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拒絕被冷落!看“中國戲碼頭”如何更“有戲”!

夜幕降臨

梁溪區新民路淘沙巷内

無錫古運河畔

“中國戲碼頭”

五個大字紅紅火火

倒映在河面上

璀璨生輝

拒絕被冷落!看“中國戲碼頭”如何更“有戲”!

無錫人愛聽戲,無錫也是江南著名的書碼頭和戲碼頭,無錫的園林庭院裡,古鎮村落中,靜靜矗立着一座座古戲台。古戲台是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産,曾經,古戲台上上演着一幕幕悲歡離合、哀婉纏綿、忠孝節義的故事,是人們最好的精神慰藉。

而今,這些古戲台多數成為了參觀拍照打卡之地,偶有小戲上演,令人驚喜不已。

時代在變

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變

古戲台不能成為冷落的舞台

無錫古戲台

如何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古戲台資源豐富,國風錫潮正當時

拒絕被冷落!看“中國戲碼頭”如何更“有戲”!

在文娛生活單一的年代,戲曲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戲曲藝術的發展,戲台作為戲曲表演的舞台應運而生,宮廷台、廟宇台、私家庭院台、宗祠台、會館台……戲台各式各樣,往往都有着精美的建築形制,更是地方文化的展台。

“無錫市區現存古戲台有十餘座,而且都已分别列為各級文保機關或文保點,并都已得到有效的修繕保護。”文保專家夏剛草告訴記者,無錫的古戲台中,國保機關或國保點有3座,省保機關或省保點有3座,市保機關或市保點有4座。國保機關薛福成故居内,坐落着典型的江南庭院式戲台,景觀參差錯落,曲橋流水、花木蔥茏,如詩如畫。

拒絕被冷落!看“中國戲碼頭”如何更“有戲”!

戲台不大,高築于花廳南首的荷池上,飛檐翹角,雕刻精美,古樸典雅。整座戲台布局緊湊,坐在對面的花廳内看戲,真乃人間幸事。故居從業人員介紹,得益于無錫市文物保護三年行動計劃,花廳戲台完成了修繕和白蟻防治,故居曾組織票友前來演出,後因疫情中斷。而今,慕名前來拍照打卡的遊客絡繹不絕。

西水墩西水仙廟即現在無錫市文化館内的雙戲台、惠山古鎮張中丞廟内的古戲台、清名橋曆史文化街區南水仙廟内的古戲台……建在不同地方的古戲台,承載着不同的功能,是一地文化傳統的曆史見證物。比如西水墩無錫市文化館内的古戲台,曾經的主要功能是用于祭祀,祭祀時,請人來此唱大戲。水仙道院内的古戲台,則會在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七,即明代無錫知縣王其勤的誕辰日,請戲班子來此演戲,一連熱鬧好幾天。

拒絕被冷落!看“中國戲碼頭”如何更“有戲”!

去年春天,無錫錫劇發展促進會在蕩口古鎮古戲台舉行了一場“蕩口梨園情 錫潮正當時”的戲曲新秀公益演唱會,古今交融,别開生面。

古樸精緻的戲台上,錫劇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小王彬彬和青年歌手肖斯塔同台“串燒”《無錫》開篇,錫劇唱腔悠揚婉轉,通俗男聲柔和抒情,交織出了美妙的音律,當天還演出了錫劇、越劇、昆曲,羊尖實驗國小錫劇社團的學生們還表演了錫劇版的《歌唱祖國》……一次創新的戲曲演出實踐,好評如潮,吸引了很多年輕人觀演。從那之後,蕩口古鎮的古戲台也常演常新。錫劇發展促進會人士表示,古戲台是傳揚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用好古戲台,地方文化也将得到守護和光大。

“安靜”的古戲台,亟待充分活化利用

拒絕被冷落!看“中國戲碼頭”如何更“有戲”!

“現在可以拍照打卡的地方越來越多了,古戲台是我們最重要的取景地。”漢服達人周阿晚說,漢服與戲台天然比對度極高,是不可多得的“寶藏”。“一方戲台, 身着華服;舉手投足,眼波流轉。”婉婉說,小紅書、抖音上,韻味十足古戲台小視訊一發出,就收獲了近10萬的閱讀量。但令周阿晚感到遺憾的是,曾經熱鬧的古戲台,而今大多較為“安靜”。無錫古戲台散落于各處,由于未統籌規劃,不同地方的古戲台保護、管理、利用狀況各異。不少市民和遊客都和周阿晚有一樣的期待:古戲台的演出能更多更豐富,能真正讓市民了解和感受到古戲台非同一般的魅力。

拒絕被冷落!看“中國戲碼頭”如何更“有戲”!

