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樓夢:怡紅院真的是個舒适區嗎?這四個丫鬟的結局是最好的答案

賈府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寬待下人”,而這一點風氣在怡紅院裡簡直發揮到了不講是非、無度寵愛的程度。

用現今流行的詞彙說,“怡紅快綠”匾額下的女孩們就是生活在“舒适區”裡——就像溫暖的搖籃。

但是我們知道,凡事沒有一成不變的道理,變幻無窮才是天道。怎樣看“舒适區”,是一個非常檢驗人素質和眼光的事情,弄好了就能随機應變、因時而動,在變化中保有持久的生命力,弄不好就會在“搖籃”裡——像錢鐘書先生形容的“搖擺得睡熟了”(《圍城》第六章),最終“從搖籃到墳墓”。

在怡紅院這個“舒适區”裡,我們看到了不同的人,見到了她們對“舒适區”不同的看,也知道了她們不同的結局。

紅樓夢:怡紅院真的是個舒适區嗎?這四個丫鬟的結局是最好的答案

一是揮霍“舒适區”,就是說一方面享受着其中的好處,一方面又有意無意中“砸鍋”——代表人物晴雯。

“舒适區”在晴雯這裡最明顯的表現——她是活龍心中那“第一等的人”,是以可以留着“二寸長”“蔥管一般的指甲”(第七十七回),可以“有你們一日,我且受用一日”(第五十一回),可以自己做錯了事情卻把主人一頓狂怼。

賈母的指定和寶玉的嬌寵,讓晴雯對自己的實力和地位有了不可思議的高估,由此帶來的是極端離譜的肆意妄為——開始揮霍“舒适區”,24小時地“秀”自己的優越感,因為她相信,怎麼鬧、怎麼“砸”,也會“大家橫豎是在一處”(第七十七回)。

對寶玉的寵愛,她的主流表現是恃寵而驕,一次又一次的弄癡耍蠻,還有沖擊底線的一些事情——比如“撕扇子”(第三十一回)。

對于院裡的日常工作,自認為身份高貴的她平素輕易不幹什麼,往往就是類似“隻在熏籠上圍坐”(第五十一回)的畫風。

對于極端敏感的管理權柄,她以一個“次序”(第七十七回)并不是最靠前的丫鬟身份,提前進入“姨娘”角色,以“這口氣如何忍得”(第五十二回)的主子口吻,越權開除墜兒。

對于裡裡外外的人際關系,她見人滅人、見佛殺佛——從執掌大權的王夫人,到威高望重的李纨,到未來之星寶钗、黛玉,再到身邊各有絕技的同僚們,一個也沒落下。而且她的話往往都怼在對方的要命忌諱處——襲人“鬼鬼祟祟幹的那些事,也瞞不過我去”(第三十一回),麝月“交杯盞兒還沒吃,就上了頭了”(第二十回),碧痕“洗澡足有兩三個時辰”(第三十一回)——刀刀見骨、針針放血。

這種盲目自信帶來的揮霍結果,大家都知道——“舒适區”還沒倒,她先倒了,再“一頭碰死了,也不出這門兒”(第三十一回)也是然并卵了。而且連個接盤的都沒有——多渾蟲和燈姑娘自然不管,石兄也隻能給想象一個“仙子”封号而已。

紅樓夢:怡紅院真的是個舒适區嗎?這四個丫鬟的結局是最好的答案

二是沉湎“舒适區”,就是說在其中樂不思蜀、全然不想将來如何——代表人物芳官。

為元春省親采買的十二個唱戲的女孩子,遣散時“倒有一多半不願意回家的”,于是賈府“将不願去者分散在園中使喚”,其中“正旦芳官指給了寶玉”。

進了“舒适區”的芳官,第一時間就在“幹娘洗頭”事件(包括以後的勞什子粉、硝、露、霜事件)中感受到了石兄的溫暖,于是在那“如那倦鳥出籠,每日園中遊戲”的人群中簡直成了頭牌,把“皆知他們不能針黹,不慣使用,皆不大責備”(第五十八回)的效應發揮到了極處——一句話,就是個玩了。

