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有這4種表現,說明他“缺愛”,出現任何一種父母們都該警惕

孩子有這4種表現,說明他“缺愛”,出現任何一種父母們都該警惕

孩子有這4種表現,說明他“缺愛”,出現任何一種父母們都該警惕

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不是孩子做了什麼父母才愛他

而僅僅是因為孩子是父母的孩子

——題記

曾有網友在知乎網上提問說

“那些從小缺愛的孩子,身上都有哪些表現?”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就這樣說

缺愛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得很沖突

他們外表看上去總是渾身是刺,習慣保護自己

或者總是與周圍的人保持距離,誰都不願意親近

然而,内心裡他們卻非常脆弱,非常渴望别人的關注和愛

孩子有這4種表現,說明他“缺愛”,出現任何一種父母們都該警惕

一旦誰表現對他們好一點,缺愛的孩子就會忍不住掏心掏肺,甚至刻意地去讨好對方

他們驕傲又自卑,堅強又脆弱,孤僻但又極度渴望被看見

是啊,愛無疑是孩子們建構自我,保證心靈滋養的關鍵因素

一旦孩子們無法獲得滿足,那麼勢必會造成他們的心裡缺陷,自我分裂和殘缺

是以,作為家長,就一定要注意了

當孩子有下面這4種表現,那麼說明你的孩子真的“缺愛”了

請及時為孩子“補愛”

01

孩子愛發脾氣,性格暴躁

親子節目《不要小看我》中,有一幕令我印象特别深刻

小男孩雷雷性格暴躁,為人非常霸道,經常和小朋友發生沖突

這天老師張萌帶着大家一起做遊戲,結果雷雷又欺負别的小朋友

于是張萌就決定懲罰他

故意團結其他小朋友不理他,最後雷雷不僅沒有認錯

反而更加崩潰,大發脾氣地扔東西

孩子有這4種表現,說明他“缺愛”,出現任何一種父母們都該警惕

對于雷雷來說,正是張萌的懲罰方式讓他感覺到更加“缺愛”

是以内心才充滿難過和失落,最後才會徹底崩潰

生活中,我們也經常看到一些孩子

總是喜歡發脾氣,一點不順心就會暴跳如雷,尤其是被家長批評後

情緒總會更加的失控

很多人會說這樣的孩子太熊了,太不聽話了

但其實啊,這樣的孩子往往就是内心“缺愛”

他們之是以表現得氣勢洶洶,甚至有些兇狠

就是一種自我保護,而在内心深處,他們往往會認為自己沒有人愛

此外,他們這樣做也是為了引起周圍人的關注,尤其是父母的注意力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做“愛的油罐”

孩子有這4種表現,說明他“缺愛”,出現任何一種父母們都該警惕

它的提出者約翰·格雷認為,人的心裡都有兩個油罐,一個裝滿樂趣和興趣,另一個則裝滿愛

當愛的油罐出現短缺時,人就會産生不安全感,進而爆發出來

為人父母,請記得及時為孩子補愛,讓愛的油罐永遠充足

給孩子完整的安全感和自信心,這樣孩子的情緒就會平和很多

02

孩子總不聽話,性格叛逆

前段時間閨蜜給我分享了一個案例

孩子有這4種表現,說明他“缺愛”,出現任何一種父母們都該警惕

一對父母整天忙着工作,經常忽視自己13歲的兒子

對孩子唯一的教育和關心,就是揪着孩子的不是,數落一頓

有一天,孩子的班主任告訴他們,孩子最近老是上課打遊戲,根本不好好聽課

結果父母就回家訓斥孩子,讓他認錯,哪知孩子根本不聽

于是父親就把兒子的手機給摔了

這下子,兒子生氣了,他覺得爸爸媽媽根本不愛他,于是就離家出走,三天都沒回家

孩子有這4種表現,說明他“缺愛”,出現任何一種父母們都該警惕

當民警終于找到他後,他才坦白

自己之是以這樣,就是因為覺得父母根本不在乎他

而他一直都想得到他們的認同和在乎

很多時候,大人總是為孩子的叛逆生氣上火

卻沒有靜下心來,好好想想,孩子到底為什麼會變得叛逆?

其實很多孩子之是以表現得不聽話,叛逆,就是因為他們“缺愛”

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讓父母認可和看到自己

切記,為人父母,不是整天說教孩子,責罵孩子就是愛孩子,關心孩子

真正的愛是從孩子的感受出發,盡力地去了解和接納孩子的内心需求

孩子有這4種表現,說明他“缺愛”,出現任何一種父母們都該警惕

而當孩子内心的渴望得到滿足,那麼這時他們也就不會用挑戰的方式

一遍遍地去測試父母是否真的愛自己了!

