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過後終見彩虹,絢爛的彩虹一定要經曆風雨的洗禮才能光芒萬丈。
在新的一年來臨之時,疫情的變幻無常曾拖住了許許多多歸家者的腳步。現代兒童,尤其是大量的留守兒童,因為疫情的反複和親情的疏離,難免産生一些孤獨寂寞、苦悶無助的心理情緒。孩子們隻有在成長過程中直面自己的心理問題,學會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最終才能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
《秋風列車》就是這樣一本關注現代兒童心理和生命成長的原創繪本,通過孩子的視角,以清新的筆觸和瑰麗的繪畫,描摹出貼近現實生活同時具有鮮明地域色彩的兒童成長故事。本書帶領孩子們走進繪本主人公新涼的内心世界,讓孩子們既随着火車行駛體驗多姿多彩的傳統文化,又跟着新涼一起學會如何面對孤獨、珍惜相遇和接受分離。
《秋風列車》 海燕出版社
着眼于兒童心靈成長
《秋風列車》的作者曾專門到廣東連州采風,白天遊曆在豐陽古鎮上的古老村落,傍晚和當地的孩子們嬉戲玩耍,晚上欣賞村民組成的祁劇團表演。書中雕梁畫棟的村屋外,依次登場的人物裡,精心勾勒的線條中,無一不傳遞給孩子們源遠流長的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
繪本通篇着眼于兒童的心靈成長。兒童早期的心理營養對其一生的發展極為重要,而一個人健全的人格和堅毅的品性形成的基石又大多源于童年時期。幼年營養補給充盈的孩子,成長旅途中哪怕經曆風霜雪雨,内心依然會溫暖安甯。
孤獨不分城市與鄉村、富貴與貧窮、年幼與老邁,或多或少都會和每個人如影相随。城市裡衣食無憂的孩子和農村中缺少關愛的留守兒童,都會有不被了解的無助和無人傾訴的寂寞的主觀心理感受。社會的持續關注和父母的傾心相伴都是引領孩子走出孤獨的燈塔。孩子們可以從書中和新涼一起學會解開心結,走出孤獨。

繪本《秋風列車》插圖 海燕出版社供圖
一花一草,一人一蟲,任何相遇都是不易。在列車的旅途中,新涼先後遇到了老奶奶、老爺爺,還有唱着歌的小動物們。相遇雖然短暫,但珍惜在一起的時光,就不會有遺憾,隻留下美好的回憶。孩子們在書裡一同和新涼遇見新朋友揮别老朋友,珍惜彼此交融的瞬間,帶着滿足繼續各自前行。
分離有大有小,父母上班離開家是一種分離,孩子去學校上學是一種分離,相伴的小狗走丢是一種分離,相愛的親人離世也是一種分離。兒童面對分離時,都會和最初沒有爸爸、媽媽陪伴的新涼一樣,孤獨寂寞,無法排遣。
書中,老奶奶“蹦跳”地跑下車,老爺爺“笑哈哈”地追向夜空,小動物們唱着歌伴着“清脆的笑聲”跳下車或飛走。原來,分離除了傷心難過,也可以是另外一種形式,歡快着互相告别。雖然“秋蟬的歌聲漸漸消失”“螢火蟲的笑聲漸漸遠去”,但“旅程”并沒有結束。因為孩子們和新涼都明白了,“前面還有無數旅程在等着”。
赴一場心靈與視覺的盛宴
繪本故事的主人公新涼是廣東連州的一個普通孩子,陪伴他的是一隻貫穿全文的老狗。開篇從時間落筆,夜深人靜,風舞樹動,本是企盼生日之夜,秋風卻帶來絲絲惆怅,微妙細緻地表露出缺乏父母陪伴的兒童内心的孤獨寂寞。
緊接着,燦爛明亮的火車票對比憂郁黯淡的黑夜,強烈地襯托出新涼對未知的秋風列車滿是激動與好奇的心理。同時,數字排列錯誤的鐘表,揭示出這是一個時空錯亂的虛幻世界。
在接下來的旅途中,一個個獨特的中國文化的具體形象在火車所經之地順序變換:秦漢古道上的村莊、屋脊上的飛檐走獸、舞獅習俗裡的引獅人、村子裡的古建築等,連鄉村裡常見的大蛤蟆、蟬和螢火蟲也歡唱而來。
那些小動物把離别的哀愁用快樂的曲調唱出,别有一番韻味。歌曲中的疊詞運用巧妙,輕松喜悅的心情感染着每一個讀者。從開始的靜到此刻的動,化靜為動,對比鮮明,精妙地揭示出新涼心緒開合變化的過程。人、畫、歌和諧地融為一體,畫風明麗頓挫,歌聲韻味悠揚,視覺和聽覺完美結合,讓人一詠三歎。
旅途終點,火車躍上了山頂,乘客進入了星空中。月光照耀之下,星星熠熠生光,一派珠環翠繞的非凡景象,營造出雄奇空蒙的氛圍,視覺上産生極大的沖擊。這種地下天上的奇異想象,形成強烈的震撼,極富感染力。
最後,一切繁華歸于平靜,新涼夢中醒來,秋風得以人格化,借秋風淡淡的話語含蓄說出全書的主旨: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曆大大小小的分離。孩子們在面對分離時,隻要記得曾經的陪伴,心存愛意和希望,就能正面應對。分離也可以是人生珍貴的經曆。
全書虛實結合,實寫新涼的生日,虛寫奇幻的旅程。意境開闊,餘韻悠長,為我們描繪出旖旎瑰麗的畫面,讓我們體驗了神秘奇特的感受。
《秋風列車》是一場時空交錯的美妙相遇,是一次震撼心魄的視覺享受,也是一趟随着火車的或疾馳或慢行而将童年的印象、迷茫和想望一一展現的奇特旅行。
來源:河南青年時報·東風新聞
作者:車飛 海燕出版社
編輯:夏賽賽
校對:王冰
稽核:田震