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霸氣的關羽,卻為何戴着一頂具有貶低意味的“綠帽子”呢

不知從何時起,關羽的“綠帽”形象開始深入人心。除了評書與連環畫,就連服化道極為考究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中,也曾有關羽(陸樹銘飾)身披綠袍、頭戴綠帽的場景。

須知,有關三國人物的裝束問題,史書鮮少提及。是以關羽這一身“綠”,也全靠後人演繹。這不由令人好奇:深受百姓敬仰的關羽,為何會被戴上一頂具有貶低意味的“綠帽子”呢?

霸氣的關羽,卻為何戴着一頂具有貶低意味的“綠帽子”呢

上圖_ 關羽(160-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

一、綠帽源頭:青巾

關羽形象的塑造,離不開小說《三國演義》。原著第66回寫關羽單刀赴會:“船漸近岸,見雲長青巾綠袍,坐于船上,傍邊周倉捧着大刀。”這裡提到的“青巾綠袍”,正是後世關羽“綠帽”形象的主要來源。

不過,關羽頭戴“青巾”卻非羅貫中首創。元雜劇《關雲長大破蚩尤》中,已有“塑得我披這副黃金铠,可戴一頂滲青巾”的描寫。可見關羽最初戴的是“青巾”,而非“綠帽”。

問題就出在這裡:很多人都把“青巾”與“綠帽”劃上了等号。盡管青色有綠色之義,但這并不意味着,它們能始終被混為一談。

霸氣的關羽,卻為何戴着一頂具有貶低意味的“綠帽子”呢

上圖_ 歌川國芳所繪《關羽灞橋挑袍》中“綠袍青巾”的關羽形象

古代有“正色”與“間色”之分。青為正色,由“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可知,其本義為藍色、藍色礦石或草木之色,後延伸為綠色與黑色之義。黑色也是正色,但綠色卻是低一級的“間色”,不受人待見。

如《詩經·邶風》中說:“綠衣黃裳,心之憂矣。”綠為間色,為上衣配色;黃為正色,卻成了下衣(裳)配色。作者以“上下異位”暗指夫人失位而小妾僭位,故有所心憂也。

及至後世,綠色仍為“賤者”所用。顔師古注《漢書·東方朔傳》說:“綠帻,賤人之服也。”唐延陵令李封曾以綠頭巾作為懲罰手段:“吏民有罪,不加杖罰”,卻令其帶上綠(碧)頭巾以示羞辱,于是衆人皆“以為大恥,皆相勸勵,無敢僭違”。

青色雖為正色,卻也曾跌落雲端。劉邦以“赤帝”自居,崇尚火德;前代秦朝崇水德,為黑色。青色有黑色之義,同樣在漢代淪為“賤者”标志。

霸氣的關羽,卻為何戴着一頂具有貶低意味的“綠帽子”呢

上圖_ 漢高祖 劉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

唐宋以來,道教大興,從道士“戴青巾、披青氅”的日常裝束看,青巾似乎并沒有太多貶損含義。非但如此,其地位也有所回升,早已遠在綠帽之上。何以見得?

據《宋史·輿服志》記載:“若大朝會、冊命皇太子諸王大臣,則設五辂于大慶殿庭,為充庭之儀......凡玉辂之飾以青者,金辂以绯。”

玉辂作為一種座駕,常見于皇家重要場合,它原本為黃色,但在隋唐以後被改為青色。有禮官曾向宋徽宗進言,要求恢複古制改玉辂為黃色,但随即遭到拒絕。由此,足見宋人對青色的偏愛。

那麼,在宋朝恢複地位的青色,到底是不是綠色呢?

霸氣的關羽,卻為何戴着一頂具有貶低意味的“綠帽子”呢

上圖_ 關羽的影視劇形象

二、青巾:實為藍色

答案是否定的。南宋文天祥《五色賦記》中對青色的描述是:“帝子之望巫陽,遠山過雨;王孫之别南浦,芳草連天。”雨過天晴,為天青色(藍色);草木之色,是為青綠。但由于綠色仍為“賤者”标配,是以在主流場合中,青色應表現為藍色。

如青花瓷,就是藍色;而在傳唱度極高的現代同名歌曲中,也出現過“天青色等煙雨”的描寫。另外,宋人繪制的關羽提刀立馬圖,更是青巾本為藍色的鐵證之一。

霸氣的關羽,卻為何戴着一頂具有貶低意味的“綠帽子”呢

上圖_ 宋 關羽提刀立馬圖

以宋徽宗為紐帶,甚至不難推測出關羽頭戴“青巾”這一形象的由來。

按《呂氏春秋》:“凡帝王之将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宋徽宗崇信道教,于是便有朝臣“對症下藥”,配合趙佶創造“祥瑞”。為此,君臣之間常心照不宣,張口就是胡扯。

據《清波雜志》記載:“陛下謂臣曰:‘見人物否?’臣即見有道流、童子,持幢幡節蓋相繼而出雲間。人漸衆約千餘人,皆長丈餘。有辂車輿辇,多青色,駕者不類馬,狀若龍虎......”為迎合宋徽宗,這位臣子幹脆把道家所用辂車也描繪為青色的“皇家同款”。

正因如此,後人才會借宋徽宗名義來推動關羽入道教“成神”。話說崇甯年間,解州鹽池有蛟龍作惡,宋徽宗遂請出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後者又召喚出解州人關羽,以雷法助其斬蛟。宋徽宗聞言大喜,以自己的年号為名,敕封關羽為道教崇甯真君。

霸氣的關羽,卻為何戴着一頂具有貶低意味的“綠帽子”呢

上圖_ 趙佶(1082—1135),即宋徽宗

這個故事出自《大宋宣和遺事》,以它為藍本的小說《水浒傳》第1回中,也有張天師為宋仁宗祈禳瘟疫。這裡提到的虛靖天師,即為召喚關羽的虛靖真人張繼先。隻是,仁宗時代的張天師,為何會跑到宋徽宗時期呢?

