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福團隊證明華南海鮮市場并非疫情源頭,疫苗效果在3針後或飽和

第4劑疫苗或非必要,疫苗保護效果在第3針後飽和

高福團隊證明華南海鮮市場并非疫情源頭,疫苗效果在3針後或飽和

來源:medRxiv

近日,發表于預印本平台medRxiv的一項研究顯示,接種第4劑量滅活新冠疫苗是安全的,但第4劑疫苗誘導的RBD-NAbs峰值低于第3次劑量,表明反複接種疫苗引發的免疫應答不會一直提高,并且會造成免疫應答向非RBD結構域轉移的情況。

研究團隊表示,免疫應答不會随着接種次數的增加而不斷提高,是以反複接種疫苗不是應對奧密克戎及将來可能出現的其他變異株的有效政策。開發一種具有更多不同抗原表位、能夠誘導中和抗體對抗變異株的新型疫苗才是未來新冠疫苗“加強針”的發展方向。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2.02.19.22271215v1.full-text

華南海鮮市場并非新冠疫情源頭

高福團隊證明華南海鮮市場并非疫情源頭,疫苗效果在3針後或飽和

來源:Research Square

2月25日,在高福院士團隊發表于預印本平台Research Square的一項研究中,公布了有關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新冠病毒來源的最新結果。該研究公布了2020年初從華南海鮮市場采集到的1380份樣本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73份環境樣本新冠檢測陽性,大多來自市場西區,且與人群密集度呈正相關;來自18個物種的457份動物樣本均為陰性。

結果表明,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新冠病毒很可能來自于流動的人群,而不是市場上販賣的動物。研究團隊表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并不是新冠病毒的起源地,早期疫情的爆發更可能是新冠病毒攜帶者和後續被污染的環境所緻。目前該論文正在接受同行評議。

https://www.researchsquare.com/article/rs-1370392/v1

研究證明新冠病毒并非來源于實驗室

高福團隊證明華南海鮮市場并非疫情源頭,疫苗效果在3針後或飽和

來源:zenodo

2月26日,因2篇發表于預印本的研究論文提供了病毒起源的遺傳學證據鍊,紐約時報發表文章明确指出“新冠病毒不來自于實驗室”。

2篇文章指出新冠病毒不來自于實驗室,而是來自于2019年底在海鮮市場的兩次跨種傳播事件。一項研究指出B、A譜系的跨種傳播是兩次獨立事件,發生于2019年11月底至12月初。另一項研究則證明HN市場是第一個感染者。

兩個譜系新冠病毒均最早出現于海鮮市場,其中貂類動物可能是重要的中間宿主,而最早的跨種傳播發生于動物到商販和顧客。

https://zenodo.org/record/6291628#.YhrSNujMK5c

雙特異性抗體具有顯著保護作用

高福團隊證明華南海鮮市場并非疫情源頭,疫苗效果在3針後或飽和

來源:Nature Immunology

2月28日,發表于《自然·免疫學》(Nature Immunology)的一項研究,設計開發了一種雙特異性抗體bsAb15,具有同時靶向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域(RBD)不同表位的兩種抗原結合域。

研究人員通過競争實驗、親和力測定、假病毒中和以及活病毒中和實驗驗證,bsAb15能夠結合RBD的兩個不同表位,而且bsAb15的中和活性最為優越,假病毒和活病毒半數抑制濃度(IC50)分别達到了0.18nM和3.34nM。小鼠和恒河猴感染模型驗證bsAb15具有顯著的預防和保護效果。與單抗和雞尾酒混合抗體相比,bsAb15還能防止逃逸突變的産生。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0-022-01138-w

新研究揭示奧密克戎中和/逃避機制

高福團隊證明華南海鮮市場并非疫情源頭,疫苗效果在3針後或飽和

來源:Nature

2月28日,發表于《自然》(Nature)的一項研究,通過冷凍-EM分析,展示了奧密克戎刺突(S)的閉合和開放狀态,為奧密克戎的受體參與和抗體中和/逃避提供了新的啟示。

該研究捕獲了奧密克戎S-ACE2複合物的三種狀态,揭示了奧密克戎RBM上的取代導緻新的鹽橋/氫鍵、更有利的靜電表面特性和整體增強的S-ACE2互相作用,符合觀察到奧密克戎S相對于G614具有更高的ACE2親和力。此外,确定了與S3H3的Fab複合的奧密克戎S的結構,闡明了S3H3介導的光譜中和的結構基礎。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581-9_reference.pdf

來源:科技導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