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婆婆愛孩子的方式是控制孩子”,與其控制,不如加以引導

有位媽媽問,老人家對孩子最好的愛,應該是什麼樣的?

她說,自從她生了二胎兒子,公婆就不請自來,說要照顧大孫子。要知道四年前她生下大女兒時,可是求他們都不來的。

對于公公婆婆的到來,寶媽其實喜憂參半。

喜的是,她終于有希望結束帶娃生涯,回歸職場了。憂的是,公婆骨子裡的強硬、說一不二,她擔心在帶孩子時,自己會和他們發生沖突,進而影響孩子。

“婆婆愛孩子的方式是控制孩子”,與其控制,不如加以引導

平心而論,公婆對兒子是很疼愛,但他們的愛,卻讓寶媽很崩潰。

因為,他們給孩子的愛,與其說是愛,不如說是控制。

比如,兒子大便時,公公必定在一邊守着,幫他擦屁屁,在公公看來,兒子太小,擦不幹淨,浪費紙。

寶媽勸過公公好幾次,讓兒子自己上廁所,公公不聽。如今兒子二年級了,公公還陪着孩子上廁所,寶媽很無奈。

比如,每晚睡覺前,婆婆會在客廳喊,小博,該睡覺了。

兒子聽到奶奶的喊聲,立即把媽媽房間的門關上,快速鑽到被窩裡,假裝已經睡着。

不這樣的話,婆婆就會連續喊,直到小博不得不出來,回奶奶的房間。

雖然兒子從小跟奶奶一起睡,但有時候,他也想和媽媽一起睡,他喜歡聽媽媽講睡前故事。

“婆婆愛孩子的方式是控制孩子”,與其控制,不如加以引導

婆婆還喜歡道德綁架,總是說,她為了照顧孩子才離開老家,為什麼孩子不聽話呢?話裡話外指責寶媽不愛孩子,不為孩子考慮。

寶媽很無語,她承認公婆很愛孩子,問題是,他們這樣,是愛孩子還是控制孩子呢?

孩子想自己上廁所,爺爺在一邊陪着;

孩子想和媽媽睡覺,奶奶一遍遍喊他回去;

孩子想和姐姐玩,老人說他小沒良心的……

小的時候,孩子不懂反抗,漸漸長大了,孩子開始逆反了,好幾次,他開始跟爺爺奶奶唱反調。

“婆婆愛孩子的方式是控制孩子”,與其控制,不如加以引導

家庭中,大多數父母或祖輩因為愛孩子,都想控制孩子,讓孩子按照他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模式去做。

但這種強硬、控制般的愛,會讓孩子産生逆反心理。

因為孩子從兩三歲開始就有了自主意識,想自己做主,按照自己的想法。而且,長輩們一些看起來為孩子好的事情,并非孩子的意願。

其實,父母改變一下方法,不要對孩子強硬,給予孩子關懷和有效的引導,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會消失不見了。

“婆婆愛孩子的方式是控制孩子”,與其控制,不如加以引導

放學後,小帥跟媽媽說,作業不多,他跟同學說好了,先玩一會兒,再回家寫作業。媽媽同意了。

小帥和小夥伴們開心地打起了乒乓球,都忘了時間了。當小帥回到家時,才意識到,自己玩了差不多兩個小時。

看到媽媽着急的樣子,小帥有些心虛,他說以後會注意時間的。

“還知道回家呀,繼續玩呀!”媽媽對着小帥一頓嘲諷。

小帥想辯解幾句,爸爸又開始說他,“天都黑了還不回來,以後要是再這麼晚回家,可别怪我揍你。”

爸爸和媽媽對小帥一頓教育,小帥本來很心虛,覺得自己沒遵守約定玩多了,但聽着父母不停地唠叨,他開始不耐煩了。

小帥想,我不就是晚回來一次嗎,你們至于這樣說我嗎?下次我還要晚回來,看你們拿我怎麼辦?

果然,小帥後來又故意晚回來了幾次,父母每次都對他一頓批評。

“婆婆愛孩子的方式是控制孩子”,與其控制,不如加以引導

後來媽媽發現不對勁,小帥好像是故意在惹他們生氣。

小帥晚歸,他們批評小帥,強硬指令他早點回家,小帥不服,繼續晚歸,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媽媽進行了檢討,覺的不能總批評孩子,控制孩子的玩耍時間了。

當小帥有一次晚回家後,媽媽沒有批評他,隻是表達了她很關心他,擔心他的安全,就讓他洗手準備吃飯了。

小帥感覺出媽媽的變化,也接收到媽媽對他的關心,他開始愧疚,覺得自己讓媽媽擔心了,他跟媽媽說對不起,下次要早點回家。

媽媽也呆了,第一次,小帥沒有和他頂嘴,還跟她道歉,她欣慰地笑了。

“婆婆愛孩子的方式是控制孩子”,與其控制,不如加以引導

當父母不再批評孩子,強硬地指令孩子時,而是對孩子表達出關心之情,孩子察覺父母的變化,知道自己被父母在意着、關心着,他内心也就不再逆反,也就不和父母對着幹了。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會遇到很多挑戰。有時候,我們與其強硬地讓孩子聽自己的,不如耐心引導孩子,讓孩子往正确的方向走。

也許親子間的關系就會和諧很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