這恐怕是因為:元雜劇《關雲長大破蚩尤》與《大宋宣和遺事》中“張繼先召喚關羽解池斬蛟”的故事進行了合流。惡蛟成為蚩尤化身,都是被關羽“暴揍”的對象。是以,在《水浒傳》第112回中,大刀關勝(關羽後人)與錢振鵬對戰時,便有“恰如關羽破蚩尤”的描述。

兩個故事的合流,加之道教對青色的偏愛,讓關羽在元雜劇中“頭戴青巾、身披金甲”的這幅裝扮被保留到了“崇甯真君”的形象中。

霸氣的關羽,卻為何戴着一頂具有貶低意味的“綠帽子”呢

上圖_ 歌川國芳描繪關羽《刮骨療毒》的繪畫中,關羽頭上戴着青巾

此外,鹽池是古代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羽經此一役,不僅成了百姓心中的保護神,也成了道教中的一方财神。是以後世财神廟中的關聖帝君像,便常見關羽青(藍)巾金甲的裝扮。

至此可以肯定:關羽最初的形象,絕非“綠帽”,而是表現為藍色的“青巾”。既然如此,關羽的帽子為何又“綠”了呢?

霸氣的關羽,卻為何戴着一頂具有貶低意味的“綠帽子”呢

上圖_ 上海财神廟道觀中的關聖帝君像

三、羅貫中:這鍋我不背

關羽頭戴“綠帽”,是否為《三國演義》杜撰?

小說中的确有關羽身着綠袍的描寫,見原著第5回:“青龍寶刀燦霜雪,鹦鹉戰袍飛蛱蝶。”鹦鹉常為綠色,可知關羽戰袍為綠但也僅限于此,關羽頭戴“青巾”倒出現過一次,卻偏偏沒有所謂的“綠巾”或“鹦鹉色”頭巾。

而且,羅貫中描寫的“青巾”,應該就是藍色。

小說《水浒傳》中,身為關羽後裔的大刀關勝,其形象參照于關羽。不妨以此為參考,見原著第76回:“藍靛包巾光滿目,翡翠征袍花一簇。”這裡的“武聖”形象,即頭戴藍巾、身披綠袍。

注:《水浒傳》有很多“三國元素”,大刀關勝得關羽之勇,美髯公朱仝得關羽之義。但因為《水浒傳》與《三國演義》成書先後順序暫無定論,是以關羽與關勝之間,誰“參考”了誰的形象,還真不好說。

有說法稱,羅貫中參與過《水浒傳》的編寫;就算沒有,在主流看法中,羅貫中還是施耐庵的學生。無論是哪種情況,羅貫中必然對《水浒傳》相當熟悉,是以“青巾”隻可能為“藍巾”。

霸氣的關羽,卻為何戴着一頂具有貶低意味的“綠帽子”呢

上圖_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

另外,在元代統治者的推動下,“綠帽”已徹底成為羞辱性詞語。生活在元末明初的羅貫中,又怎麼會使用“綠巾”呢?

話說回來,既然不是小說的“鍋”,那關羽的“綠帽”形象,又是怎麼來的呢?

據《元典章·禮部服色》記載:“至元五年,準中書省劄,娼妓之家,家長并親屬男子裹青巾。”竊以為,這裡提到的“青巾”,是有“綠巾”含義的。

同樣是在元代,作為漢人崇拜文化中的“靈龜”,也被打落神壇,變得愈發不堪。吳地有一種綠頭龜,有好事者将它與頭戴“青巾”的娼夫聯系在一起,這才有了“綠毛(帽)龜”的羞辱性用法。

受此影響,難免會有人把“青巾”直接與“綠巾”劃上等号。如明以後的一些評書中,便有關羽“頭戴鹦哥兒綠匝巾,身穿鹦哥兒綠的戰袍”的描述。以訛傳訛之下,關羽的“綠帽”形象愈發深入人心。

霸氣的關羽,卻為何戴着一頂具有貶低意味的“綠帽子”呢

上圖_ 《關羽擒将圖》中“綠袍青巾”的關羽 (明代商喜操作絹本設色畫)

更加巧合的是,青色在漢代曾淪為“賤者”标配,一度與綠色混淆不清。

在後世小說話本中,漢末名将關羽被立為“平民”人設,是以小說會寫關羽身穿綠袍。這麼一來,難免令人誤會:關羽作為平民,而被誤認為是綠色的“青巾”又是漢代常見“賤者”裝扮,是以他頭戴“綠帽”不是理所當然嗎?

看來,正是這種“自圓其說”的理論,才再次推動了關羽“綠帽”形象的傳播。隻是,身為一代名将,又被儒釋道三教捧至高位的關羽,早已成為忠義化身。這樣的他,實在不該被戴上一頂“原諒色”的帽子。

作者:瀛洲海客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羅貫中著 《三國演義》

〔2〕施耐庵著 《水浒傳》

〔3〕佚名撰 《大宋宣和遺事》

〔4〕周煇撰,劉永翔校注《清波雜志校注》

〔5〕程民生 《青色在宋代的發展與廣泛運用》

〔6〕陳益民 《“綠帽子”考》

〔7〕梁菁菁 《元雜劇中的關公戲研究》

文字由曆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