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三大“沒家教”的行為,家長錯當成“直率”,旁人卻當笑話看

作為8090後的一代,以前父母都是沒有什麼文化,那時候生活條件也不好,很多父母迫于生計,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隻能選擇忽視。而現在不一樣了,80.90後本身就是受過教育的父母,加上現在經濟條件變好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被誇獎的孩子,尤其是喜歡别人說自己的孩子有家教。

孩子三大“沒家教”的行為,家長錯當成“直率”,旁人卻當笑話看

孩子的教育問題,是現在很多家長都關心的問題。但是很多家長往往隻想着讓自己的孩子優秀,卻忘記教會孩子有家教。很多孩子有三種常見沒有家教的行為,這些家長卻不以為然,旁人卻當笑話看。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我們群居在一起,而在這社會中,分工自然也不同。對于工作而言,都是服務于社會,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是在孩子眼裡,就會嫌棄那些做體力勞動的,比如說說在小區,或者街道打掃衛生的。他們會在公衆場合亂扔垃圾,如果旁人對他們行為指出沒有家教。他們會說,反正有清潔工,這就是他們的工作。

孩子三大“沒家教”的行為,家長錯當成“直率”,旁人卻當笑話看

尊重他人勞動,這也是一個孩子應該有的家教。很多家長沒有注意到,平時自己也是這樣的。随手亂扔垃圾,還對别人的勞動指手畫腳,孩子的這些都是翻版。這些家長就要先從自己做起,不亂扔垃圾。然後告訴孩子,在公衆場合,要講衛生。

随手扔垃圾隻是讓自己友善,但是會給清潔人員增加負擔。有些食物扔在地上很難打掃,要尊重清潔阿姨的勞動,這樣也是給保持市容市貌出一份力。

孩子三大“沒家教”的行為,家長錯當成“直率”,旁人卻當笑話看

在去年過年的時候,我家裡人去給親戚家拜年,一般來說,按照正常的壓歲錢,就是給兩百。我爸個親戚孩子的時候,直接被親戚孩子嫌棄了。小孩子跑過來看了一眼爸爸手中的兩百塊錢,直接來了一句:怎麼這麼少。然後就走開了,我爸爸當時就覺得很尴尬。

人家父母卻覺得,孩子很直率,一副笑呵呵的樣子。對方家長還解釋都自己的孩子還小,不懂事也是應該的。這種小孩子,我爸表示完全喜歡不起來。一個孩子六七歲了,最基本的禮節都不懂。以後出了社會肯定要吃虧的,隻是人家父母都不在意。

孩子三大“沒家教”的行為,家長錯當成“直率”,旁人卻當笑話看

壓歲錢本來就是一種新年祝福,而小孩子作為被祝福的一方,應該要心存感激,并表示感謝,說幾句吉祥話。這也是家長要教育孩子的,如果最基本的禮儀都不懂的話,孩子長大後很難在社會上生存。

對于餐桌禮儀,大陸一直都很有講究的。對于吃飯這件事,是每天都會進行的。但是在家裡和在外面,可以說是完全不一樣的。很多小孩子,在家裡是最小的一個,每次有好吃的,家裡人都會第一個夾給他。他就覺得餐桌上的一切好吃的,都是自己優先。在家裡習慣吃獨食,家裡人在家裡都習慣孩子這樣,也許不以為然。

孩子三大“沒家教”的行為,家長錯當成“直率”,旁人卻當笑話看

如果到了公衆場合,孩子也是這樣的話,吃菜的時候在哪裡挑來選去,完全不顧别人的感受。如果情緒來了,還會在餐桌上大喊大叫,父母可以忍受,但是在别人眼裡,這個孩子就是十分沒有教養。

家裡人要教會孩子餐桌禮儀。在家吃飯的話,就要讓長輩先吃,吃菜的時候,也不能挑三揀四。這樣的話,在公衆場合吃飯很文雅,被人認為是有家教的孩子。公衆場合吃飯也可以展現孩子的家教。

孩子三大“沒家教”的行為,家長錯當成“直率”,旁人卻當笑話看

現在很多家長對于家教,并不以為然。他們要求孩子最多是學習好,有才藝。為此,他們可能還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上,對孩子這些方面培養。尤其是讀書方面,他們覺得隻有讀書好了,孩子才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也許學習成績好,是孩子通往名牌大學的通行證。

可惜的是,這些家長都忽略孩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成為一個有家教的孩子。這種家教對于孩子的幫助是隐形的,比如長輩對這個孩子偏愛,發自内心喜歡這個孩子。孩子能更好的和别人的孩子相處,以後在社會上生活,也能如魚得水。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是自己的最好,無論他什麼品行,都是可以無限包容,因為他還是一個孩子。隻是他們忘記了顧及别人的感受,孩子在外面展現得沒有家教的時候。别人也許并不喜歡自己的孩子,甚至會有些反感,别人礙于禮貌沒有表現出來,但是家長也應該注意這些方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