03

孩子總怕“被抛棄”,性格粘人

前不久,一個大學同學在聚會的時候抱怨說

自己的女兒已經5歲了,可是性格卻非常粘人

吃飯、睡覺、走哪裡都離不開媽媽

有次她把孩子剛哄睡,就打算去上個廁所

結果還沒坐馬桶上,就聽到女兒在卧室裡大哭大叫,一個勁地喊

“媽媽,媽媽你去哪裡了”

後來我就問她,孩子這樣的情況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

結果朋友認真地回憶了一下告訴我說

孩子有這4種表現,說明他“缺愛”,出現任何一種父母們都該警惕

“就是有天她淘氣,我和孩子爸爸吓唬她說我們馬上有弟弟了,她再這樣,回頭就把她送人,就從這以後孩子就這樣了”

聽了朋友的話,我瞬間就恍然大悟了

敢情孩子是心裡“缺愛”,沒有安全感了呗

著名的心理學家約翰·鮑比曾這樣說過

對于孩子來說,面對與父母的分離,他們往往會表現得很焦慮

這時候他們的心裡就會産生不安全感

如果父母這時候給他們足夠的愛和陪伴,那麼孩子就會慢慢地擁有強大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相反的,如果父母總是推開他們,那麼孩子就會表現得越來越粘人

我記得在我小時候,有段時間

媽媽工作很忙,每天下班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孩子有這4種表現,說明他“缺愛”,出現任何一種父母們都該警惕

是以好幾次,我找媽媽陪我,她都很粗暴地推開我說

“沒看到我在忙着嗎,一邊自己玩去”

那時候我以為媽媽不要我了,是以整個人就很慌,老擔心媽媽抛棄我

媽媽越是推開我,我就越是要撲上去

很多時候孩子的内心其實都是很敏感的

作為家長,請記得要好好保護孩子的心

04

孩子總是特别懂事,性格乖巧

總有人認為孩子懂事,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

但其實,越是懂事的孩子,心裡越是容易出現缺陷

因為他們的懂事,多數是被迫的

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家長這樣教育孩子

孩子有這4種表現,說明他“缺愛”,出現任何一種父母們都該警惕

“你懂事一點,不然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

“不懂事大家都不會喜歡你知道嗎,要乖一點”

“女孩子就要懂事一點,不然别人會說你的”

就這樣,孩子一次次的為了獲得所謂的喜歡和認可,一次次的委屈自己,犧牲自己的喜好和内心的想法

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完全地喪失自我,變得壓抑、不快樂起來

曾有一個同學,從小就寄宿在自己的姑姑家

爸爸媽媽每次來看她,都會千叮咛萬囑咐,讓她一定要聽姑姑姑父的話

否則他們就會不喜歡她,不讓她住,爸爸媽媽也會失望

于是她雖然才6歲,但是每天卻各種幫姑姑做家務

偶爾想爸爸媽媽了也隻會偷偷躲在被子裡哭,有一次大雷雨,姑姑沒有回家

孩子有這4種表現,說明他“缺愛”,出現任何一種父母們都該警惕

她害怕地躲在被子裡一直哭,這時候姑父就進來說

“你是不是害怕呀,姑父抱着你睡好不好”

她雖然覺得不對勁,但是想起爸爸媽媽的話,卻并沒有反抗

而且因為姑父給了她“關心”,她更加守口如瓶

直到有一天姑姑幫她洗内衣才發現這個事情,而那時候她已經被侵犯了好多次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一味地要求他們懂事聽話

其實就是剝奪他們表達自己想法的權利,這樣的教育方式注定孩子心裡缺愛,最後導緻悲劇發生

真正合格的父母,懂得尊重孩子,讓孩子大膽的表達自己

隻有這樣孩子才能得到滿足,面對小恩小惠才能好好的保護自己,避免落入陷阱

05

都說父母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愛

孩子有這4種表現,說明他“缺愛”,出現任何一種父母們都該警惕

那麼什麼是無條件的愛呢

其實啊,真正的愛就是在孩子犯錯時

你能夠了解和包容,積極的引導孩子改正錯誤

就是在孩子需要陪伴時,你能及時的關心和支援孩子

讓孩子感覺到安全和信任

就是在孩子成長時,你能夠尊重孩子,給孩子表達自己的機會

讓孩子變得自信樂觀,開朗大方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這裡了,下期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