但别人不都是這樣。明白人都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本領——即使開發不了什麼新東西,也總要幹一行會一行。于是“其中或有一二個知事的,愁将來無應時之技,亦将本技丢開,便學起針黹紡績女工諸務”(第五十八回)。

但這些對芳官都沒有産生影響。她會的還是那點子技藝——能用上的時候并不算多,寶玉不可能天天過生日,《邯鄲記—賞花時》一時或許令人歎為觀止,過後卻也就罷了。而且最終在某種條件、某種認知下,這技藝還會轉化成為負面的論據——“唱戲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第七十七回)。這點好像還無可辯駁,就憑那個“耶律雄奴”似乎就足以認定她和寶玉之間有些什麼了。

而且沉湎于“歲月靜好”的芳官,還多多少少染上了“晴雯大姐姐”的毛病——諸如“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第六十回)的語言進攻,諸如“調唆寶玉要柳家的丫頭五兒”(第七十七回)的人事請托,不一而足。

這種稀裡糊塗帶來的沉湎結果,大家都知道——在“抄檢大觀園”的形勢下,與“晴雯大姐姐”被一鍋端了。最後是被“拐子的話大近情理”的智通接盤,“去作活使喚”(第七十七回)——下場頗為凄慘,因為我們可以看到,這智通與那謀财害命、傷天害理的淨虛沒什麼本質差別。

如果當初“将本技丢開,便學起針黹紡績女工諸務”,會怎麼樣呢?我們對芳官的思考就到這裡了。

紅樓夢:怡紅院真的是個舒适區嗎?這四個丫鬟的結局是最好的答案

三是維修“舒适區”,就是說一方面享受着其中的好處,一方面明顯感到其中的問題而千方百計延續其生命——代表人物襲人。

她“跟了寶玉,心中又隻有寶玉”(第三回),固然有情愫在其中的作用——第六回開頭那件事情不是完全偶然的,但作為“幸而賣到這個地方兒,吃穿和主子一樣,又不朝打暮罵”(第十九回)而且“跟他一輩子”(第二十四回)的大丫鬟,十分珍惜這個舒适的生存環境,無疑更是一個重要因素。維護好這個“舒适區”,涉及她的利益。

她當然無力對整個賈府進行“維修”,但是對怡紅院的關鍵人物進行一定程度的“維修”還是有可能的——尤其是在她發現“寶玉性格異常,其淘氣憨頑出于衆小兒之外,更有幾件千奇百怪口不能言的毛病兒。近來仗着祖母溺愛,父母亦不能十分嚴緊拘管,更覺放縱馳蕩,任情恣性,最不喜務正”的危機以後。

于是,襲人一方面從生活上無微不至地關心寶玉,一方面從思想上千方百計熏染寶玉,加上時不常以某種非常委婉的方式來拿捏寶玉——她知道寶玉在她身上有個軟肋“我不叫你去也難”!

襲人“下箴規”那三條,可以說都擊中了寶玉的要害:比如“等我化成一股輕煙,風一吹就散了的時候兒,你們也管不得我,我也顧不得你們了,憑你們愛那裡去那裡去就完了”;比如“背前面後混批評。凡讀書上進的人,你就起個外号兒,叫人家‘祿蠹’;又說隻除了什麼‘明明德’外就沒書了,都是前人自己混編纂出來的”;再比如“弄花兒,弄粉兒,偷着吃人嘴上擦的胭脂,和那個愛紅的毛病兒”——歸結就是“百事檢點些,不任意任性的就是了”。(第十九回)

包括廣受非議的那番“小報告”,也是“維修”的表現。

“我們做下人的,伏侍一場,大家落個平安,也算造化了。要這樣起來,連平安都不能了”——襲人心裡感到的“舒适區”危機,遠不是晴雯、芳官能夠了解的。

再看這話說的:“我們不用說,粉身碎骨,還是平常,後來二爺一生的聲名品行,豈不完了呢?那時老爺太太也白疼了,白操了心了”——利弊明擺着,話說得有理。

“二爺素日的性格,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好在我們隊裡鬧”——事實在那裡,話說得有利。

