複。那下面我們開始第二個問題,那就是“孩子有多動症,也算是自閉症嗎?”

提出這個問題的是一位媽媽,她說自己的孩子整天特别愛動,坐不住,幼稚園老師就跟她說孩子有多動症,讓她去查查是不是自閉症。不知道老師怎麼看?

專家:首先在這裡糾正很多家長的一個誤區,多動症的專業名稱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一種很常見的精神行為障礙。但是,盡管很常見,但可不是說孩子愛動、愛鬧騰就是多動症。

要知道學齡前階段(6歲前)的孩子本來就處于心思不定,愛鬧騰的階段,這可不一定是多動症,是以這位家長朋友如果真的擔心孩子,可以帶孩兒童醫院做個檢查,自己也能松一口氣。

接着我再跟大家講講為什麼有的人認為多動症是自閉症呢?那是因為假性自閉症裡面有個類别的通俗名稱叫做“重度假多動症”。之是以稱呼為“假多動症”,就是為了和真的差別。

結果有的人在傳播的時候生生簡化了名稱,搞得真多動症反而成了自閉症。是以老師今天在這跟大家辟謠一下:多動症不是自閉症!

普通醫生不會告訴你的自閉症“真相”

第三個問題:在家庭訓練時,孩子有逃避行為怎麼辦?

小編:原來多動症不是自閉症,我也是今天才了解,看來這個謠言還真是有辟謠的必要,希望老師今天的解答能幫到這位媽媽,也能幫到更多的人。好了,下面咱們開始今天的最後一個問題:在家庭訓練時,孩子有逃避行為怎麼辦?

這是不少自閉症家庭在家開展訓練時遇到的問題,不知道老師怎麼看待?

專家:這個問題我本人也遇到過不止一次,很多孩子在初次接受幹預訓練的時候會表現的很抗拒,甚至會通過哭鬧、摔東西等這樣的行為去逃避訓練。

我記得我當初接觸的第一個自閉症兒童就是這樣,我一靠近他,他就繞着屋子跑,我剛張嘴,他就開始号啕大哭了。

普通醫生不會告訴你的自閉症“真相”

不過後來我總結出來一些方法,今天就教給大家:

1.不理會

在孩子逃避行為比較輕微的時候,家長可以不用特别理會,照舊按照往常的樣子和孩子互動,不過要注意給孩子留有一定的休息時間,不要一整天都進行訓練,這樣就加重孩子的逃避行為。

2.給予孩子冷靜的空間

在孩子表露出非常明顯的抗拒、逃避動作時,這時候家長就不要再進行下去了,給孩子一定空間,讓他自己去玩就好。

3.降低訓練項目的難度

如果孩子實在做不來,家長可以暫時放低一部分訓練項目的難度,并且多鼓勵鼓勵孩子,建立勝利目标,避免因為更多的挫敗導緻孩子對訓練更加抗拒。

4.高難度項目分化步驟

對于比較困難的項目,家長可以拆分開,然後給孩子制定一個個目标,這樣孩子容易完成,目标也能慢慢達到。

專家:通過這四步,孩子的逃避行為就能慢慢降低,有需要的家長可以試試。

普通醫生不會告訴你的自閉症“真相”

小編:謝謝老師分享的這些方法,相信這些方法能幫到更多的家長。好了,今天的自閉症問題解答就到這裡,大家不妨可以期待一下下一期,看看我們會帶來哪些問題和答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