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拒绝被冷落!看“中国戏码头”如何更“有戏”!

夜幕降临

梁溪区新民路淘沙巷内

无锡古运河畔

“中国戏码头”

五个大字红红火火

倒映在河面上

璀璨生辉

拒绝被冷落!看“中国戏码头”如何更“有戏”!

无锡人爱听戏,无锡也是江南著名的书码头和戏码头,无锡的园林庭院里,古镇村落中,静静矗立着一座座古戏台。古戏台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曾经,古戏台上上演着一幕幕悲欢离合、哀婉缠绵、忠孝节义的故事,是人们最好的精神慰藉。

而今,这些古戏台多数成为了参观拍照打卡之地,偶有小戏上演,令人惊喜不已。

时代在变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变

古戏台不能成为冷落的舞台

无锡古戏台

如何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古戏台资源丰富,国风锡潮正当时

拒绝被冷落!看“中国戏码头”如何更“有戏”!

在文娱生活单一的年代,戏曲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戏台作为戏曲表演的舞台应运而生,宫廷台、庙宇台、私家庭院台、宗祠台、会馆台……戏台各式各样,往往都有着精美的建筑形制,更是地方文化的展台。

“无锡市区现存古戏台有十余座,而且都已分别列为各级文保单位或文保点,并都已得到有效的修缮保护。”文保专家夏刚草告诉记者,无锡的古戏台中,国保单位或国保点有3座,省保单位或省保点有3座,市保单位或市保点有4座。国保单位薛福成故居内,坐落着典型的江南庭院式戏台,景观参差错落,曲桥流水、花木葱茏,如诗如画。

拒绝被冷落!看“中国戏码头”如何更“有戏”!

戏台不大,高筑于花厅南首的荷池上,飞檐翘角,雕刻精美,古朴典雅。整座戏台布局紧凑,坐在对面的花厅内看戏,真乃人间幸事。故居工作人员介绍,得益于无锡市文物保护三年行动计划,花厅戏台完成了修缮和白蚁防治,故居曾组织票友前来演出,后因疫情中断。而今,慕名前来拍照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西水墩西水仙庙即现在无锡市文化馆内的双戏台、惠山古镇张中丞庙内的古戏台、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南水仙庙内的古戏台……建在不同地方的古戏台,承载着不同的功能,是一地文化传统的历史见证物。比如西水墩无锡市文化馆内的古戏台,曾经的主要功能是用于祭祀,祭祀时,请人来此唱大戏。水仙道院内的古戏台,则会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七,即明代无锡知县王其勤的诞辰日,请戏班子来此演戏,一连热闹好几天。

拒绝被冷落!看“中国戏码头”如何更“有戏”!

去年春天,无锡锡剧发展促进会在荡口古镇古戏台举行了一场“荡口梨园情 锡潮正当时”的戏曲新秀公益演唱会,古今交融,别开生面。

古朴精致的戏台上,锡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小王彬彬和青年歌手肖斯塔同台“串烧”《无锡》开篇,锡剧唱腔悠扬婉转,通俗男声柔和抒情,交织出了美妙的音律,当天还演出了锡剧、越剧、昆曲,羊尖实验小学锡剧社团的学生们还表演了锡剧版的《歌唱祖国》……一次创新的戏曲演出实践,好评如潮,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观演。从那之后,荡口古镇的古戏台也常演常新。锡剧发展促进会人士表示,古戏台是传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用好古戏台,地方文化也将得到守护和光大。

“安静”的古戏台,亟待充分活化利用

拒绝被冷落!看“中国戏码头”如何更“有戏”!

“现在可以拍照打卡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古戏台是我们最重要的取景地。”汉服达人周阿晚说,汉服与戏台天然匹配度极高,是不可多得的“宝藏”。“一方戏台, 身着华服;举手投足,眼波流转。”婉婉说,小红书、抖音上,韵味十足古戏台小视频一发出,就收获了近10万的阅读量。但令周阿晚感到遗憾的是,曾经热闹的古戏台,而今大多较为“安静”。无锡古戏台散落于各处,由于未统筹规划,不同地方的古戏台保护、管理、利用状况各异。不少市民和游客都和周阿晚有一样的期待:古戏台的演出能更多更丰富,能真正让市民了解和感受到古戏台非同一般的魅力。

拒绝被冷落!看“中国戏码头”如何更“有戏”!