“多有無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見,當做有心事,反說壞了的,倒不如預先防着點兒”——尺度掌握好,話說得有節。

也難怪王夫人登時大贊“你方才和我說的話,全是大道理,正合我的心事”“你竟有這個心胸,想得這樣周全”“難為你這樣細心,真真好孩子!”(第三十四回)

可惜,襲人苦心“維修”效果不佳,和寶钗勸學結果差不多——“左勸也不改,右勸也不改”(第二十四回)。最後給襲人接盤的,隻能是财産豐厚而地位底下的琪官了。

紅樓夢:怡紅院真的是個舒适區嗎?這四個丫鬟的結局是最好的答案

四是更新“舒适區”,就是說不為其中好處所麻醉,及時察覺湧動的危機,尋覓未來的發展——代表人物小紅。

作為在怡紅院小環境工作的小丫鬟,小紅對于賈府“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内囊卻也盡上來了”(第二回)的大形勢,雖然缺乏對全局的資訊源把握,但是僅僅從一個小角度就看到了問題:被上上下下寄予厚望的寶玉,卻是個整日姐姐妹妹、無事瞎忙的“富貴閑人”(第三十七回)。以小見大,一葉知秋,接班人如此,賈府的未來又能好到哪裡去呢!?

盡管小紅在怡紅院處于邊緣化地位,但是或多或少總會感覺到“舒适區”的氛圍。但是,當大家普遍會把這些事情當作溫馨可人的溫暖場面來感應的時候,與衆不同的小紅卻感到了不講規矩之中醞釀的危機,無界限、無分寸狀态對整體架構的沖擊,說出了“不過三年五載,各人幹各人的去了”(第二十六回)這樣鞭辟入裡的話。

毋庸諱言,人性上大家都喜歡“舒适區”。但是,對于有點遠見卓識的人,怡紅院這樣的地方,隻是低端的“舒适區”,更是存在着異化為是非之地危險的“舒适區”——看起來很溫暖,其實蘊含着被燙死的危險(晴雯就是例證)。

要“舒适區”,但不要這樣低端的“舒适區”,這就需要更新改造——但小紅肯定改造不了怡紅院,那就得自己想辦法更新去其他的“舒适區”,進而打造屬于自己的“舒适區”。

正因為有了這種危機感,才會有機會意識。這個機會得是個什麼樣呢?其實道理很簡單,方向很清楚,“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寄人籬下當姨太太,不如自立門戶當大太太,可惜賈府裡諸多丫鬟不懂這個道理,總是把“寶玉的姨太太”作為終極夢想。

于是,小紅她不像襲人、晴雯、芳官和其他一些人一樣,把希望寄托在寶玉一個人身上。

接下來,小紅更新“舒适區”的路線圖就漸次清晰起來:首先要離開危機四伏的怡紅院,尋覓一個能夠站在賈府的高度、接觸更多的人的崗位——但絕不能止步于此,還要由此進一步尋覓機緣,離開賈府。

後來的事情就很清楚了。小紅幾乎是在同一時間聽到了鳳姐的召喚、注意到賈芸的出現,繼而緊抓機遇、步步紮實、勇于開拓,一鼓作氣地把晴雯“爬上高枝兒”“有本事從今兒出了這園子,長長遠遠的在高枝兒上”的譏諷變成了“舒适區”更新的成功實踐,最終赢得了婚姻的美滿、自立的實作——自主地打造了屬于自己的高端“舒适區”,不用誰接盤!

“舒适區”人人喜歡,能否“長長遠遠”卻各有不同。怎樣審視“舒适區”的狀态,繼而決定自己對待“舒适區”的做法,恐怕是産生這種不同的一個關鍵環節。怡紅院裡四個丫鬟的經曆,對于今天的人們,多多少少總會有些借鑒參考價值吧。

作者:風雨秋窗,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