記者了解到,無錫的古戲台很多都曾像薛福成故居内的戲台一樣,有過短暫的演出活動,但都未能持久、常态化進行。夏剛草提出,尤其是西水墩的這座内外雙戲台,現在是無錫市文化館所在地,最具有演出活動的條件和需要,但由于種種原因卻長期冷冷清清。位于恒隆廣場南側的城隍廟戲台,是無錫現存最具建築藝術價值的一座古戲台,前幾年,經過先拆卸、後在原地按原狀成功重建後,卻一直未利用。夏剛草指出,古戲台的活化利用首先應恢複戲劇、曲藝和音樂舞蹈等的演出功能,為現代人的文化娛樂休閑服務。

那麼,

究竟什麼樣的内容

适合在古戲台上呈現呢?

拒絕被冷落!看“中國戲碼頭”如何更“有戲”!

“不僅是戲曲,光影秀、歌舞、器樂、評彈等形式都适合。”無錫市戲劇家協會副秘書長周宇告訴記者,文化遺産的活化利用是當下文旅領域發展的重要方向。無錫是吳文化的發源地,江南文化和士大夫文化的長期交融、發展,為無錫留下了衆多古戲台文化遺産。

在她看來,古戲台不僅為人們了解江南建築文化、觀演習慣提供了一扇視窗,其自身的功能價值更應該被用好。古戲台是古典的,是帶有鮮明印記的文化符号,而新興的節目形式、沉浸式的文旅體驗,則是現代的。“現代的光影與技術,現代的節目編排形式,為現代人的審美和趣味回歸傳統創造了條件,古戲台的活化利用,正是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周宇說。

還戲于民,用戲于民,讓文化貼近百姓

拒絕被冷落!看“中國戲碼頭”如何更“有戲”!

“一個戲台就是一個歡樂所在,也是一個受教育的小型學校,更是百姓娛樂的重要文化場所。”惠山古鎮景區文化總監金石聲介紹,戲曲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表達形式,也是社會教育體系的重要載體。

過去,人們受教育一方面是科舉教育體系,而另一方面,平民受教育有賴于日常生活中的戲曲。而戲台作為專供演戲用的建築,是公共文化的重要空間,就惠山傳統文化而言,典型的祠堂一定是有戲台的。從戲台可以看到祠堂的莊嚴中,有着活潑的文化元素。金石聲表示,散布于城市街巷裡弄的戲台,是無錫文化繁盛的曆史見證,不應該隻作為建築的形式存在,而是要為其注入内容,讓戲台用起來,活起來。

拒絕被冷落!看“中國戲碼頭”如何更“有戲”!

古戲台濃縮了建築之美,更應傳播精神之美。金石聲提出,從功能來說,不僅僅是古戲台,一些适合演出的古建築,完全可以發揮戲台的作用,還戲于民,用戲于民,讓文化貼近百姓,親近百姓。古戲台用起來,需要多部門攜手發力,在文旅深度融合的時代背景下,也為激活古戲台,用好文化遺産創造了條件。

一個現象令人欣喜,去年以來,東林書院的“東林拾憶”小劇場,惠山古鎮寄暢園、繡嶂閣,小婁巷的财神殿前,常有絲竹弦樂之聲,一場場沉浸式實景演出,錫韻處處,成為市民遊客的美談。此外,在無錫的鄉鎮,玉祁禮社古戲台、青蕩村植福寺戲台等古戲台已經開始發揮文化陣地的重要作用,梅裡古鎮的吳歌台更是推出了“周末有戲 吳歌印象”的常态化演出。

夏剛草認為,古戲台的屬地管理部門以及直接管理部門,不妨與專業和業餘文藝團體建立合作,在節日期間或重要活動期間,能在這些古戲台上舉行文藝演出活動,以豐富、活躍市民的文化生活,增添無錫文化旅遊的魅力。

拒絕被冷落!看“中國戲碼頭”如何更“有戲”!

“不僅僅可以欣賞演出,古戲台本身也是融建築、雕塑、工藝、美術和文學等内容于一爐的文化遺産,可看可感受的元素很豐富。”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教授朱蓉告訴記者,很多鄉鎮的古戲台還是重要的鄉愁承載地。當下,無錫正在全力推進城市文化空間的打造,“文化空間的打造,不能隻是把視野放在文化場館的建立上,這些原本就具有文化屬性的地标,既有鄉愁情懷又有曆史底蘊,更得利用好。”

來源:無錫日報

記者:張月 韓玲

編輯:孫涔銘

編審:沐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