记者了解到,无锡的古戏台很多都曾像薛福成故居内的戏台一样,有过短暂的演出活动,但都未能持久、常态化进行。夏刚草提出,尤其是西水墩的这座内外双戏台,现在是无锡市文化馆所在地,最具有演出活动的条件和需要,但由于种种原因却长期冷冷清清。位于恒隆广场南侧的城隍庙戏台,是无锡现存最具建筑艺术价值的一座古戏台,前几年,经过先拆卸、后在原地按原状成功重建后,却一直未利用。夏刚草指出,古戏台的活化利用首先应恢复戏剧、曲艺和音乐舞蹈等的演出功能,为现代人的文化娱乐休闲服务。

那么,

究竟什么样的内容

适合在古戏台上呈现呢?

拒绝被冷落!看“中国戏码头”如何更“有戏”!

“不仅是戏曲,光影秀、歌舞、器乐、评弹等形式都适合。”无锡市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周宇告诉记者,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是当下文旅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江南文化和士大夫文化的长期交融、发展,为无锡留下了众多古戏台文化遗产。

在她看来,古戏台不仅为人们了解江南建筑文化、观演习惯提供了一扇窗口,其自身的功能价值更应该被用好。古戏台是古典的,是带有鲜明印记的文化符号,而新兴的节目形式、沉浸式的文旅体验,则是现代的。“现代的光影与技术,现代的节目编排形式,为现代人的审美和趣味回归传统创造了条件,古戏台的活化利用,正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周宇说。

还戏于民,用戏于民,让文化贴近百姓

拒绝被冷落!看“中国戏码头”如何更“有戏”!

“一个戏台就是一个欢乐所在,也是一个受教育的小型学校,更是百姓娱乐的重要文化场所。”惠山古镇景区文化总监金石声介绍,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也是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

过去,人们受教育一方面是科举教育体系,而另一方面,平民受教育有赖于日常生活中的戏曲。而戏台作为专供演戏用的建筑,是公共文化的重要空间,就惠山传统文化而言,典型的祠堂一定是有戏台的。从戏台可以看到祠堂的庄严中,有着活泼的文化元素。金石声表示,散布于城市街巷里弄的戏台,是无锡文化繁盛的历史见证,不应该只作为建筑的形式存在,而是要为其注入内容,让戏台用起来,活起来。

拒绝被冷落!看“中国戏码头”如何更“有戏”!

古戏台浓缩了建筑之美,更应传播精神之美。金石声提出,从功能来说,不仅仅是古戏台,一些适合演出的古建筑,完全可以发挥戏台的作用,还戏于民,用戏于民,让文化贴近百姓,亲近百姓。古戏台用起来,需要多部门携手发力,在文旅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也为激活古戏台,用好文化遗产创造了条件。

一个现象令人欣喜,去年以来,东林书院的“东林拾忆”小剧场,惠山古镇寄畅园、绣嶂阁,小娄巷的财神殿前,常有丝竹弦乐之声,一场场沉浸式实景演出,锡韵处处,成为市民游客的美谈。此外,在无锡的乡镇,玉祁礼社古戏台、青荡村植福寺戏台等古戏台已经开始发挥文化阵地的重要作用,梅里古镇的吴歌台更是推出了“周末有戏 吴歌印象”的常态化演出。

夏刚草认为,古戏台的属地管理部门以及直接管理部门,不妨与专业和业余文艺团体建立合作,在节日期间或重要活动期间,能在这些古戏台上举行文艺演出活动,以丰富、活跃市民的文化生活,增添无锡文化旅游的魅力。

拒绝被冷落!看“中国戏码头”如何更“有戏”!

“不仅仅可以欣赏演出,古戏台本身也是融建筑、雕塑、工艺、美术和文学等内容于一炉的文化遗产,可看可感受的元素很丰富。”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朱蓉告诉记者,很多乡镇的古戏台还是重要的乡愁承载地。当下,无锡正在全力推进城市文化空间的打造,“文化空间的打造,不能只是把视野放在文化场馆的新建上,这些原本就具有文化属性的地标,既有乡愁情怀又有历史底蕴,更得利用好。”

来源:无锡日报

记者:张月 韩玲

编辑:孙涔铭

编审:沐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