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人世間》馮玥的遭遇讓人心疼,雖然親生父母都健在,但是她從小寄居在親戚家,父母缺席了她的童年,讓她的個性變得很叛逆。
多年以後,周蓉跟老公抱怨,孩子跟父母一點都不親近,卻遭到了丈夫的怒斥,“孩子不願意回來住,不是因為房子。一個家對孩子沒有吸引力。母親起決定作用!”

0-3歲是孩子跟父母建立親子感情的黃金期。
兩歲前,馮玥都跟父母一起住,但是爸爸很早就要上工,天黑才回來。媽媽忙着學習工作帶孩子,疏忽了對孩子的陪伴。
2歲之後,馮玥被送到娘家,在外婆家長大的她,跟父母的感情越來越生疏。
一.自私的父母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因為丈夫不省心惹了事端,周蓉的女兒,才兩歲的馮玥被迫跟父母分開,被送到外婆家。哪怕親媽受了刺激而昏迷,周蓉也考上了北大,她也沒有把女兒接到身邊來。
好不容易等到周蓉北大研究所學生畢業了,因為老公的事業進入了瓶頸期,兩人的婚姻關系也受到了考驗。
她也沒有按照如期把女兒接回來,還是讓女兒繼續住在弟弟家,由弟媳一起照顧。
從孩子2歲後,周蓉跟老公都是忙于各自的事業,讓女兒長期在親戚家居住,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
自私的父母養育不出感恩的孩子。
雖然馮玥由舅舅和舅媽一手養育長大,但是她不但沒有感恩之心,還特别任性。
考慮到家裡孩子多,住房太過于擁擠,周蓉的弟弟不得不花光積蓄,換了一套三房間的二手房。
同樣是孩子,她自己住一個房間,年邁的外婆,還有表弟,表哥,3個人擠在同一個房間。
外公退休回了老家,她卻害怕自己失去單間。她不尊敬老人,也不顧及别人的感受,反而隻考慮自己的利益。
兄弟姐妹多,平時很難聚在一起,多年前他們錯過了一次重要的全家福,是以他們特别珍惜這次機會。
盡管周蓉苦口婆心地勸說,馮玥還是堅持看完電視再走,她振振有詞,“照相啥時候不行啊!外公不是退休不走了嗎?”
她甚至認為親媽在故意找茬,兩人不歡而散,馮玥離家出走,一家人想要拍全家福的願望再次落空。
周蓉後悔莫及,孩子不懂事,父母有無法推卸的責任。
當初周蓉為了愛情抛下父母,哪怕要斷絕家庭關系,她也絕對不會跟對方分開。
然而,跟相愛的人結婚後,兩人都沒有學會怎麼當一個好父母。
孩子不願意回家住,兩人互相指責,卻從來沒有認識過自己的錯誤。
弟弟對自己的孩子再好,也不能起到代替父母的作用。
我們既然決定要讓孩子來到這個世上,就應該要好好把孩子撫養成人,而不是因為各種理由,把孩子交給親友來撫養,這樣父母跟孩子的距離隻會越來越遠,甚至比陌生人還不如。
二.李玫瑾教授:孩子出生第一年,父母要親自撫養
李玫瑾教授提過,孩子從出生到1歲前,父母最好自己養育孩子,這也是父母以後教育孩子的心理資本。
懷胎十月,不如養孩子十個月。如果孩子出生後,父母要把孩子交給别人來撫養,容易喪失對孩子心理上的控制力。
《人世間》裡,馮玥因為周楠要出國而難過,學習成績嚴重下降。
周蓉找女兒談話,但是女兒跟自己很生分,兩人的談話再次讓沖突更新,周蓉沒辦法,隻好打定主意盡快将女兒接回來撫養。
為什麼周蓉管教女兒會失敗?
因為她對女兒有生養之恩,缺乏足夠的養育之恩。
2歲前她忙于工作和提升自己,對女兒的照料不夠用心,孩子不是吃飽穿暖就可以了,孩子還需要心靈上的滋養,也就是情感上的需求。
3歲到孩子長大後的這十幾年,陪伴馮玥成長的是外婆和舅舅一家人,而不是周蓉這個親媽。
孩子會覺得你這些年都沒有養育過我,憑什麼對我的人生指手畫腳?父母跟孩子要先有感情,孩子才會願意聽從父母的管教,甚至是忍受父母的唠叨。
三.父母再忙,也别缺席孩子這4個成長期
《人世間》裡,馮玥曾經說過一句紮心的話,“我是跟你們不親,你們隻不過是我生物學意義上的父母”。
在馮玥的成長過程裡,不僅僅是母愛缺席,她還缺乏父愛,因為從小父母陪伴的缺席,導緻她的性格敏感又自私。
馮玥好不容易盼到媽媽把她接回家,結果媽媽後來跟爸爸又分開了。
爸爸缺席了孩子的童年,孩子長大後,跟爸爸也很難相處融洽,結果爸爸隻會跟她說“對不起”,後來更是一走了之,爸爸一個人去了國外,隻留下她跟媽媽兩個人。
馮玥既渴望父母的關愛,又像一個刺猬那樣,防備心重,哪怕出口傷人也要保護那個脆弱的自己。
周蓉屢次跟女兒的交鋒,多數以失敗告終,她既生氣又無可奈何。
如果當初她跟丈夫不是一心撲在事業上,缺席孩子的成長,但凡他們曾經願意花時間去陪伴孩子長大,也不會是這一個讓人失望的結局。
周蓉跟女兒的關系勢同水火,互不相讓,無法說服對方,也很難心平氣和地交流。
工作不是父母推卸責任的借口,孩子有人照顧不代表父母不需要盡責任。
父母越是在照顧和養育孩子的事情上偷懶,以後孩子長大後,父母越要花時間跟孩子修複親子關系。
父母工作再忙碌,也不要錯過孩子這4個成長期:
(1)0-3歲是培養親子感情的最好階段
父母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其實0-3歲是培養親子感情的好時期。
父母要盡量抽時間去陪伴孩子,孩子最需要的不是金錢,而是情感的交流。
(2)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最關鍵的階段
父母的言行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孩子會有樣學樣,是以父母要做好榜樣,更要對孩子的不良行為給予糾正。
(3)6-12歲是孩子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階段
孩子的自制力差,父母要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孩子的内在驅動力。
(4)12-15歲是孩子上國中最關鍵的3年
這個階段關系着孩子的未來,父母要給予孩子更多的包容和鼓勵,避免親子沖突,幫助孩子平穩度過青春叛逆期。
結語
《人世間》裡,周蓉和馮玥因為母愛缺失而導緻兩人感情淡薄,幸好後來兩人想方設法修補親子關系,讓她們學會了反思,也在這過程裡得到了成長,兩人不再針鋒相對,反而握手言和,互相了解和包容。
父母要親自撫養孩子,還要有交流,有目光對視,讓孩子知道父母有多愛他,父母要給予孩子高品質的陪伴。
孩子在父母的疼愛中長大,才不會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他有足夠的安全感,才能學會給予和感恩。
父母越是缺席孩子的成長,以後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越辛苦。
孩子的養育沒有捷徑。想讓孩子學會感恩,父母别錯過孩子這4個成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