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少女還沒發育成熟,為何十三四歲就要嫁人?原因其實很簡單!

作者:遊戲精彩

我們都知道,中國對結婚年齡有所規定:男不得早于22周歲,女不得早于20周歲,而這,是基于多年研究做出的律法,主要目的是保護青少年的安全,令人們可以在一個比較成熟的年紀之時,自己決定婚姻大事。

古代少女還沒發育成熟,為何十三四歲就要嫁人?原因其實很簡單!

然而,在中國古代的時候,卻沒有這樣的規定,是以,很多女子不到十五歲就結婚了。十五歲是什麼概念,還沒有成年,甚至才在上中學,這樣的一個小女孩卻要出嫁,并擔起照顧家庭的重擔,令人嗟歎不已。

談到古代婚姻,相信不少讀者會想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還會想到許多女子面對提親者時的自我介紹:“小女子年方二八...”。

古代少女還沒發育成熟,為何十三四歲就要嫁人?原因其實很簡單!

需要指出的是,“年方二八”一詞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江夏行》,并非是指女子28歲,而是指女子已滿16歲。在15歲及笄【jí jī】之後,女孩子們便正式成年,就必須談婚論嫁了。

大陸古代其實是一個 “早婚國家”,按照《禮記》所規定的男女成年标準來了解。

按中國古代禮法,男子婚齡多在16~20歲之間,以16歲居多。女子婚齡多在13~17歲之間,以14歲居多。

古代少女還沒發育成熟,為何十三四歲就要嫁人?原因其實很簡單!

過去男女結婚,沒有媒人是不成的,即便真是私下定情,也得請個形式上的媒人來說親,叫“采媒”。

那麼,為何中國古代的女子都結婚這麼早呢?

01

人要結婚生子,首先要具備生育能力。古代之是以要求青年男女在上述年齡段結婚,一是人口繁衍的需要,二是根據《黃帝内經》提出的“女七男八”生理周期理論,認為女子到14歲左右,男子到16歲左右,便具備生育能力了。

古代少女還沒發育成熟,為何十三四歲就要嫁人?原因其實很簡單!

所謂“女七男八”,是指女子每隔7年,生理上會發生一次很明顯的改變;而男子是每隔8年會出現一次生理上的大變化。《黃帝内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在讨論人的生育能力時,首次提出這一觀點。

02

古代的社會生産力比較低下,并且戰争發生機率也比較頻繁,同時,遇上昏庸的皇帝之時,還需要接受繁重的兵役和徭役。

那麼,如何來減輕家庭的重擔呢?

增添男丁便是一個好辦法。而想要達到多子的目的的話,就需要提前結婚,并且多妻妾。同時,倘若一戶人家生了女兒,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他們會令女子早日出嫁。

古代少女還沒發育成熟,為何十三四歲就要嫁人?原因其實很簡單!

古人非常注重後代繁衍,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此一來,古人過早娶妻也是為能盡早繁衍子嗣,以避免因日後可能發生的意外事故而導緻絕嗣。

03

在中國古代的時候,由于醫學水準低下,使得人們的壽命遠不如現在。也就是說,如果在現代,你可以活到八十幾歲的話,那麼在那種社會環境下,你很有可能活到50歲就被人們認為是高壽了。

古代少女還沒發育成熟,為何十三四歲就要嫁人?原因其實很簡單!

那麼,也就意味着,一個人到了四十幾歲的時候,便是老年了,是以便可以知道,人們為何要如此之早結婚的。

04

政府強制要求。很多朝代建朝初期,由于經曆過了長時間的戰亂,人口大幅度減少,經濟蕭條,在這種時候,為了增加人口,國家會采取一系列措施逼迫百姓早日結婚。

古代少女還沒發育成熟,為何十三四歲就要嫁人?原因其實很簡單!

是以,在這種規定下,很多女子進入了不幸的婚姻之中,并被蹉跎一生。

其實不管是多大年紀成婚嫁人,存在即合理,事情的發生是有它必然發生的理由的,自會有其側重的部分,進而放棄了些什麼,就像古代為了發展為了繁衍,是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